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局小乖簡史2022-5-919:49·來自河南大約在公元7世紀,佛教經尼泊爾和中國漢族居住區傳入西藏,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佛教在西藏地區已成規模。藏傳佛教中有兩位地位十分崇高的高僧,一個叫達賴,一個叫班禪。他們的“本事”很大,不僅在中國西藏
局小乖簡史
2022-5-9 19:49 · 來自河南
大約在公元7世紀,佛教經尼泊爾和中國漢族居住區傳入西藏,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佛教在西藏地區已成規模。
藏傳佛教中有兩位地位十分崇高的高僧,一個叫達賴,一個叫班禪。
他們的“本事”很大,不僅在中國西藏歷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都有著輪回“轉世”的超能力。
那么他們為什么會有“轉世”的能力呢?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兩位又有什么關系嗎?
01、最早的轉世活佛
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不同于其他佛教流派的一大特征,而這一特征的形成既有著藏區文化的原因也有現實因素。
藏區佛教的發展原本受到吐蕃王室的支持,但是在公元834年,吐蕃王室下令滅佛,藏區佛教發展遭遇重大挫折。
從吐蕃首都出逃的僧人就如同蒲公英種子一樣,在不同地點獨立傳教。吐蕃并沒有中央王朝那么強大的實力,很快佛教在藏區四處開花,并逐步獲得了基層權力。
獨立發展的僧人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教派,收獲了廣闊的信眾,甚至地方部落首領和富人都成為他們的信眾。
一些宗教知識淵博、傳教能力突出的僧人擁有了宏偉的寺廟、寬廣的土的、數量眾多的奴仆,對群眾生活和精神世界有著很大影響,儼然一副封建領主的模樣。
不同教派為爭奪信眾和財富,擴張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甚至會互相攻伐。
在不斷的教派斗爭中,僧人們認為自己必須有杰出的、有號召力的和相對穩定的領袖人物,為此不同教派采取了不同措施。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獲得世俗力量的支持,比如和西藏一些地方政府、部落首領聯盟。
但是風水輪流轉,世俗力量也有興衰;佛祖保佑不了一個政治勢力繁榮穩定,政治勢力也同樣保護不了佛祖的法統萬世流傳。
有的教派搞起了家族傳承,比如歷史上的薩迦派,安排家族長子出家為僧掌握宗教權力,次子負責結婚生娃并掌握世俗權力,叔伯侄子負責寺廟的日常運營管理,宗教淪為家族的附庸。
“家天下”的弊端無需多言,同樣的道理,“家宗教”的做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最終薩迦派走向衰亡。
還有地走學術精英路線,比如噶瑪噶舉派注重師徒之間宗教知識的傳承,好處是這個教派的宗教地位很高,壞處是世俗權力太小。
為了改變尷尬處境,13世紀時噶瑪噶舉派一方面派人聯系蒙古人,獲得元朝中央政府的冊封,也正是從這時開始,藏傳佛教的活佛們開始統一把中央政府當作自己的靠山。
另一方面,噶瑪噶舉派僧人不能娶妻生子,就開發出了活佛轉世系統。1283年該派高僧噶瑪拔希圓寂,去世前他說自己會轉世,請人尋找自己的轉世靈童。
5年后的1288年,僧人們確定一個名叫攘迥多吉的孩子為噶瑪拔希的轉世,藏傳佛教第一位轉世活佛就此誕生。
根據習慣,后世尊攘迥多吉為第三世活佛,噶瑪拔希和他的師父則分別為第二世和第一世活佛。
攘迥多吉通過轉世制度繼承了噶瑪拔希的宗教影響力,保證了教派的繁榮。
這一世系的活佛是藏傳佛教轉世時間最久的,從第一世活佛出生至今已經傳承900多年了。
02、達賴活佛世系
三世活佛攘迥多吉成年后多次到京城覲見元朝皇帝,被賜封國師。
有了中央政府的背書,活佛轉世制度就此合法化,受到官方保護,同時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活佛也可以管理世俗事務。
但是也有“壞處”,中央政府可以決定活佛是否轉世。比如攘迥多吉的得意弟子扎巴僧格還被皇帝賜予金邊紅帽,又開啟了一套新的活佛轉世世系,不過這一世系轉了十世后就終結了。
此后西藏的轉世活佛越來越多,達賴活佛世系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活佛之一。達賴活佛世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興起的“格魯派”。
