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旅游資源來看,湖南屬于最豐富、最齊全的省份之一,既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又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還有極具民族風情的村寨景觀。今天小編在此給大家推薦湖南的十個小眾冷門景點,讓大家閑暇之余去探索,去追尋!
大圍山,位于湖南省瀏陽市東部湘贛邊界,地處連云山脈的腹地,既是瀏陽河的發源地,也是湘東第一高峰,被譽為“湘東綠色明珠”。
大圍山周圍群山環抱,古木成蔭,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十分理想的休閑、度假、旅游的勝地。大圍山景區有天心湖四十八個,最高峰為七星嶺,山上有許多杜鵑花,在花海中上下穿梭,漫步其中,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漫畫中的童話世界。
走進大圍山,就像走進了一個綠色海洋,公園主要分為栗木橋、船底窩、白面石、七星嶺、紅蓮寺和馬尾漕六大景區,崇山峻嶺與原始森林之間,擁有著無數奇峰異石和溪流飛瀑。山因水而秀,水因石更美,石因林而奇,山水之間是瀏陽河畔一道獨特的風景。
杜鵑花,其實叫映山紅更加貼切,是大圍山特有的景觀之一,大量分布在七星嶺、紅蓮寺、五指石等海拔千米以上的溪谷及峰頂,尤其以七星嶺、五指石一帶最為集中茂密。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漫山的映山紅燦爛多姿,有粉紅色的鹿角杜鵑、云錦杜鵑,粉白色的猴頭杜鵑,淡紫色的紅毛杜鵑等三十多種,正所謂“人間四月芬菲盡,獨有大圍杜鵑紅”。
栗木橋是大圍山的核心景區之一,有“千年長旱不斷流,萬年連雨水碧青”的美譽。從森林賓館出發,總行程不到兩公里,沿溪前行,或寬或窄,或大或小,整個景區最美的地方就是以龍泉溪為中軸線的一條溪流,奇峰異石,流泉飛瀑,美不勝收。
船底窩位于大圍山的中央地帶,全長2.1公里,是一個環形旅游步道,可從左邊走上然后穿過小溪走右邊下,不用走重復的路線。船底窩景區的終點有一個分叉路口,左邊到紅蓮寺景區右邊至五指石景區,景區全程比較長,沿途有許多景點。在船底窩東南側,生長著三十余公頃的天然黃山松林,名曰"黃山松濤"。
紅蓮寺,又名玉泉寺,位于整個大圍山森林公園的中心地帶,著名的玉泉湖就坐落在寺院里面,古老的寺廟使山中顯得格外莊嚴。此地地勢平坦,擁有南方罕見的草原風光,是此地獨特的景觀。
七星嶺是看日出最好的場景,在凌晨時分爬上峰頂,此時周圍還是漆黑的一片,而且還有些冷,大約在六點鐘左右,便能看見天邊的一縷光亮,云彩也慢慢變得金黃。
無憂谷位于株洲市攸縣鸞山鎮八伏垅村太和山腳下,這里山高林密,溪瀑成群,溪水潺潺,空氣清新,帶給你的只是無憂無慮。
小溪水流淙淙,沙礫鵝卵石光滑如鏡,在陽光的映照下,水底泛起波光閃閃,宛如那童話中的世界,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無憂谷是個美麗的幽谷,因為青山環繞,綠意盎然,溪流不斷,聚水成潭,谷中的景觀別有洞天,人在谷中行,谷在畫中意。
由于無憂谷還未開發,這里路比較難行,走完全程需要不小的毅力。
到無憂谷最好是夏季,這里的溪水非常清澈,可以在溪水中玩耍、嬉戲,也可以在此野炊、露營,是一個避暑的旅游勝地。
如果你想要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投入大自然,無憂谷是一個很好的景點。就像是這個名字一樣,在那里,你也忘卻你的憂愁!
