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招股研究社”——尋產品和服務最具競爭力的行業和公司,先是商業模式,再是產業趨勢,其次是優劣比較,最后再看企業估值。1、公司概覽1.1基本情況百洋醫藥是專業的醫藥產品商業化平臺,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
“招股研究社”——尋產品和服務最具競爭力的行業和公司,先是商業模式,再是產業趨勢,其次是優劣比較,最后再看企業估值。
1、公司概覽
1.1基本情況
百洋醫藥是專業的醫藥產品商業化平臺,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致力于成為連接醫藥產品和下游消費者的紐帶,為品牌醫藥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營銷的綜合解決方案。
當創新成為行業核心主題,醫藥外包業趁勢而起,正從上游的藥物發現、臨床、生產環節,向下游營銷環節涌去。國內創新藥企、跨國藥企的商業化正面臨重要關口,掌握產業鏈下游話語權的百洋醫藥走上前臺。
公司設立以來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及服務、主要經營模式的演變情況:
1.2主要產品
(1)品牌運營業務
公司可為醫藥生產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消費者教育、產品學術推廣、營銷策劃、 商務接洽、產品分銷、流向跟蹤、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 全面塑造消費者對品牌及產品的認知, 最終將相關醫藥生產廠商的產品銷售給目標人群。
公司目前主要運營品牌及產品包括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樂系列、武田系列、邁藍系列,其他品牌還包括克奧妮斯、艾思諾娜、紐特舒瑪、AtriCure、扶正化瘀等。主要品牌具體情況如下:
主要品牌產品的收入情況如下:
(2)批發配送業務公司建立了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信息監控管理流程,做到了集中管控、全程追溯、管理提高、成本優化的同時,確保公司將醫藥產品安全、快速、準確配送至醫院及零售藥店。公司醫藥批發配送業務主要以青島、北京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市的二級以上醫院、社區診所及藥房等,批發配送的產品包括藥品、中藥飲片、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等。
(3)零售業務
在藥品產品零售業務方面,公司一方面通過開設能夠提供高附加值的臨床藥品和藥事服務的自有藥房,打通線下零售渠道;另一方面通過建立 B2C 醫藥電商網站“百洋商城” 和在天貓、京東等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上開設的醫藥電商旗艦店進行線上零售,為醫藥產品提供線上銷售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買渠道。
1.3主營收入
2019-2020年,主要業務的收入情況如下:
2019-2020年,主要業務的毛利情況如下:
其中,品牌運營業務分品牌類型收入構成具體如下:
其中,批發配送業務分客戶類型收入構成具體如下:
根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預計為357,317萬元至376,610萬元,通過比增長47.16%至55.1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17,443萬元至18,428萬元,同比增長58.23%至67.17%。
2、行業概述
2.1品牌運營行業概況
醫藥流通行業,又稱醫藥商業行業,處于醫藥行業的流通環節。傳統的醫藥流通行業包括醫藥批發行業和醫藥零售行業兩個子行業。隨著醫藥行業分工細化,單純的醫藥批發及零售已經難以充分滿足醫藥產品的流通需求,品牌運營在流通環節的作用愈加明顯,品牌運營行業已經成為醫藥流通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行業概況
醫學技術的發展,行業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發投入的不斷增長以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導致了醫藥行業的分工不斷細化,因此提出了對品牌運營服務的需求。
首先,產品質量與療效是醫藥生產企業的生存關鍵。因此,醫藥生產企業已初步形成了研發平臺、生產加工平臺、推廣銷售平臺共生發展的行業格局。
其次,伴隨著醫藥市場的國際化,跨國企業更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把專業的產品推廣及銷售工作交給專業的公司去完成,而自身專注于藥品的研發與生產。
第三,傳統醫藥生產企業的銷售團隊通常以面向大城市的大醫院市場為主。在面向零售渠道時,很多醫藥生產企業會選擇自有銷售推廣團隊和外部銷售推廣團隊相結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傳統的醫藥批發、零售企業很難完成不同醫藥產品個性化市場推廣及銷售的職能。因此,品牌運營商已成為越來越多醫藥生產廠商進行產品市場推廣與銷售時的重要選擇。
(2)行業特點
品牌運營事關醫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長期的市場投入及渠道建設,這決定了品牌運營公司必須與生產企業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進而保證雙方的利益。
