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尋一處庭院,品一盞香茗,看一本書,聽一首音樂,好好生活,慢慢遇見。專營武夷巖茶、正山小種、福鼎白茶,等級清晰、產地真實。只為您奉上一盞回味悠長、余韻十足的源地好茶。
茶中珍品屬烏龍,烏龍珍品屬巖茶。烏龍茶三大產地:福建武夷巖茶、廣東鳳凰單從、臺灣凍頂烏龍。巖茶:活甘清香,鐵觀音:香清甘活,臺灣茶:清香甘活。
巖茶,是烏龍茶的一種,生長在有茶葉王國之稱的福建武夷山景區,茶樹生長在紅褐色巖壤之中。
巖茶,實在是聞著都能沉醉。
巖茶有一種魔力,就是讓人想搞懂它。
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
烏龍茶發源于武夷山巖茶,鐵觀音、鳳凰單樅、臺灣凍頂烏龍茶都屬于烏龍茶。烏龍茶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 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
唐代后期著名散文家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中有載:“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云龕之品,慎勿賤用之。”
這里的晚甘侯就是指武夷巖茶!唐時的武夷巖茶稱“研膏”、“臘面”,屬蒸青綠茶,制法采用研細、入模壓成餅狀,烘干貯存,加工精致,價同黃金。
而文中的“建陽丹山碧水”即現在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晚甘”指回甘強烈,美味無窮;“候”乃尊稱。
全文之意大致為“送十五塊茶餅,供先生享用。茶餅產自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是終年澗水長流,白云出沒的好地方。
每當春雷滾滾、春雨潤如酥之時,采摘制作。茶餅蘊含了天地之間的和氣、正氣,尊貴如王侯,是回甘強烈、美味無窮的好茶。請不要隨便對待他們。”
巖茶是經過采摘、初制、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初焙、揀梗、復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在現實中,制茶工藝甚至被當成三個工藝來完成,即“做青師、焙火師、看茶師”,俗稱“三個半師傅”,還有半個是泡茶師。
乾隆曾題詩: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骨鯁就是巖茶獨具的“巖骨花香”。
有人說:武夷山以丹霞地貌位尊八閩,境內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武夷山產的茶都是巖茶嗎?非也,當然不是,必須具備以下三點
1、武夷巖茶是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特指武夷山風景區范圍內生產的巖茶。
2、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
3、具有巖骨花香特征的烏龍茶。
并非所有種植在巖石上的烏龍茶,都能稱之為武夷巖茶。拾荃的標準就是:必須產自武夷山風景區內,因為只有武夷山風景區的巖石是紅褐色,紅褐色細碎砂石流經之處為半巖,出了武夷山風景區就成了洲茶,拾荃茶業以半巖、正巖、名巖為源地,等級清晰。
所謂正巖,在過去傳統山場劃分里,指的是三坑兩澗,即牛欄坑,慧苑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
正巖,從字面上可理解為武夷巖茶里最正宗,正統,最有威望,品質最頂級的一類。
正巖茶可以被稱為武夷巖茶,但并不是所有的武夷巖茶,都是正巖茶,要能擔得起“正巖”二字,茶樹必須生長在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內的紅褐色巖石土壤中。
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征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
武夷巖茶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肉桂、大紅袍。水仙可是武夷巖茶當中的當紅花旦。按那句俗透了的話講: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巖茶當中水仙、肉桂、大紅袍,三大花旦早已紅透半邊天。
武夷巖茶主要的藥理功能:明目益思,輕身耐老,提神醒腦,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等。
巖茶作為烏龍茶的代表,屬半發酵茶類,不涼不燥,中性溫和,適應大多數人的體質,特別是存放一二年后的老巖茶,更是溫順醇和,不刺激;喝完口齒流香,回味無窮。
金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