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亮劍》
本劇根據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改編,講述一位驍勇善戰的獨立團長李云龍到軍長,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傳奇一生的故事。
這是一部歷史背景豐富,題材新穎,劇情和人物塑造方面都非常獨特的經典抗戰電視劇。當時拍這部劇的人可都是真正的軍人,直接從部隊調了兩個團來參與拍攝。認真看完這部劇的人,可以悟出許多人生哲學,亮劍塑造了一群英雄,弘揚了一種精神,反映了一段歷史。
這部劇最大的價值在于傳遞一種精神,敢于亮劍的精神。明知對手很強大,也要勇于亮出你的劍,哪怕最后會倒下。有句話叫:“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就是中國軍人不屈不撓,奮力拼搏,誓死保衛國家捍衛民族尊嚴的革命精神,是我們中華兒女所獨有的民族精神!
2、《我的團長我的團》
本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1942年期間,中緬邊境聚集著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他們被幾年來國土漸次淪喪弄得毫無斗志,只想茍且偷生。但現實使他們最終一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它可以說是抗戰的巔峰之作,不僅記錄了抗戰中遠征軍浴血奮戰的那段歷史,更從不同人性角度反思了國人內在的問題。這部劇獨特之處在于一群潰兵每個人的口音也不一樣,罵人花樣不同,口頭語也不同,但一場戰爭,讓他們集聚在一起,一場從此將炮灰團深深烙在歷史長軸上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死亡之戰。
3、《永不磨滅的番號》
這是一個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故事。一群被主流放棄、背景各異卻時刻憂國憂民的志士聚在一起組建正規建制番號的縣大隊,憑借強烈的愛國情懷,在經歷種種磨難之后,共同捍衛民族尊嚴,保衛國家的故事,被稱為抗日版的“水滸傳”。
本劇最大看點是運用詼諧、幽默的喜劇甚至荒誕劇,來演繹傳統抗戰奇特,而且壯烈,其結局更是悲慘壯烈。李大本事善于心理戰,用極其靈活的戰術耍得敵人團團轉。
4、《壯士出川之鐵血征途》
這部劇中的大小戰役都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川軍在抗戰中參加的各種戰斗,踩著草鞋、裝備簡陋的他們打的卻是最硬最兇狠最慘烈的仗。
這是一部大投資的歷史戰爭片,該劇一反常態,沒有大牌演員,全是二三線演員抱團扎堆成就經典的典范之作。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并沒有荒誕或者搞笑因素的在里面。全劇再現了川軍這一悲壯的角色,被人民日報重點表揚尊重歷史。
5、《雪豹》
本劇改編自業余狙擊手的網絡小說《特戰先驅》,一位紈绔子弟走上抗日道路,再到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組建第一支特戰部隊成為優秀指揮官的蛻變,并迎來了抗戰的最后勝利。
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抗戰劇,表達了在國難當頭,個人前程似乎變得渺小,有志的先輩們放棄學業,放棄愛情,不惜犧牲生命,一心救國,堅定誓死不當亡國奴,擔任抗日救國的重任。
6、《戰長沙》
以湖南人胡家抗戰為主軸,細膩生動地記錄了他們從草根平民到勇士英雄的變化過程。劇里沒有大量的抗日槍殺戲,就像是寫一個故事,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從側面體現了戰爭的殘酷無情。
這部劇的最大亮點,是沒有大肆渲染愛國情懷,也不弘揚抗戰英雄的英勇偉大,沒有刻意悲痛,順其自然地帶你走進了那個戰爭時代,走入了他們的生活。
7、《中國兄弟連》
以“抗戰時期的和平統一戰線為時代背景,國共兩支連隊為了營救重要人員,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誓死與日軍奮戰,一次次突出重圍,一次次陷入絕境,一次次彈盡糧絕,一次次絕處逢生 ,最后全軍覆沒戰死沙場。
這部劇劇情也跌宕起伏,敘事比較流暢,人物塑造比較鮮明、立體,大場面的殘酷戰爭和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交織在一起,編織出一幅國共合作時期震撼人心的場景。本片比較真實地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狀況、抗戰形勢和國共關系。
8、《三八線》
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視劇,兩個東北小伙為主角,在家園遭遇美軍戰斗機的轟炸,故而胸懷國仇家恨義無反顧參加抗美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在保家衛國這條艱難的道路上與敵人展開殊死拼殺。
該劇在敘事策略方面有多處突破與創新,全劇采取了另類視角把故事“大眾化、草根化、個性化”的書寫了朝鮮戰場上志愿軍的正面戰場和后方戰場的殊死斗爭中,在經歷多次浴血鏖戰,生與死的考驗。
9、《我的特一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臺兒莊戰役為背景,中國國民黨第56軍特一營戰士英勇抗擊日寇侵略,用鮮血與生命保衛祖國的領土與尊嚴。
《我的特一營》是一部真正的抗戰題材劇,也是為數不多體現國民黨抗戰的英勇事跡。故事真實寫照,劇情跌宕起伏,全民抗戰直觀呈現出來。
10、《民兵葛二蛋》
以1943年抗戰為背景,從一個貪圖小利的農民葛二蛋,為葛家村的百姓報了仇,逐步成長為優秀抗日民兵,從民兵成長為合格的八路軍戰士。
這是一部顛覆了傳統抗戰題材戲的套路,以三個不同人物演繹三段不同的結局。它幽默、懸疑等因素融入劇情,利用方言和精致細節故事更加接地氣,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也為抗日題材電視劇探索了新的風格和方向。
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