這個教派由于教內高僧學術和傳教能力突出,發展十分迅猛,但是也面臨著當年的噶瑪拔希一樣的苦惱。
明朝建立后,對西藏的管理基本繼承了元朝的制度,并進行了一定的完善。元朝時封賜了攘迥多吉和扎巴僧格,明朝則一口氣封了“八大教王”。
格魯派雖然實力強大,但只擁有其中的“大慈法王”一個封號,而且不幸的是這個封號沒有傳承下去。
不同派別互相牽制下,格魯派發展受到掣肘,尤其是噶舉派對它的壓制很強烈。早期格魯派內部采取師徒制,選取繼承人過程中出現不少內斗,削弱教派力量。
雪上加霜的是,該派的發展嚴重依賴于當地政權的支持,但是這個政權后來陷入內斗,也靠不住了。
噶瑪噶舉派實行活佛轉世制度很成功,引起了格魯派的注意。
格魯派著名高僧根敦朱巴逐漸接受了轉世思想,多次說和自己的弟子曾多次轉世,他后來被稱為第一世達賴喇嘛。
多種因素影響之下,格魯派的高僧們也開始考慮實行活佛轉世制度。
由于第一次轉世沒什么經驗,1474年根敦朱巴圓寂前沒有明確說自己要轉世,也沒有說自己轉世的條件,這讓要推行活佛轉世制度的僧人們頭疼不已。
一個叫頓月堅贊的人有辦法,他是根敦朱巴的親密好友,兒子又是根敦朱巴的主要徒弟。
他對外宣稱根敦朱巴會轉世,還指出了轉世的地區——就是他未來孫子的出生地。
兩年后,頓月堅贊的孫子根敦嘉措出生,根敦嘉措從小經歷了嚴格的宗教訓練。而他也十分聰慧,8歲進入寺廟學習,3年學了別人18年的宗教課程。
當時格魯派僧人們對活佛轉世的認識并不統一,所以根敦嘉措和僧人們出現了不少沖突。
不過靠家人的幫助和根敦嘉措自己的天賦努力,他最終還是坐穩了轉世活佛的位置。
有了第一次轉世的教訓,根敦嘉措圓寂前做了充分安排,使得他順利轉世到索南嘉措身上。比較有意思的是,達賴的名號來自于索南嘉措而非第一世的根敦朱巴。
索南嘉措為了擴大格魯派的影響,開始出門進行傳教,并深入了和碩特蒙古地區。和碩特蒙古的阿拉坦汗十分歡迎索南嘉措的到來,并專門修建一座寺廟迎接他。
索南嘉措展示出來的宗教知識讓阿拉坦汗十分欽佩,雙方在會晤中互贈名號。阿拉坦汗給索南嘉措的名號叫“圣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
“識一切”是藏傳佛教對取得顯宗最高成就者的稱號,“瓦齊爾達喇”指金剛,是藏傳佛教對取得密宗最高成就者的稱號,“達賴”是蒙古語中的大海,“喇嘛”則是藏語上師的意思。
這個名號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在佛教顯密兩宗都取得最高成就、學識淵博如同大海的大師。
從此,達賴就成為根敦朱巴這一轉世活佛世系的專用名號,并一直傳承至今。
隨著達賴的影響越來越大,自明朝賜封大慈法王后,中央政府終于再次重視格魯派,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覲見順治皇帝。
順治賜封其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正是這一次冊封,奠定了達賴喇嘛在藏傳佛教中的超然地位。
也是從這一次冊封開始,每一世達賴喇嘛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才具有合法性。
有了中央政府的認證,達賴喇嘛和格魯派的發展進入巔峰時期,至今已經傳承至14世達賴,在班禪出現前,達賴一直是藏區地位最高的活佛。
03、班禪活佛世系
清朝時期是藏傳佛教發展最快的時期,轉世活佛世系越來越多,先后出現了大大小小1700多個活佛。
班禪活佛也出現在清朝時期,比達賴活佛世系要晚很多年,班禪世系的產生和達賴活佛、阿拉坦汗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可以說沒有達賴就沒有班禪。
雖然達賴喇嘛和格魯派是藏區最大的宗教勢力,但依然不能在短期內改變藏傳佛教內部派別林立的現實。
歐洲一樣,藏傳佛教的教派爭端也會訴諸于武力,1634年格魯派迎來重大危機。
當時,信奉噶舉派的藏區統治者藏巴汗,聯合青海地區部分蒙古部落,準備出兵消滅格魯派。
危急時刻,五世達賴喇嘛來到著名的佛寺扎什倫布寺,與高僧洛桑卻吉堅贊商議對策。
洛桑卻吉是當時有名的高僧,信徒高達五位數,在后藏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還曾做過四世達賴的師父。
四世達賴圓寂后,五世達賴十分幼小,面對復雜的政治局勢和險惡的人心,洛桑卻吉當起了五世達賴保護神的角色。
五世達賴也十分欽佩他淵博的宗教知識,也拜其為師,可以說,兩世“師徒緣分”讓二人關系十分密切。
兩人經過商議后決定,派人請阿拉坦汗出兵援助,三方合作抵抗噶舉派的進攻。
