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刺身,中文翻譯為生魚片,意思是把海鮮類食物切成薄片,蘸醬油,芥末或者就著生姜生吃的食物,是日本料理比較有名的一道菜品。
那么為什么日本人把生魚片叫做刺身,而不直接引用漢語的“生魚片”呢?
據(jù)考察“刺身”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日本的室町幕府時期,距今約600年前,大概相當于中國的明朝。
室町幕府時期是日本武士主導的政權,征夷大將軍在日本的皇城京都開府執(zhí)政,幕府本質上是軍人政權,所以就免不了刀光劍影,砍砍殺殺。
起初,刺身也被稱之為“切り身”,意思是肉塊。
日本的武士,大小名之間經(jīng)常“不是你砍我,就是我砍你的日子”。而“切り身”這個意思指肉塊的詞匯,雖然是指食物,但是總會讓人聯(lián)想到“被砍殺”等不吉利的意思。
所以,久而久之日本的武士就不再用“切り身”指生魚片,而改用了“刺身”,最后整個日本社會都改用了刺身。
因為日語的“刺す”,即是中文的“刺”。刺的動作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比較小,而“切る”,則是砍或切,創(chuàng)傷大,是武士擊殺敵人的戰(zhàn)術動作。
雖然為了生存武士需要擊殺敵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武士還是想要安穩(wěn)過日子的,所以就變成了“刺し身”。
“刺し身”并不是專指魚類生魚片,而是包括了其他的生肉類可吃的食物。
比如還有“馬刺し身”。所謂“馬刺身”、就是生馬肉做成的生肉片。筆者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jīng)吃過一次生馬肉,的確是非常難吃,肉柴,而且不易咬斷,嘴里嚼了好幾分鐘,還是沒有嚼爛。
想吐,又覺得可惜;不吐,又食之無味。
最后一狠心,喝了一大口清酒,沖了下去。直到現(xiàn)在還不曉得日本人為何要吃生馬肉。
有可能古代日本武士打仗,軍糧吃盡了,為了活命,不得已斬殺軍馬。但是擔心會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于是就生吃馬肉,后來就演變成了一種可怕的飲食習慣。
高同東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