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西游記》從首播到今天,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尤其是八零后的小伙伴,他們對《西游記》有著一種很深的情感。在《西游記》中,大家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孫悟空,他疾惡如仇、黑白分明,遇到妖怪攔路的時候,他永遠都是沖在最前面,保護師徒幾人的安全。
孫悟空原本是一塊石頭,因為吸收了天地的靈氣,經過上百年的孕育,最后幻化成一只聰明的猴子,所以孫悟空也被人們稱為石猴。
其實,孫悟空并不是吳承恩捏造出來的人物,他是有歷史原型的,在《山海經》一書中,就證實了有孫悟空這樣的人物,就連他被壓在山腳下五百年,也講得清清楚楚。
《山海經》是一部荒誕怪異的古書,主要記錄了戰國中后期至漢代初中期的奇人異士、神怪以及一些傳說之事,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山海經》的內容都是古人編撰出來的,甚至把這本書當作神話書故事來看。
近些年來,有很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山海經》展開了研究,他們認為《山海經》并不是簡單的神話傳說,根據書中的內容,可以幫助人們研究上古文明。
仔細品讀《山海經》,你會發現,這部古書不僅記載了古代歷史,還涉及到了地理、水利、礦產、宗教、神話、民俗等諸多方面的文化知識。
外國的地理學家在研究《山海經》的過程中,發現書中記載到美洲大陸存在過幾條山脈,為了證實這種說法,地理專家們途經多地,經過不斷的考察,真的發現了那幾條隱藏的山脈。
書中還提到大陸原本是一個整體,這種說法也和專家的認證不謀而合,所以很多外國的專家認為,《山海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雜志。
《山海經》中除了對地理知識的記載,還有很多我們后來熟知的神話傳說,但專家們認為,這些傳說應該是美化后的真實歷史事件。
例如夸父追日,其實是夸父族發生了災難,夸父追著太陽跑的時候,遇到了黃河和渭河,他要把河水都喝干了才能繼續前行,從這一點來看,夸父族可能發生了水災。另外,還有共工怒觸不周山,這就是地震的象征。
大禹治水這段發生在上古時期的歷史事件,也被記錄在《山海經》中,由此還引出了孫悟空的原型人物。據書中記載,大禹在治理水患時,行至桐柏山淮水一帶,遇到了水怪無支祁,此水怪興風作亂,制造水災,給當地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當地部落的首領向大禹描述了無支祁的形態,說他的身體有五丈高,通身都呈青色,只有頭部是白色的,一雙金色的眼睛,放出閃電似的光芒,總體來看,這只水怪類似一只體型碩大的猿猴。
這只水怪出生于花果山,成年后娶了龍女為妻,隨著妻子一起居住在水下的龍宮。大禹了解水怪的情況后,便前往龍宮附近,決定生擒水怪。
這只水怪法力高強,而且擅長運用河水,大禹與他激戰了三天三夜,用盡了渾身解數,才把水怪擒住。水怪畢竟是神靈之物,大禹不想殺他性命,于是就把他鎮壓在淮水的龜山腳下,這一壓就是五百年的時間。
聽了上面的故事,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甚至會感到驚訝,這不就是孫悟空的故事嗎!孫悟空是一只石猴,水怪也是一只猿猴,孫悟空住在花果山,水怪出生在花果山,兩者都有極高的法術,并且稱霸一方。
水怪制造水災,為禍人間,孫悟空不服上天,把天庭攪得天翻地覆,水鬼被大禹鎮壓五百年,孫悟空被如來鎮壓五百年,兩者的經歷又是驚人的相似。
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孫悟空并不是憑空捏造的人物,而是有歷史原型的,但由于一直沒有找到可以佐證的證據,所以這個觀點始終被質疑。
在看到《山海經》中大禹治水這一段故事后,這才能真正確定,孫悟空的確是有原型存在的,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情,也都不是隨便捏造出來的,這對喜歡孫悟空的人來說,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山海經》就像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寶書,古人用另類的方式,記錄那些在我們看來有些荒誕的歷史,但這些歷史極有可能就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超出了現代人的思考范圍。
如果《山海經》的存在沒有價值,那么秦始皇在焚書坑儒的時候,早就把它燒掉了。我們試想一下,能夠讓秦始皇都舍不得燒得一本書,肯定是對國家,對人類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山海經》因為是古人所著,書中的內容都是文言文,因此有很多人都看不懂,但是近些年來,《山海經》已經出版了不同版本的白話版,這樣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就變得簡單明了,能夠很容易讀懂書中的內容了。
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