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神農,又稱為炎帝神農氏,三皇之一,是農耕始祖、醫藥之祖,有“神農百草”的傳說。
炎帝神農氏是農業的發明者,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并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氏族年代約為公元前5008年— —公元前4513年,經歷了495年,炎帝神農氏傳到8世時為榆罔(wang),就是我們說的炎黃聯盟中的炎帝。
炎帝因阪泉之戰失敗,與黃帝聯盟,后來在逐鹿之戰中與黃帝一起戰敗東夷部落首領蚩尤,后南遷至湖北神農架一帶。
炎帝因為探尋治病的草藥為百姓解難,在神農架嘗百草中毒而亡,死后葬于今湖南株洲市一帶。
炎帝神農氏是對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的尊稱,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于懂得用火二得到王位,并統一各部落,所以稱為炎帝神農。
炎帝氏族所處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神農氏還是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其祖先發源自祁連山,故又名為烈山氏。
自烈山氏的后裔神農氏,開始用炎帝的名號傳世。姜姓部落神農氏共有八代炎帝,第八代炎帝是榆罔,神農氏一族從鼎盛到衰落,隨后榆罔南下,越過秦嶺、過江淮、漢水,最終定居在今天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建立都城與今天的湖北省隨州市厲山鎮九龍山,即烈山。
神農氏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的姜水(今陜西省寶雞市附近)。
炎帝神農氏是燧人氏和伏羲氏留在古昆侖山赤水地區興起的一個宗支,其祖先來自祁連山,因為他們在大山中生活,故名為連山氏;連山氏繼承了伏羲氏的祭祀傳統,轉移到平原河流地帶,開始種植,養殖,修建等各種人類的活動,同時發明了各種能促進農業生產的工具,因此又稱為農皇、地皇。因為大力發展農業,死后被尊稱為神農氏。
炎帝時期信仰的圖騰也跟農業有很大的關系,從8000年前開始一直到商周青銅時代為止,圖騰符號的發展都很有規律,并一直傳承。
第一、圖騰只出現在農耕遺址之中。
第二、一般都是組合的形式,都離不開太陽紋、長獠牙的人面紋、鸞鳥紋等與農業有關的紋飾
第三、一般都刻在最大或者最精致的器物上。
1、發現了五谷:黃米、谷子、小麥、水稻,并教導民眾種植。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有利條件。
2、改善生產方式:發明了耒耜(lei si)農耕工具,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3、發明了草藥醫治病痛:炎帝是醫藥之祖,為減少民眾病痛,親自品嘗百草,最后因嘗百草中毒身亡。
4、發現并種植茶樹:在品嘗百草的過程中,發現了茶葉,并動員民眾種植,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飲茶的文化。
5、首開貿易市場:以午為市,神農氏以中午作為集市的時間,民眾攜帶物品進行交易,為中國的商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教百姓制作衣服:原始人類本來沒有衣服,都是以樹葉、獸皮遮擋,神農氏叫民眾種植麻,養殖桑蠶,并用麻和蠶絲制作衣服,這樣人類文明就更加的向文明社會邁進了更大的一步。
神農氏炎帝的陵墓在湖南省株洲市(另外在河南省商丘市、陜西省寶雞市、山西省晉城市)。因為第一代炎帝神農氏生于姜水(今天陜西省寶雞市境內),第八代炎帝神農氏榆罔葬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故筆者以在這個為炎帝陵。它坐落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里處的白鹿原陂。
神農氏對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遠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改造自然的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同時和“黃帝”一并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載入世界文明史冊,由此將中國人稱為“炎黃子孫”。
高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