品牌運營業務需要長期的市場投入及渠道建設,利益回收期很長,選擇合適的產品與廠商對品牌運營是否可以成功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品牌運營公司在選擇合作廠商時,需綜合考慮相關生產廠商的綜合競爭實力、產品的性能與質量、相關市場的競爭格局等多方面因素。
品牌運營公司為了避免品牌推廣成功后喪失運營權的風險,通過需要和醫藥生產企業進行利益綁定,鞏固品牌經營權。
在成熟的醫藥流通市場(如美國),品牌運營通常以服務費的方式單獨收取費用,在我國,大型的品牌運營商通常以買斷醫藥生產廠商產品后銷售的方式獲取收益,如:品牌運營商以全國總代理的身份負責品牌運營,買斷醫藥產品后自行銷售,提供服務的價值以產品買賣差價的方式體現。
醫藥產品的推廣需要建立在藥品臨床價值和功效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工作之上,銷售人員必須將藥品研發階段所掌握的臨床信息和藥品適用方法準確的傳遞給醫生及患者。同時,我國醫藥銷售市場的終端包括數萬家醫院及數十萬家零售終端。因此,品牌運營行業體現出醫藥推廣能力及供應鏈服務能力并重的行業特點。
(3)行業規模
我國是藥品進口大國,藥品進口金額從2011年到2019年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47%。迅速增長的藥品進口需求,促進品牌運營行業規模的整體提升。
隨著進口藥銷售需求的增長及國內藥品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醫藥品牌運營行業預計將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趨勢。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9年度,醫藥品牌運營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約為472億元;根據前瞻行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至2022年,我國醫藥品牌運營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保持25%-30%的增長率。
(4)行業內的主要企業情況
康哲藥業控股有限公司
康哲藥業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醫藥推廣為核心的醫藥服務公司,主要從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及醫療器械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進口藥品代理等業務,于2010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目前康哲藥業運營的品牌及產品包括:由阿斯利康生產的原研藥波依定、由德國 Dr. Falk Pharma GmbH委托生產的優思弗、由丹麥 H.Lundbeck A/S生產的黛力新、由西藏藥業生產的新活素等。
中國先鋒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先鋒醫藥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進口醫藥產品及醫療器械的綜合性營銷、推廣及渠道管理服務供應商,于2013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中國先鋒醫藥運營及推廣的主要醫藥品牌包括:黛芬、希弗全以及匹多莫德的原研產品普利莫等。
興科蓉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興科蓉醫藥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醫藥營銷、推廣及渠道管理服務供貨商,于2016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興科蓉醫藥的主要業務是為進口藥品提供綜合營銷管理服務,目前運營及推廣的主要醫藥品牌包括:奧克特琺瑪人血蛋白注射液、安可欣、麥道必等產品。
億騰醫藥(中國)有限公司
億騰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醫藥生產與運營服務的綜合醫藥企業。目前億騰醫藥已運營13款進口品牌藥,覆蓋抗感染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心血管疾病治療、血液疾病治療、抗腫瘤治療、醫學營養等多個領域。億騰醫藥運營產品包括希刻勞、穩可信、輔舒酮、羅可曼、泰立沙、安平等產品。
2.2醫藥批發行業概況
(1)行業規模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末,全國共有規模以上藥品批發企業9,053家,2013年-2018 年,藥品批發企業家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83%;2018年度,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6,108.70億元, 2013 年-2018 年藥品批發企業營業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10%。
(2)行業競爭格局
全國性醫藥商業集團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8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情況如下所示:
區域性批發配送企業受運輸半徑的限制以及醫藥企業授權代理制度的影響,國內醫藥批發市場形成了以地區市場分割經營為主的市場格局,區域內競爭企業包括大型醫藥商業集團的地區子公司及區域性批發配送企業。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50名配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市場總規模的67%,集中度相較2017年小幅提升。
(3)行業發展趨勢
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提出將在指定的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全省范圍內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壓縮流通渠道層級,減少中間環節層層加價,使藥價更加可負擔。伴隨著政府鼓勵與監管政策同時推進,未來醫藥批發行業的發展趨勢將體現在中間流通環節減少、渠道扁平化、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等方面。規模較大且擁有終端覆蓋能力的醫藥商業公司將會更具有競爭優勢。
2.3醫藥零售行業概況
(1)行業規模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年末,全國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671家,下轄門店255,467家,零售單體藥店233,596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489,063家。2013年-2018年,零售藥店門店總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8%; 2018年度,藥品零售市場規模4,317億元,2013年-2018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61%。
(2)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藥品終端銷售主要來自醫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隨著醫改的推進,藥品價格加成取消,醫藥分開、處方藥外流的趨勢將越發明顯。未來,零售藥店將逐步承接醫院門診藥房,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終端。
伴隨著我國醫藥改革的不斷深入,醫藥零售行業的市場狀況及競爭格局必然會隨之調整,藥品終端銷售由醫院門診藥房向零售藥店轉變將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2.4公司的市場地位
百洋醫藥自成立以來非常重視渠道管理體系建設,已建立起一套從總部到分支機構系統的渠道管理體系。目前已經形成一張具有300余家經銷商的全國性醫藥商業網絡,直接及間接覆蓋了超過12,000家醫院及30余萬家藥店。
品牌運營業務
在品牌運營業務規模方面,公司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對比情況如下:
批發配送業務
根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公司在全國醫藥商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中排名第46位,在山東省內名列4位;2018年,公司在全國醫藥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中排名第39位,在山東省內名列第2位。
3、注
同為醫藥CXO平臺,藥明康德為研發賦能,百洋醫藥為商業化賦能,創新藥產業鏈最后一個環節,CSO龍頭百洋醫藥,或將成為醫藥商業化領域的藥明康德。
依靠強大的零售渠道、院內布局和BD能力,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有無限成長性,可橫向拓展新業務線,并快速兌現。百洋醫藥作為代表性企業,已覆蓋藥品、功效型化妝品、大健康產品,及器械板塊。
去年第三批集采時,外資藥企開始集體大撤退。今年第四批集采,部分外企報價更是遠高于限價,跨國藥企轉而加碼零售渠道和新藥、新適應癥商業化。
今年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商業化元年,中小創新藥企不具備商業化優勢,自建團隊成本過高,外包給第三方平臺同樣是最有效率的選擇。
商業化平臺公司不同于商業公司,運營品牌的附加值遠大于醫藥批發。如果每一家創新藥企都為一兩個產品去組建動輒上千人的營銷團隊,成本難以負擔。商業化平臺相當于“品牌高速公路”,突破損益平衡點,上來的品牌越多,成本越低,“路”上的運營效率也相應提高。
商業化平臺具有快速橫向生長的能力,百洋醫藥于2020年開始打造萌駝慧選品牌,對標“松本清”,以店中店的形式支持連鎖藥房在功效型化妝品領域實現突破。此外,母公司百洋醫藥集團旗下還擁有緩控釋制劑藥廠、現代中藥企業、藥物伴隨診斷平臺及處方共享平臺,與商業化平臺形成了生態化協同。
百洋醫藥2020年公司凈利潤2.73億,預計2021年增長50%-60%(20年疫情影響利潤增長較低),取較低值50%計算,凈利潤達到4.09億,當前市值189.09億,當前估值46.23PE。
受益于行業的高景氣度,未來三年以25%的復合增長率計算,對應2022-2025年的凈利潤分別為5.11、6.39和7.99億,以當前市值計算,對應估值分別為37、29.6、23.68PE。
CXO的集體高光時刻,第三方商業化平臺理應不會缺席。
李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