上堡古國位于邵陽市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據說歷史上是苗族的第一個國都。苗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蚩尤部落,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在南遷過程與中原部落不斷抗爭,最后于定居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嶺中,主要分布在湖南、貴州、云南境內。
上堡古國的故事,可追溯至五百年前。明朝正統元年至天順年間,苗民領袖李天保,自稱唐太宗的后裔,并自封武烈王,組織萬余青壯年勇士起義,以上堡為中心建立苗族古國。后來,起義被朝廷鎮壓,至今還保留有李天保留下的金鑾殿、點將臺、演兵馴馬場、烽火臺、古驛道、旗桿石、拴馬樹等遺跡。
“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縣、上堡有個金鑾殿 ”,上堡古國疆域甚廣,歷史文化深厚,屋舍、農田、青石板路以及烽火臺、金鑾殿,似乎默默地訴說著當年發生的故事。
現在能見到的“上堡古國”實際就是上堡古村,也叫上堡侗寨,地處雪峰山南麓與南山北麓的交匯地帶,是一個古老的村莊。古村山清水秀,恬靜宜人,有三面環山的梯田風光、老龍潭瀑布、白水洞瀑布等自然景觀,村貌純樸自然、天人合一,古老斑駁的院墻更顯出一片靜謐安寧的美。
小溪穿村而過,村中苗、侗、黎、瑤、漢雜居,因平等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居民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裊裊的炊煙,見證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美麗。
上堡古村的建筑以湘西特色干欄式風格為主,房屋為全木頭結構,古老的木屋因日曬雨淋而風化,但依舊牢固,破舊的木屋見證了歲月的滄桑。
斑斕如畫的山林,聚散無常的云霧,曲折清澈的溪流,錯落有致的木屋,層層疊疊的梯田,三三兩兩的雞鴨,山谷中的小山村,靜謐中閃爍著靈動,美麗宛如童話畫中的世外桃源,這就是神秘的上堡古國。
純溪小鎮位于岳陽市平江縣連云山,是休閑度假、戶外運動、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景區,是一個適合一個人喝喝茶,聽聽音樂,發發呆,閉目養神,輕松休閑的場所;是一個適合兩個人,面對面,放下工作,低聲細語,談情說愛,遠離塵世喧囂的勝地。
小鎮風景很美,平時游客不多,到處是綠樹、小橋、小溪等景觀,儼然一個遠離都市、親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景區就是沿著小溪逆流而上,沿途的風景美輪美奐,這里沒有小鎮,有的只是散落在連云山中的農家客棧。
純溪峽谷深深,溪水潺潺,在原始森林里曲折蜿蜒,途中有金龜石、酒缸潭等景點。到純溪游人,大多數都有“緣溪行,忘路之近遠”。于是探險的樂趣,穿林的野趣,踏溪的情趣,都體現在純溪游玩的途中。
這里有清澈的溪水、清涼的山風、幽靜的小道,枯藤老樹、小橋流水。旅行的樂趣,在于林中的蟲鳴鳥啼,溪中的小魚蝦米,山中的奇石異峰,是一個真正讓你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留的旅游勝地。
到純溪溯溪,最好是夏季,記得要準備涼鞋,因為玩水是很有樂趣的。這里是綠植的王國,奇石的世界,泉水的寶庫,是一個超級的天然氧吧,大自然的家園。
在純溪游玩是不需要走回頭路的,因為上下只有一條崎嶇的小道,從下方進,到上方出,這樣對游人來說更安全。出口并不是在最高處,出來后需要繼續朝上前行,住宿的地方在純溪的半山腰,馬路兩邊也經營著幾家客棧。大山深深,清風徐徐,與小鎮為友,與古木為伴,與大山共呼吸。
桃花源位于桃源縣西南的水溪附近,是《辭海》、《詞源》中《桃花源記》的所在地,還保留有新石器時期的大溪文化遺存,其風光具有田園之靈、亭閣之秀、碑刻之豐以及傳說之奇的特色,是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這里之所以被稱為“冷門”,是因為桃花源平常的宣傳比較少,自然也沒有太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不要說省外,就是在省內知道的也并不算多。
桃花源始建于秦代,至唐宋時期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曾毀于戰亂,明清以后又開始慢慢復興。歷代以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孟浩然、韓愈等文壇巨匠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寶。
桃花源擁有“古瀟湘八景”中唯一留存于世的“漁村夕照”奇景,有天象奇觀的“三日同輝”,還擁有以唐朝桃花觀為代表的古建筑群遺址,以及罕見的珙桐、摩頂松等多種古樹名木。
在道教歷史上,桃花源也是赫赫有名,它是中國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
