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是中國封建史上有名的明君賢臣,二人在君臣共事的17年里(公元626-643年),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塑造了唐太宗納諫任賢的明君形象,也成就了魏征直言不諱、盡忠直諫的一代名相。
但鮮為人知的君臣佳話后續是魏征死后沒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就親自動手推倒砸毀了魏征的墓碑,唐太宗這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異常舉動,在政治斗爭背后其實蘊含了非常合理的理由。
現在,讓我們揭開歷史的面紗,客觀地去了解魏征其人,李世民與魏征從政敵到君臣關系的轉變,以及君臣之間合作共事看似和諧的背后一些細節現象,從而去窺探李世民為何要在魏征死后不久將他的墓碑推倒的原因。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年生于河北境內,逝于公元643年。
在他63年的一生里,是少年曲折、中年得志而老來得以善終的一生。
魏征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窮困潦倒的他選擇了去當一名道士,以此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但他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才華橫溢,這也為他后來嶄露頭角做了鋪墊。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戰爭紛起,正值壯年的魏征參加起義軍開始了他一波三折的政治生涯。
在那個忠臣不事二主的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的年代,魏征一生卻六次易主,他的一句“不做忠臣做良臣”更是很直白地解釋了他在各種勢力成王敗寇的斗爭中歷經六次跳槽行為。
在魏征的從政生涯中,他先后在元寶藏手下當文書,在李密陣營里得到賞識,被唐王朝李淵封為秘書丞,當竇建德的中書舍人,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太子洗馬,最終在李世民的中央政權里得到重用。
魏征在李世民當政期間,他的治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直言勸諫,盡職輔佐唐太宗,革除弊端,共同創建“貞觀之治”偉業。二人一個敢于直諫、一個善于納諫的故事則被后世傳為千古佳話。
魏征死后,唐太宗曾說一句流傳至今的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
這便是把魏征比作“人鏡”的出處。所以,直至魏征離世,唐太宗和魏征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君臣關系。
玄武門之變是在大唐建國后第八年(公元626年)。
這一時期各地都還存在著割據勢力,而唐朝內部李氏兄弟,也為了爭權奪利各樹朋黨而明爭暗斗。
太子李建成的勢力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等地,此時魏征作為參與過瓦崗起義的山東豪杰,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太子洗馬,他曾根據自己敏銳的政治察覺數次建議太子對當時的秦王李世民早日采取行動,遺憾的是太子李建成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所以李世民與其兄弟李建成的斗爭,最終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為首的太子黨在玄武門被誅殺而失敗。
在血刃玄武門奪得皇位后,如何牽制太子余黨和與唐敵對的山東士族勢力,就成了李世民即位初期考慮的主要問題。
魏征作為山東豪杰勢力的核心人物,同時曾是太子黨的幕僚,可以說是李世民在平衡各方勢力、安撫太子余黨的不二人選。
正因為魏征這個特殊身份,才得以免去一死的命運。從此魏征與李世民從政敵轉變為君臣的關系,更由此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以魏征的聰明才學,他深知在李世民“即位日淺,國家未安”之時,需要他為太宗牽制平衡各方勢力的重要性。
利用太宗對自己的這層依賴,魏征為擴大山東集團在唐中央的實力,增加自己和太宗抗衡的砝碼。
魏征先后向太宗推薦侯君集、杜正倫、褚遂良,并使他們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以太宗的聰明也看出了魏征心里的小算盤,但是魏征背后具有龐大的山東勢力作為后盾,加之唐初社會動蕩不安,太宗必須把他對魏征的不滿隱藏下來,接受魏征對他直諫和推薦。
魏征在為太宗效力的17年里,唐太宗給了他作為一位諍臣極大的話語權和極高的尊重,讓魏征時刻提醒和勸諫自己。
據史籍記載魏征向太宗諫奏多達二百余次,其中不乏一些過火的“犯上直諫”的例子,甚至連皇帝的私生活魏征都要干涉,久而久之這讓太宗產生了極度的逆反心理。
而讓太宗尤其憤怒的是,魏征將諫諍太宗的奏章私下偷偷抄錄下來,交給當時的史官褚遂良,以使自己得以錄入國史,博取清正名聲,卻無形中也宣揚了君主的錯誤。
太宗對此行為自然心里十分反感。
盡管二人矛盾沒有激化到攤牌的地步,但魏征的“犯上進諫“也曾讓太宗暴露了他內心的不滿與隱忍,太宗就曾私下對長孫皇后說”會殺此田舍漢“!
然而太宗和魏征都不是庸才,他們都具有著治世之大才,他們深諳要有一個安定繁榮的大唐帝國,就必須合作。
所以兩人盡管矛盾不斷依然會從大局考慮,合力上演君明臣賢的好戲而互相成就。
貞觀初期,李世民禮賢下士,廣開言路,標榜自己的任賢用能、開明君主的形象,以掩飾自己殺兄逼父、殘忍獨斷的本色。
到貞觀中后期,大唐國力日益強盛,皇權得到加強穩固之后,太宗隱忍在背后的奢侈淫逸、殘忍獨斷的性格逐漸暴露出來。
魏征死后,太宗李世民還能“親臨慟哭,廢朝五日”。
發喪之日也是“望喪而哭”,“親自制碑文,并為書石”。對魏征的離世表現出了十分悲痛的心情。
但就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對山東集團實施了殺掉侯君集、逐黜杜正倫、貶掉李世勛等打擊。
更是在魏征尸骨未寒之時,李世民親手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以此來表達他對魏征的不滿和心中早已存在的芥蒂。
太宗與魏征二人的關系終于從表面“求諫”、“直諫”的君臣融洽關系浮出水面,露出了在政治斗爭中為各自階級利益相互利用、爾虞我詐的關系。
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