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唐一代,出類拔萃之十大名將,瀏覽多個版本,李靖、李勣、蘇定方、郭子儀、李光弼、李晟此六人俱皆當選,確是不容置疑,但有的版本將秦瓊、尉遲恭、薛仁貴排在全唐十大名將之列,感覺三人雖名頭響亮,但在唐朝眾多名將之中,其功業不足與李靖、蘇定方、郭子儀等六人相提并論。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以一國之尊,萬乘之主,如何與眾將并列。
以下全唐十大名將排名,力求客觀公正。一家之言,拋磚以引玉,諸君見仁見智,請予以批評指教!
王忠嗣陜西渭南人,少孤,唐玄宗撫為養子。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少以勇敢自負,從薛嵩擊吐蕃,玉川之役,輕騎襲敵,致吐蕃贊普狼狽逃亡,以功遷隴右節度使。北擊契丹,三戰三捷,全殲奚、契丹聯軍,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突厥葉護部,誅殺可汗烏蘇米施;參加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路大軍,致吐蕃二王子陣亡,吐谷渾歸附唐廷。歷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
忠嗣立功絕域,為世虎臣。及為節帥,佩四鎮之印,掌萬里之疆,以持重安邊為務,不欲竭中國之力以幸功名。聲名日盛,為在朝權臣誣陷,因青繩之點,幾危其身,貶漢陽太守、遷漢東太守。終年四十五,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太師。
“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于讒,卒死放地。自古忠賢,工謀于國則拙于身,多矣,可勝吒哉!”
劉仁軌字正則,河南尉氏人。少恭謹好學,博涉文史。歷官給事中、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鎮百濟。仁軌雖起自儒生,將略卓絕一時,白江口之役,夷百濟、敗倭國(曰本),以兵開定四夷,其勇無前,功成微外,名震天下。攻新羅、御吐蕃,所至有功。入朝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專任西京留守,封樂城郡公。
仁軌甘言接人,以收物譽,出入中外,進退之間,曲盡情禮,君臣之際,良史美談。雖貴顯,不自矜踞。然逞其私忿,陷人之不能,使李敬玄卒敗軍事,貽國之恥,不能無憾。享年八十四,累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并州大都督,謚號文獻。
韋皋字城武,陜西西安人。學兼文武,志凌需漢。歷位華州參軍、隴州行營留后,值涇原兵變,“慷慨下位之中,橫身喪亂之際。力扶衰運,氣瀲壯圖,”起兵勤王,授奉義節度使,入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出為劍南節度使。鎮蜀二十一年,服南詔、摧吐蕃,立功西南,開拓萬里。官至同平章事、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皋功烈為西南劇,勛大勢盛,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享年六十一,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裴行儉字守約,山西聞喜人。出身河東裴氏,兼資文武,舉明經入仕,蘇定方授以用兵奇術。歷官安西都護,恩威并濟,西域各國慕義歸附,遷吏部侍郎,甚有能名。歷任洮州、道左、秦州右軍總管,防御吐蕃。以安撫大使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用計擒夷西突厥十姓可汗都支,于碎葉城立碑紀功,威震西域。以功授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將軍,身兼文武之職。以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率各路大軍三十余萬,唐世出師之盛,從未有過,大破東突厥于朔州、黑山,頻戰皆捷,前后殺虜不可勝數,盡平突厥余黨。
行儉精陰陽歷數,有知人之鑒,凡所薦拔皆為名將。“文雅方略,無謝前賢,治戎安邊,卓有心術”可謂儒者之雄。享年六十四,追贈揚州大都督、太尉,謚號獻。
蘇烈字定方,河北武邑人。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少年隨父征戰,先后隸屬竇建德、劉黑闥,后歸附唐朝。效力疆場,從李靖擊東突厥,先登陷陣,襲頡利牙帳,居功甚大。唐高宗在位,付于方面之任,征戰四方,東夷百濟、西滅突厥、南鎮吐蕃、北摛頡利、夷蔥嶺、伐高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摛其主”。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
定方一生戎馬,馳騁沙場數十年,開定四夷,威行窮荒絕域。使唐自立國二百九十年,東至朝鮮,西至波斯,歷史上絕無僅有。享年七十六,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李光弼遼寧遼陽人,契丹族。善騎射,沉毅多大略,攘袂徇國,出井徑、攻常山、戰太原,策敵制勝,以奇用兵,以少敗眾。行軍治戎,賞信罰明,毅然有古良將之風。將帥之才,杰出于世;平賊之功,高出諸將,推為中興第一。官至天下兵馬副元帥、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封臨淮郡王。
光弼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功高位重,然徐州遷延,閹豎伺機內構,遂陷嫌隙,而部下不受約束,卒以憂死。時年五十七,追贈司空、太保,謚號武穆。
郭子儀陜西渭南人,體貌秀杰。值大盜縱橫,天子播遷,起兵勤王,提孤軍轉戰逐北,收云中、拔馬邑,關西殄寇,克復兩京,再造王室。其后擊吐蕃、退回仡、平河中、復長安,以身許國,未嘗以安危易慮?!半m威略不逮而寬厚得人,幕府之盛,近代無比。以身系天下安危殆二十年”。官至太尉兼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尊為“尚父”。
子儀四朝靜亂,五福其昌,富貴壽考,哀榮始終。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享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李晟字良器,甘肅臨潭人。將門之子,性雄烈,有才干,善騎射。年十八從軍,身長八尺,勇敢絕倫。嘗一箭射斃吐蕃驍將,軍中號為萬人敵。擊黨項羌、屠泰定堡,屢破吐蕃,討伐河朔三鎮。值涇原兵變,天子下詔赴難,內無貨財,外無轉輸,提孤軍抗劇賊,銳氣不衰,徒以忠義感人,終于平定朱泚之亂,收復京師。唐德宗以其勛力冠世,制碑紀功。以涇州數為亂階,自請出鎮,攘卻吐蕃,深為吐蕃憚忌。遷三鎮節度使,封西平郡王。入任太尉、中書令。
晟忠于事忠,長于應變,明于決斷,平朱泚、復京師,立不世之功。理家以嚴稱,達禮敦教,而眷遇始終,無以為比。享年六十七,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山東菏澤東明人。早年效力于瓦崗,隨李密歸降唐庭,從征四方,每行軍用師,頗任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所向多克捷。鎮并州十六年,邊塵不驚,朝廷倚為長城。二擊薛延陀,東滅高句麗,威震殊俗。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官至兵部尚書、司空,封英國公,出將入相,勛書策府。
勣“振彭、黥之跡,自拔草莽,常能以義藩身,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享年七十六,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
李靖字藥師,陜西三原人,貫籍甘肅臨洮。隋朝名將韓摛虎外甥。姿貌瑰偉,少有文武材略,每謂所親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边∽锿鲋啵H風云之會,一生戎馬,南平吳會,摛蕭銑、滅輔公祐;北清沙漠,滅東突厥;西定慕容,破吐谷渾。官至尚書左仆射,封衛國公。出將入相,唐太宗稱為一代楷模。
靖“綽有渭陽之風,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銘之鼎鐘,何慚耿、鄧”。享年七十九,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景武。
以上十大名將,李靖、李勣位列唐代武廟十哲,蘇定方、裴行儉、郭子儀、李光弼位列唐代廟名將。李晟位列宋代武廟將。王忠嗣、劉仁軌、韋皋三人無緣武廟名將,然觀其一生功業,亦足與蘇定方、裴行儉比翼連類。
李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