阿拉坦汗沒有多想,迅速出兵支援,一場宗教戰爭就此爆發。阿拉坦汗的部隊十分給力,1637年消滅支持藏巴汗的蒙古部落,然后領兵南下入藏,擊敗藏巴汗。
經此一戰,政治上有中央政府支持、軍事上有蒙古人做后盾的格魯派成為藏區宗教地位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統治范圍最廣的派別。
由于和老師的關系密切,五世達賴并沒有獨享這份政治和經濟榮譽,而是和洛桑卻吉分享統治權。
由于信仰的關系,阿拉坦汗也十分尊重洛桑卻吉,并贈送稱號“班禪博克多”。
“班”指梵語中的學者,“禪”指藏語中的“大”,“博克多”是蒙古語中對智勇雙全之人的尊稱,五個字合起來的含義是智勇雙全的大學者。
順治皇帝在得知洛桑卻吉的事跡后,也給他封了一個和“班禪博克多”差不多的名號:金剛上師。
皇帝和大汗都給了洛桑卻吉以崇高的榮譽,五世達賴又送了一份大禮——安排老師轉世。
1662年洛桑卻吉圓寂,五世達賴選了轉世靈童,從此班禪活佛世系誕生了。
根據教派傳承的關系,洛桑卻吉被尊為第四世班禪,第一世班禪則是一世達賴的同門師兄——克珠杰。
五世達賴給老師安排轉世的行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認可,后來的康熙皇帝冊封洛桑卻吉為“班禪額爾德尼”(意為國寶大學者),使得班禪稱號世代傳承,目前班禪已經傳承至十一世。
和達賴一樣,每一世班禪活佛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才具有合法性。由于都經過皇帝冊封,所以班禪活佛世系和達賴活佛世系擁有相同的宗教地位。
在普通的藏傳佛教信眾眼里,達賴和班禪曾是師兄弟、師徒關系;達賴被視為觀音的化身,班禪被視為阿彌陀佛的化身,都是佛教經典中的“大神”,所以信徒也不曾對二者厚此薄彼。
不過,達賴和班禪在現實世界里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西藏長期實行政教合一制度,達賴和班禪的勢力也負責地方事務的管理。
達賴主要負責前藏地區,班禪負責后藏地區,達喇的僧人、寺廟、奴仆、財產數量和地盤面積都比班禪要大一些。
04、四大活佛世系
蒙古人曾長期控制西藏地區,導致藏傳佛教也在蒙古人中廣泛流傳。由于蒙古人曾經和藏族先民一樣信奉苯教,藏傳佛教的傳播并沒有遭遇普通蒙古人的阻礙。
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傳播得到蒙古貴族和中央政府的支持。尤其是當時的喀爾喀蒙古,由于面臨軍事壓力巨大,王公們希望借助宗教力量團結蒙古人和組建部隊。
在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因素推動下,藏傳佛教在蒙古變得十分興盛,活佛轉世制度也因此廣泛傳播。
至清末得到官方認可轉世的活佛世系達到160個,其中在蒙古轉世的活佛最多,竟然有76個,而西藏只有35個!私下里轉世的活佛數量更是多如牛毛。
除了達賴和班禪,藏傳佛教中還曾出現過兩個影響力與之相當的活佛,分別是哲布尊丹巴活佛世系和章嘉活佛世系,這四者也常被統稱為清代四大活佛系統。
哲布尊丹巴活佛起源于17世紀上半葉。1634年,在蒙古傳教的高僧多羅那他圓寂,其他僧人為了奪取宗教權力主張多羅那他在當地轉世而非西藏。
當時的蒙古大汗土謝圖汗想仿照西藏建立政教合一統治,也希望多羅那他在他的統治區內轉世。
心懷不軌的僧人和野心勃勃的酋長迅速展開合作,1635年土謝圖汗的次子出生,被僧人和部落首領們認定為多羅那他的轉世靈童,這就是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
14歲時,一世哲布尊丹巴為獲得承認,前往西藏拜見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時值達賴正在嚴厲打擊異端教派,哲布尊丹巴的到來讓他有些尷尬。
一方面哲布尊丹巴所屬的教派正是被打擊的對象之一,另一方面他有喀爾喀蒙古的支持,又不好反對。
經過商談雙方相互妥協,哲布尊丹巴改宗格魯派,達賴則承認哲布尊丹巴活佛稱號。
清政府在得知蒙古出了活佛后,曾經十分警惕,但很快就意識到這也是其加強統治蒙古的機會。
中原王朝歷代最大的安全威脅都來自于蒙古草原,清朝是唯一解決北部威脅的中原王朝。
清政府為穩定蒙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推動藏傳佛教傳播是一項重要的政策。
清朝十分推崇藏傳佛教,所以即使是在軍事實力不足以控制蒙古的情況下,清政府依然可以通過宗教關系影響蒙古。
同時,每個蒙古家庭的長子必須出家當喇嘛,不能再結婚生育,這無疑削弱了蒙古的人口和軍事力量,保證了中原地區的安全。
對于哲布尊丹巴來說,達賴的宗教承認和清政府的政治軍事支持是其在蒙古站穩腳跟的關鍵,所以歷代哲布尊丹巴必須經過達賴和清政府的雙重認定才能生效。