如今的桃花源景區擁有桃源山、桃花山、秦谷、秦溪、桃花源古鎮、桃川萬壽宮等景點,還有桃花源記全景演出。
桃花源,臨沅江,靠群山,古樹修竹遍面,《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依稀可尋 。此外,沅江自西向東流向洞庭湖,其中有近七十公里途經桃花源景區,這一帶的沅江既有三峽之險,又兼具富春江之秀,更為桃源增添了許多珍貴的美景。
仰天湖位于郴州市北湖區南部,地處南嶺北麓騎田嶺山系之巔,為第四紀冰川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死火山口,是懸系于長江、珠江分水線與京珠高速十字交叉點旁邊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北江之源的一滴眼淚”。
與名字不同,仰天湖景區主要的看點不是湖,而是以高山草原聞名,號稱“離廣州最近的大草原”。仰天湖草原風景區主要景點有仰天巨佛、天湖草原以及安源石林,呈三角形分布在仰天湖周圍。
在這里可以騎馬、露營、看夕陽等等。仰天湖周圍生長著茂盛的草甸,像一道天然屏障將仰天湖及周邊圍成一個綠色的世外桃源,每年春耕之后,村民便將牛羊放至草原上,任其自由地覓食、奔跑,這種獨特的放牧方式被當地村民叫做“漂牛”。
在以仰天湖中心半徑15公里的范圍內 ,不僅擁有草原環繞的仰天湖,曠野上舉世無雙的仰天巨佛,還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安源石林,以及綠意蔥蘢的平頭山寨,還擁有十里杜鵑、霧海重田、高山觀日、晴雪云耕、通天洞峽、滴水岱瀑等十大景觀。
離仰天湖不到一公里的迷魂谷中,濃縮了許多峽谷景觀,這里擁有著眾多峽谷風光,還生活著珍貴的野生小動物。
距仰天湖正西約十公里的金仙寨,坐落著有著美麗動人傳說的金仙寺。每逢重要的農歷節氣,入寺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在金仙寨高聳的懸崖之巔,上有一巨石仰天而臥,宛如菩薩,枕山巔,望南天,雍容慈祥,栩栩如生,好似一尊仰天巨佛。
安源石林地處去往仰天湖必經之路上,造型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整體上來看可以完全就是一幅天然的石雕展覽。
仰天湖景區旅游資源眾多,最核心的還是被稱作中國最南端的高山草原,被公認為“南方的牧場”。在大草原縱馬馳騁,可感受草原的粗獷與豪放;在綠茵草地上漫步,仰望藍天,可以體會草原的心曠神怡、純潔浪漫。
勾藍瑤寨位于永州市江永縣蘭溪瑤族鄉,是一個基本保存完好的瑤族祖居地,是一座自然風光秀麗的城堡式瑤寨。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碑刻曰:“予祖昔居萬山中,山勾聯透,溪水伏流,色藍如錠,故名勾藍”,勾藍瑤與扶靈瑤、清溪瑤、古調瑤合稱江永“四大民瑤”。
勾藍瑤寨由”黃家村“、"上村"和"大興村"三個自然村落組成,整體布局按照山形地勢走向排列。寨墻依勢而建,延續至山腰,與寨外的八座大山結合形成一個封閉的堡壘。寨墻采用青石堆砌,在中部建有寨門,在寨墻上還修建有石墻門樓等軍事設施,是一個保存相當完整的勾藍瑤族城堡。
據統計,瑤寨內有四條古街、十二條古瑤路、四十四條古巷、一百多眼古井、四百多塊古碑刻、八百多米的明代石圍墻、一千五百多株百年古樹,還有明朝建造的風雨橋、楊家門樓以及回龍閣,以及重建于弘治年間的龍泉觀建筑群、大興村的水龍寺壁畫等,擁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瑤寨保留了明清兩代的古建三百余棟,隨處可見社壇土地、舞榭歌臺、涼亭橋梁,還擁有傳承多年的“洗泥節”、“勾郎配”等獨特的風俗民情。
寨中擁有蒲鯉生井、山窟藏庵、犀牛望月、天馬掃槽、石竇泉清、古塔鐘遠、享通永富、巖虎平安等“勾藍八景”,與四周的車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相互掩映,形成極富魅力的山水風光。
從遠處眺望,勾藍瑤寨群山環繞,古木參天,山峰起伏、綠水青山,將古老的勾藍瑤寨襯托得熠熠生輝著,構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水畫卷。
無論是登高、下行,還是村中漫步,入目可見的青山、碧水、綠樹、民居、小橋、古井,都展現了一種純天然的美,有一種世外桃源的錯覺。
清江湖,即托口水電站庫區,因水庫干流清水江而得名。清江湖位于洪江市托口鎮,地處沅水上游,這里湖水清清、碧波蕩漾,十分秀美,被譽為“西洞庭”。由于湖區面積廣,在湖南省僅次于洞庭湖,當地人曾經稱之為“西海”。
它的湖面煙波浩淼、晶瑩剔透、水質清澈,湖區氣候溫潤,景色迷人,又具有雄、奇、秀、險、幽、趣的特色,便流傳了“東有浙江千島湖、西有湖南清江湖”之說。
這里青山綠水、風景旖旎,湖區周圍古木環抱、綠樹成蔭,天空水天一色、白云朵朵,是一處貼近自然、擁抱自然的休閑度假勝地。這里文化底蘊深厚,所在地托口為千年古鎮,航運樞紐,商船上達云貴,下接洞庭,最終匯入長江。
清江湖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托口電站大壩、托口鎮、沅河古鎮、侗人島、沅神灣、天雷山、相見坡、鍋子坡、粟裕故居等景點,還有一些大小不一、千姿百態的美麗島嶼,以及一些形態各異、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
