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相信大家年輕的時候都或多或少了解過中國的百家姓。在遠古時期的中國,姓氏代表了一個族群,這是一種親疏關系的體現,不同的姓氏之間代表著不同的血緣紐帶。或許在現在,相同姓氏的人并沒有什么淵源,只是作為名字的一個代號而存在,但是或許在上千年前,他們有著共同的族親。
在中國姓氏作為中國的文化傳統,它的出現因為太過久遠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在諸多姓氏中,這“八大姓”卻是代表著中國最早的血脈傳承,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的紐帶。這些姓氏在現如今不僅罕見,有些字更是成為了生僻字,但它們的文化底蘊卻不容小覷,值得了解。
第一姓:“姬”
“姬”姓在上古八大姓中排行第一,不僅是因為該姓氏年代久遠,更因為這是最早黃帝的姓氏。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而這黃帝冊封的十二姓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姬”姓,可見該姓氏在當時的地位。
之后該姓氏傳至周朝天子,當時姓“姬”的諸侯國達到53個,當時“姬”是最常見的姓氏,“王、張、楊、周”等姓氏也是發源于“姬”姓。
第二姓:“姜”
“姜”姓也是事關國君,早期的“炎帝”就為此姓,歷史上最著名的人莫過于姜子牙。姜子牙作為齊國最開始的君王,將此姓氏傳承下去。但是富饒的齊國,卻被流歸來的田和起兵造反,最終江山易主,齊國中姜姓的人們流離失所,被迫散落在中國四處。
自此姜姓不僅繁衍出了很多他姓,并且隨著人們的流動而廣泛分布于中國周圍的韓國、朝鮮與菲律賓。
第三姓:“姒”
說起這個姓式,現代人都會表示非常罕見。但是提起他,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那就是大禹,作為歷史故事“大禹治水”的主角,大禹則為“姒”姓,自然大禹的后人則都沿用此姓氏。除了大禹,還有烽火戲諸侯,被后人稱為狐貍精的“褒姒”也是該姓。
在古代,此姓氏流傳甚廣,但是隨著國家發生戰火,很多“姒”姓的人也都流亡改為別姓。現如今,這個姓氏只有少數的后人在沿用。
第四姓:“嬴”
“嬴”姓說起來都會聯想到“嬴政”,但其實這個姓氏也與大禹有關。大禹稱帝后,就將皋陶選為繼承人,而這皋陶就是最開始的“嬴”姓。
之后在戰國時期,由秦朝一統天下,“嬴”姓變成了當時最尊貴的姓氏。之后秦朝滅亡,“嬴”姓的人就被不斷地追殺,所以這一大姓就自此消亡,在今天的中國,總人口也只有十幾萬。
第五姓:“姚” 第六姓:“媯”
這兩個姓不僅長得很相似,其實也本就是同根生,都是來源于舜帝。在古代,舜帝是鮮有的有兩個姓氏的帝王,而這二姓分別就是“姚”和“媯”。“姚”姓可能至今還有少許的人沿用該姓,像國民籃球偶像姚明等人,但是“媯”姓在延續的過程中,由于太過于偏僻,使用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
第七姓:“妘” 第八姓:“姞”
如果以上姓氏還留存于中華大地,但是這兩個姓氏可能已經在中國消失。“妘”姓發源于祝融氏,祝融是古代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被稱為“赤帝”,也被后人尊稱為“火神”,后來此姓不斷化解,分為“祝融八姓”,其中“董”、“曹”皆出于此。
“姞”姓原來也是皇帝賜給孩子的十二姓之一,是非常尊貴的姓氏,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該姓氏逐漸被簡易的“吉”姓所取代,或者改為別的姓氏。
社會變遷造就姓氏
在這上古八大姓中,其中有6個姓氏都是帶有“女”字旁的,這樣的現象是由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所造就的,這些姓氏最開始是為了區分來自不同的母系。但隨著“三皇五帝”的出現,封建君主開始稱霸,貴族與百姓關于姓氏的延續方法就慢慢地變為沿用父姓,直至今天。
現在中華大地,姓氏有兩萬余種,其中由上古八大姓演變而來的更是多達百余種。現代的人思想更為開放,姓氏也變得更加多變,很多從未有過的復姓開始出現,甚至變成一種獨特的潮流。
小結
每一個流傳至今的姓氏,都經歷了戰火變遷,是中華民族從最開始的一個個部落,到一個個小國,最后靠一些族群生生不息地維持下來,這不僅是一種文明,更代表了人們對于生活下去的渴望。
現在的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淡薄,輕視了古人歷盡滄桑給我們傳承下來的禮物。面對網絡上越來越看不懂的流行語和代號,或許只有轉變對于中國文化的心態,才能讓現在的文明更加熠熠生輝。
丁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