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西夏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創建起來的王朝,疆域大致位于中國西北地區,即今天的甘肅、陜西一帶。
它于公元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并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的軍隊滅亡,持續了大約兩百年的時間。李元昊的建國,也標志著西夏從奴隸制步向封建君主制,開啟了屬于黨項人的時代。
在西夏政權存在的時期,西部有遼占領的廣袤之地,北部有強悍兇猛的蒙古大軍,東北部有勢力逐漸崛起的女真貴族,南部有實力尚且雄厚的南宋王朝。
在幾個大王朝的夾擊下,西夏可以說生命力十分頑強,是在幾個巨大的政權并立中夾縫生存。
但是,最終也難以逃脫命運的束縛,在風雨飄搖中被蒙古大軍瞬間擊垮,一敗涂地。亡國之后的西夏,又有多么的慘呢?慘遭滅頂之災的西夏王朝,又路在何方呢?
成吉思汗作戰能力十分強悍,領軍能力勝過常人,在戰場上有勇有謀,經常使對手萬分畏懼,節節敗退。
他原來是金國人,后來憑借其高超的領軍能力,從女真部落中脫離出來,瘋狂開疆拓土,建立蒙古部落,并對周圍的西夏、宋、遼不斷進攻。
西夏雖處于西北地區,氣候較為干旱。體力強盛沙漠駱駝,膘肥的駿馬以及穿越戈壁的一些先進器械,都讓蒙古人為之著迷,想要占為己有。
而西夏人為游牧民族出身,驍勇善戰,身手敏捷,思維活躍,并且擅長于詐降,極其狡猾。這也是讓敵軍大為痛恨之處。
在金、宋、遼三個之中,西夏的實力相對較弱,處于末位。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打算拿西夏先試試手。
于是領軍攻打,但是,第一次的攻打并沒有什么收獲。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蒙古與西夏之間戰亂不斷,雙方可謂是針尖對麥芒,烽火連連,硝煙不斷。
在一次對峙中,西夏由于國力不敵蒙古,就在蒙古軍隊進攻時,假意升起白旗投降示誠。等到蒙古軍隊離開后,西夏又開始反悔了,并聯合金部落,多次進攻蒙古部落,蓄意挑釁。
多次的背叛讓成吉思汗十分憤怒,為了拆散金夏聯盟,為日后攻陷女真部落做足準備,他多次出征,于是最終在公元1227年滅掉了西夏。西夏可謂是自不量力,所謂的自作孽不可活。亡國后的西夏王朝,實在是十分悲慘,難逃厄運。
成吉思汗在經歷四次進攻后,幾乎拿下了西夏的全部城池。在攻打后期階段,成吉思汗也患上了重病。
由于前幾次遭到西夏的無情背叛,他的心中無比憤恨,便命令屬下這次必須攻下西夏,將西夏一并吞下。在臨終之前,成吉思汗也只留下一句話:滅絕唐古特。唐古特,也就是專指黨項人。
在與蒙古軍隊對峙的后期,西夏糧草供應緩慢,耗時已久,軍隊作戰能力逐漸下降,士氣低迷。中興府被槍占后,突然又發生了地震。這無疑使得“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西夏軍隊雪上加霜。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
地震發生時,房屋瞬間坍塌,民眾無處可逃,流離失所,慘不忍睹。也許是天意如此,這場地震,給當時一心想要攻陷西夏的成吉思汗提供了莫大的契機,對于長期信仰佛教的西夏王朝無非是一場巨大的劫難。
禍不單行,城中又發生了瘟疫,傳染速度極快,民眾的生命健康遭到了巨大的威脅,就連很多士兵也感染了。只能默默等死,百姓的生產力也快速下降,軍隊的作戰能力也大幅度下降,這對軍隊的后援供應起到了不利影響。
走投無路時,西夏的最后一位皇帝只能選擇妥協,乞求投誠,很快地,投降后,他也很快地被殺死了。從此以后,西夏王朝可謂是江河日下,君主過于軟弱、昏庸無能,也加快了自身的滅亡。
于是,蒙古大軍終于在第四次率軍時取得成功。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軍隊,西夏也做好了相關的防御措施。
但由于雙方武力懸殊,西夏最后還是孤立無援,沒能挺住蒙軍的瘋狂進攻。踏過賀蘭山缺,便是蒙古軍隊的無數戰利品。
西夏淪陷之后,蒙古大軍直奔向西夏的城池,并且改西夏為寧夏行省,因此,“寧夏”的名稱也沿用至今。
當時,夏神宗不愿做亡國之君,便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夏獻宗。
夏獻宗不甘心王朝毀于蒙古軍的魔爪中,一度試圖聯合金一起攻打蒙古,可惜為時已晚,就連實力強勁的金,也不敢輕易惹怒蒙古。
此時此刻,西夏徹底淪為蒙古部落的階下囚,病入膏肓,早不如昨日光景。曾經被西夏首領視為珍寶的王陵竟然被蒙古人掘地三尺,并且放火焚燒。一些重要的史料典籍、歷史文物被大肆地毀壞,無一幸免。
都城中興府被攻占后,西夏的皇帝也被成吉思汗的部下托雷殺害,蒙古大軍也在中興府制造了大屠殺,宮殿、陵園被燒毀。宮中的妃嬪、太監、奴婢,無一幸免,遭到燒殺搶掠,皇族幾乎被屠殺殆盡,死的死,傷的傷。
西夏的王族拓跋氏一脈,幾乎被趕盡殺絕,就連幼小的孩童也沒有放過。城中尸首遍布,堆積如山,血流成河,到處是殘垣斷壁,空氣中彌漫了硝煙的味道。耗費將近一個月,中興府里迅速被掏空。
在蒙古首領察罕的勸阻下,西夏王朝的遺民才得以保全。盡管有人勸阻,但是蒙古軍隊也沒有要放過西夏民眾的意思,鐵騎所到之處,白骨顯露,民眾苦不堪言。
蒙古人試圖要斬草除根的決心強大,對于西夏的王陵,更是毀滅得一干二凈,蒙古人這么做的原因,是想要割斷黨項人的龍脈。其慘烈程度,可以堪比北宋滅亡時的“靖康之恥”。
瘋狂的屠城背后,關于西夏的歷史印記,日漸減少,一個王朝在歷史的新陳代謝中慢慢付諸東流了,只剩下賀蘭山下幾座皇家陵墓,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在金、宋、遼三朝并立艱難生存的西夏王朝,自此銷聲匿跡了。
王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