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在最新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上,秦英林、錢瑛夫婦以2000億財富位列第十,排名比去年前進五位,他們還是當之無愧的河南首富。富豪榜之外,秦英林、錢瑛夫婦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他們是國內最大的養豬企業牧原股份的創始人,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在最新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上,秦英林、錢瑛夫婦以2000億財富位列第十,排名比去年前進五位,他們還是當之無愧的河南首富。
富豪榜之外,秦英林、錢瑛夫婦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他們是國內最大的養豬企業牧原股份的創始人,由此可見養豬到底有多賺錢了。
近年來,在“養豬暴富”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養豬這門生意。原本就有生豬養殖業務的企業都在馬不停蹄搞擴產,甚至有不少公司開始跨界養豬。
當生豬養殖產業熱火朝天進行時,國內“豬周期”卻進入下行通道,豬肉價格已經見頂回落。這些拼命砸錢養豬的企業,能否獲得預期中的高額回報?
投資超100億擴產
近日,雙匯發展(000895.SZ)再出手,繼續發力養殖業。
10月19日,雙匯發展宣布,公司擬與陜西省興平市人民政府、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建設生豬養殖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為14億元。
雙匯發展計劃對以上兩大生豬養殖項目各投資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均為5.4億元,預計年出欄生豬均為30萬頭。
為確保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公司計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陜西雙匯牧業有限公司、南寧雙匯牧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均為5000萬元。
今年以來,雙匯發展不斷加碼養殖業。4月28日,公司宣布擬在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投資建設生豬養殖及肉雞產業化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27.15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計劃設立2家注冊資本為2億元的子公司保證項目建設運營,在東北地區一下子砸進去31.15億元。
今年5月,雙匯發展拋出再融資預案,計劃募資不超過70億元。自1998年上市以來的22年間,雙匯發展股權融資僅2次,募資合計9.12億元,本次再融資規模遠勝從前。
本次募資主要投向雙匯發展旗下的養殖業。其中,33.3億元投向雞肉產業化產能建設項目,9.9億元投向生豬養殖產能建設項目,還有6.3億元用于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技術改造。
具體來看,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商品雞年出欄1億羽;生豬養殖產能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種豬、生豬出欄合計約50萬頭。
粗略計算,今年以來,雙匯發展在養殖業合計投入超100億元,絕對不是小數目了,公司擴大養殖業的決心已經躍然紙上。
營業成本壓力山大
雙匯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匯發展的產品主要基于肉制品進行,近年來肉制品、尤其是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公司的成本壓力與日俱增。
為應對肉制品漲價的挑戰,2019年,雙匯發展對肉制品進行了6次提價,整體提升幅度在20%左右,個別產品提價幅度更大。
2020年上半年,在非洲豬瘟和疫情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豬肉價格繼續攀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豬肉價格累計上漲104.3%。
在此背景下,雙匯發展累計屠宰生豬327.4萬頭,同比下降61.83%;鮮凍肉及肉制品外銷量(含禽類產品外銷)為149.6萬噸,同比下降3.79%。
經過一系列運作,雙匯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上半年實現營收363.5億元,同比增長43.01%;歸屬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26.74%,兩項指標增速均超過近6年同期水平。
同一時期,雙匯發展的營業成本高達301.8億元,同比增長47.76%,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原料肉價格較同期上升,影響營業成本同比增加。
為降低營業成本,雙匯發展開始大力發展養殖業,這有利于減少原料外部采購依賴,增加對主業原材料的供應,從而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采購議價能力和產品質量控制能力。
從中不難看出,雙匯發展意圖打造“養豬養雞—殺豬殺雞—肉類加工—產品銷售”的產業閉環,開發出養殖業一條龍服務。
券商對此紛紛表示看好,近半年關于雙匯發展的投資評級中,有11家給予買入建議、12家給予推薦建議、2家給予持有建議,1家給出強烈推薦評級。
作為國內肉制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雙匯發展擴大養殖規模的優勢明顯,但該布局能否為公司帶來預期中的高額回報,恐怕就要打個問號了。
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豬肉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日常消費品之一,這也是雙匯發展等企業投入重金擴大生豬養殖規模的底氣所在。
但市場運行有其固定規則:現實需求決定商品價格。當豬肉供不應求時,價格自然看漲;當豬肉供大于求,價格難免下降。眼下多家企業扎堆養豬,很可能造成產能過剩的局面。
9月初,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表示,現在是“千年一遇”的高豬價,隨著我國養豬規模的崛起,未來很可能產能過剩,年后豬肉價格或降至每公斤10元以下,甚至可能跌至4-5塊錢。
唐人神(002567.SZ)是國內知名的養豬企業,陶一山從2000年起一直擔任唐人神董事長,有20年的從業經歷,他對未來豬肉價格的預判,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豬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本輪豬周期比較特殊,在環保禁養、非洲豬瘟及疫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輪豬周期有所延長,但預計在2021年春節之后正式結束。
隨著生豬養殖的復產擴產,截至目前,全國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均恢復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53%。
三季度以來,隨著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市場供給不斷改善,豬肉價格由漲轉跌,7月底以來已連續兩個多月保持小幅波動下跌走勢,中秋、國慶期間價格繼續穩中有跌。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豬肉價格已經見頂回落,未來幾個月或將持續回落,重新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200個批發市場監測調度顯示,今年10月第2周(10月5日-11日)全國豬肉批發市場均價為44.42元/公斤,同比高9.5%,環比跌2.9%。
未來,隨著雙匯發展等企業的生豬養殖項目建成投產,市場上的豬肉供應量將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可能造成豬肉價格持續回落,降至陶一山所說的4、5塊錢也未可知。
近期,豬肉概念股普遍走勢回落,其中,唐人神距年內高點跌去28%,牧原股份(002714.SZ)距年內高點跌去20%,雙匯發展距年內高點跌去14%。
當老百姓離“豬肉自由”越來越近,雙匯發展等拼命砸錢養豬的企業,未來會不會虧本呢?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