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兩年,“無聊猿”火了,據說比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還火,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還火,比鐵扇公主的火焰山還火,比小蘋果的“點亮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還要火。圖丨臧強“火”從何來?問度娘,方知那無聊猿是個“外來物種”,并非孫猴子的本家。說的是2021年
這兩年,“無聊猿”火了,據說比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還火,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還火,比鐵扇公主的火焰山還火,比小蘋果的“點亮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還要火。
圖丨臧 強
“火”從何來?問度娘,方知那無聊猿是個“外來物種”,并非孫猴子的本家。說的是2021年的第一場雪的那個春天,幾個炒虛擬幣炒輸了的老外,合伙成立了無聊猿俱樂部,開發了1萬個不同形象的數字猿猴產品,依托區塊鏈技術,不到一個月就全部賣光,賺得盆滿缽滿,逆襲成為贏家。
那么,無聊猿到底長什么模樣呢?一個字——貴!據報道,俱樂部早期賣出的500個無聊猿,幾個月后價格竟然漲了1500多倍。前段時間,周杰倫“周董”的一個無聊猿被盜,幾經轉手,價值已超過50萬美元,雖說比青花瓷還貴,但奈何“暈開了結局”,就算“哼哼哈兮”使用雙截棍也追不回來了。
無聊猿又是靠什么盈利呢?原來,無聊猿們具有完整的商業使用權,并利用名人效應創造了人從眾的巨大盈利空間,使用越多,認同越多,收益越多。特別是每轉賣一次,就可收入2.5%的版稅。這就好比賣房,每一次買賣,都能創造稅收。如果大家不停地炒,房價就會越來越高,交易就會越來越頻繁,稅收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不難看出,無聊猿的盈利模式本質上仍然是“炒”,只不過是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炒,是披著區塊鏈的外衣在炒。我們不妨來個逆向思維頭腦風暴一下:既然無聊猿這種盈利模式那么好,為什么沒有再炒出一個“無聊狗”“無聊貓”來呢?可見,凡事還是得悠著點兒,別以為人家能成功,你就能復制。
當然,換個角度,從炒作背后也可以窺探到:無聊猿作為一種“數字資產”,對發展數字藏品、數字創作、數字消費等新經濟新業態還是有所啟發的。盡管那1萬個無聊猿全部用電腦合成,但每一個都是不同的、唯一的,具有不可更改、不可復制和不可替代性。由于自帶防偽標識,就不需要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不必擔心買到盜版和贗品。
其實,“數字資產”并不神秘,也不陌生。從上古時代結繩記事開始,人們就拉開了“數字化”的大幕。當今互聯網時代,一篇文字、一幅圖畫、一段視頻,只要在網上發布,或者在云端保存,都可以說是數字資產。這種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化”,也可以看成是結繩記事的電子版、網絡版。
在“數字資產”的滾滾大潮下,國內一些企業也紛紛試水、頻頻弄潮。比如,《諷刺與幽默》報就順勢而為,與阿里拍賣合作,推出了全國知名漫畫家作品的數字藏品,同時還建立了人民動漫數字藏品區塊平臺。這些數字藏品與“無聊猿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僅可收藏或轉贈,不能在平臺上進行二次交易,而且購買時只能實名制以人民幣或數字人民幣購買。這樣,就避免了被惡意炒作,也規避了風險。
一句話,數字藏品雖然藏身互聯網,但任何貓膩都是藏不住的。在讓數字資產變現的同時,我們更關注其安全性、規范性、可持續性,這樣才能真正讓數字資產數有所值,讓數字經濟造福于人。
正是:眾人皆炒無聊猿,旁觀者清不紅眼。數字資產千般好,賺錢切莫忘安全。
今日頭版
文章/潘德東
金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