侗人島三面環水,景色十分秀美,擁有十里天然河灘以及許多神秘巖洞,還保留了北部侗語方言區的民俗風情,以及沅水排工號子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些古寨、戲臺、古道等建筑遺跡,還是紅二、六軍團長征重要紀念地。
清江湖濕地公園處于沅水與渠水交匯之處,是湖南第二大水系沅水的上游,水量極其充沛,公園內生物資源豐富,有多種珍稀植物,還是多種候鳥繁衍生息的棲息地。
大熊山是橫亙于湘中的一座大山,屬雪峰山脈北段,位于新化縣北端,連綿百里。公園占地面積極大,森林覆蓋率高,擁有蚩尤文化體驗區、春姬峽谷觀光區、大熊峰登山攬勝區、川巖江原始探險區、生態養生度假區、森林生態保護區等六大功能區域。
公園內物質豐富,是湘中唯一的物種基因寶庫,有國家保護的銀杏、南方紅豆杉、鐘萼木等珍稀植物,以及云豹、草號鳥,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
大熊山最高峰九龍峰,海拔1622米,是湘中第一峰。登九龍峰特別驚險刺激,山路崎嶇陡峭,往山下俯視,萬丈深淵令人驚心動魄。當站在九龍峰山頂,大熊山上的風力發電機緩緩旋轉的葉片清晰可見。
大熊山是湘中的最高峰,山勢雄偉,氣勢磅礴,四周四十余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連綿百里,橫亙湘中,蔚為壯觀。山上溪流蜿蜒,瀑布眾多,落差最大的田家恒瀑布,竟然高達一百多米,還有樊家洞、青家崗、玉泉等瀑布落差都在三十米以上,飛瀑如水銀瀉地,從天而降,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氣概。
九龍峰有許多杜鵑,每年“五一”前后,杜鵑花爭奇斗艷,燦若紅霞,分外妖嬈,給九龍峰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大熊山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主要景點有熊山寺、娘娘殿和四十八座角庵、梅山龍宮、九龍池等。這里還是宗教文化的圣地,鼎盛時期有寺廟49處,佛道共存,香火旺盛。相傳大熊山為蚩尤故里和梅山文化的發源地,至今仍然保存有蚩尤出生地“蚩尤屋場”、“春姬(蚩尤之妻)坳”等古跡。
半山腰處的熊山古寺,它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光緒年間復修一次,1992年遷址于此。在大熊山眾多的寺廟庵堂中保存完整、規模最大,一直是善男信女燒香祭祀的宗教之所。需要注意的是,寺內有一棵樹齡高達1400年以上的銀杏樹,主干粗大蒼老,樹冠枝繁葉茂,享有“中華銀杏王”之美譽。院內麻石鋪路,還有數十種古松古柏,讓古寺顯得更加安寧、幽靜,宛如一方人間圣地,使我們的心靈歸于淡然、平靜。
邊城茶峒位于湘西花垣縣,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之地,被人們形象稱為“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聞”。這是一個被人遺忘的小鎮,一切都很平靜,處處充滿了純真的生活氣息。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象茶峒這樣古樸的小鎮在湘西地區非常普遍。若不是因為上通川東、下達沅水,成為湘西的貨運集散地;若不是某一天,年輕的沈從文正好途經此地,住了幾天,恐怕小鎮至今都鮮為人知。
沈從文的故鄉就在花垣縣的隔壁鳳凰縣,他在茶峒逗留的時間不長,僅有短短的三天。然而,他對這個小鎮一直念念不忘,留下了大名鼎鼎的代表作《邊城》,將小鎮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勾勒得耐人尋味,同時也讓這地處湘西邊陲的小鎮聞名于世。
茶峒城,始建于嘉慶八年(1803年),當時以青石修筑,堅固巍峨。此城背湘西鸞太山,左依九龍山,右傍香爐山,面朝渝東風鳴山;此城被群山環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來到小鎮右側的香爐山,爬到山巔遠眺,能夠清晰地看到茶峒古鎮的全貌。茶峒古鎮位于三面環山的小平原上 ,靠山面水,完全符合了傳統的風水寶地。
清水江是酉水的支流,發源于貴州省松桃縣,是茶峒人民的母親河,在茶峒以及上游段名為清水江,河道中心線為湖南、貴州的分界線。到了茶峒及下游段,被當地人稱為花垣河,河道中心線為湖南、重慶的分界線。
邊城茶峒主要的景點有古城城墻、清兵校場、國立茶師、河街、拉拉渡、翠翠島等,河西洪安景區里還保留著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行營指揮部。
這座古老的小鎮因為游客稀少,因此依舊保持著非常簡單的格調。黃昏日落的時候,古城的韻味愈加自然,處處是當地人的生活景致,絲毫沒有什么景區的痕跡。雖然古城里有不少景點,但更多的還是一種慢生活的氣息。
王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