不過哲布尊丹巴活佛世系與清政府的合作并不愉快。
喀爾喀蒙古總是希望活佛能轉世在貴族子嗣中,而清政府清楚知道蒙古王公的深層目的,所以從二世開始,哲布尊丹巴活佛基本都是藏區的藏人。
和對待達賴班禪不同,清政府對哲布尊丹巴的行政權力限制很大。
后來的幾代活佛都十分短命,隨著蒙古王公勢力瓦解,清政府也越來越不重視哲布尊丹巴,通過宗教影響蒙古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清朝末年,沙俄勢力滲透到蒙古,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宣布蒙古獨立,自稱大蒙古皇帝。
但他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1924年圓寂后,蒙古人民黨宣布其停止轉世,四大活佛系統之一的哲布尊丹巴世系就此斷絕。
與另外三位活佛不同,章嘉活佛世系由清政府一手扶植起來。
章嘉活佛世系原本的勢力并不大,它來自于青海郭隆寺,而這個寺有五大活佛世系,章嘉連寺主都不是。
歷代章嘉活佛都只是宗教大師,沒有世俗權力,所以清政府對他的扶植不遺余力,絲毫不擔心會像哲布尊丹巴那樣威脅自己的統治。
章嘉活佛被清政府封為大國師,對內蒙、甘肅、青海地區的藏傳佛教都有影響深遠,同時也是清政府管理全國藏傳佛教的重要幫手,歷代章嘉活佛為民族穩定、國家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
遺憾的是,這樣一個為國為民的活佛世系也逃脫不了斷絕的命運。
國民黨敗退大陸后將七世章嘉活佛帶去了臺灣,活佛于1957年3月4日在臺北去世,章嘉世系就此斷絕。
05、藏傳佛教中國化
可能有人會問,最早創立活佛轉世的噶瑪噶舉派為什么沒有產生一個影響力堪比達賴、班禪的活佛呢?
除了清政府有選擇地支持格魯派之外,噶瑪噶舉派衰落的重要原因是該派曾涉嫌叛國。
為了在教派斗爭中擊敗格魯派,噶瑪噶舉派不惜引狼入室,引發清政府的強烈報復。
除了前文提到的勾結個別蒙古部落外,清乾隆時期噶瑪噶舉派還曾聯絡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入侵。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教派爭端是藏傳佛教內部事務、是中國人自己的矛盾,但勾結外敵是觸犯紅線的事。
廓爾喀入侵很快就被清軍擊退,戰后調查發現,正是扎巴僧格這一系的十世活佛夏瑪巴勾結外敵。
雖然活佛畏罪自殺,清政府依然下令禁止其轉世,第二古老的活佛轉世系統就此斷絕。
攘迥多吉這一世系的活佛沒有叛國也沒有被中央政府重罰,但是和喀爾喀蒙古關系較近,而喀爾喀蒙古的離心傾向始終為清政府警惕,所以這一系的活佛同樣不受待見。
存在類似行為的還有十四世達賴和西藏噶廈政府。
噶廈政府在近代頻繁勾結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在西藏和平解放后依然有頑固分子負隅頑抗,1959年時還發動了叛亂。
叛亂被平息后十四世達賴逃往了印度,也許當年他年紀輕輕不懂事,但這么多年依然不知悔改,只會把達賴活佛這一世系推向危險境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九世班禪為了維護西藏與中央政府的正常關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在內地奔走呼號十五年,十世班禪更是愛國愛教的典范,為維護國家統一、西藏和平穩定嘔心瀝血。
歷史一再證明,在中國的宗教只有信徒們只有愛國愛教,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知網檢索:《略論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形成、發展及意義》
2、《略述達賴喇嘛轉世制度》;鄭堆《中國藏學》1993年04期
3、《略述班禪額爾德尼轉世系統》;易文文;《中國西藏》2019年04期
4、《歷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與清政府的對喀爾喀蒙古人政策》;祁杰;《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年03期
5、《試論清朝扶植章嘉呼圖克圖系統的原因》;鄧建新;《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7月
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