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怪獸之王哥斯拉
美版的哥斯拉亦正亦邪讓人無法分辨,似乎每次遇到了可以威脅他地位的存在的時候都要出來打一架,證明他是王者一般的存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他要維護這個世界的和平;你又是怎么認為哥斯拉的存在是扮演的什么樣的角色。
片中的哥斯拉108.2米的身高相當于一個30多層樓高的建筑,是1954年初代哥斯拉的兩倍高,其尾部更是長達167.74米,相當于50多層樓。在體型上,新版哥斯拉也相當驚人,89724立方米的總體積如果用等量的水充滿將重達90000噸。
2:王者基多拉
美版基多拉被稱為"零號怪獸"被冰封在帝王組織前哨站32號南極洲,后被艾瑪喚醒開啟了它的稱霸之路。基多拉在遠古時代降臨地球,哥斯拉的宿敵,兩者曾在遠古時代有過一戰,之后被冰封在南極洲的冰層里沉睡至今。古代傳說中"一條從星辰降臨的巨龍,它帶來了風暴,吞噬了人類,也吞噬了神(泰坦巨獸)",古代人稱他為"基多拉",對其相當恐懼,甚至不愿意留下其傳說,仿佛他注定要被遺忘。
其表皮層有微量的黃金,充當了可以儲存體內的生物電的導體。體內的生物電可以形成金色的電流從口中吐出,被稱為引力射線。可以用嘴咬住任何生物或能源來吸取能量,電影中咬住發電廠吸取了整個波士頓的電力后,從翅膀向外釋放出多重大范圍的引力光線,擊毀了大量軍隊的飛機并重創哥斯拉。翅膀具有極其強大的拉伸力,飛行時的巨大空氣動力學效應可以產生颶風(電影中在華盛頓引起了六級颶風)。身體具有極強的再生能力,缺失的肢體或頭顱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復原(電影中被哥斯拉咬斷一個頭,又長出一個新的頭)。
由于是外星生物,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法則并不適用于它,例如不需要氧氣就能生存,電影中和哥斯拉一起遭到氧氣毀滅者的攻擊而安然無恙。
片中的王者基多拉:身高:521英尺(158.8米),體重:141056噸,翼展:1700英尺(518.16米),飛行速度:550節。頭顱掃描顯示了他的三個大腦中擁有不同的額葉密度,這表示每個頭部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甚至是獨立思考(電影中三個頭有不同性格,以中間頭部為主導)。
3:火焰魔鬼拉頓
拉頓(日文:ラドン,英文寫成Rodan)是日本怪獸電影中的虛構生物,美版拉頓給它附上了遠古泰坦的身份,更有了神秘的色彩。美版的拉頓出場于《哥斯拉:怪獸之王》,沉睡于帝王組織前哨站56號墨西哥瑪拉島中,后被艾瑪喚醒。傳說賦予它"火惡魔"和"浴火而生"的名號,但一個更簡單的名字早已在各活火山地區的古寺流傳多年,那就是"拉頓"。巖漿流過它被巖石般的鱗片包裹的身體,形成地熱鎧甲,也成為接近火山石環境的偽裝。
它"在烈火中鍛造的怪獸",從火山中蘇醒的拉頓宛如一只雙翼噴濺著火星的巨大翼龍。其飛行時帶來的暴風和音爆使得所到之處滿目瘡痍。追擊人類戰機時遇到基多拉,敗北后成為后者的爪牙,在最后的戰斗中被基多拉召喚而來牽制魔斯拉,但被魔斯拉尾刺重創。基多拉被消滅后,又臣服于哥斯拉。
火焰魔鬼拉頓:身高(鳥狀站姿):154英尺(46.9米),翼展:871英尺(265.5米),體重:3.9萬噸;拉頓與翼龍有相似的骨架,曾經是天空之王,后來和孵育它的火山一樣處于休眠狀態。拉頓的翼展非常寬大,飛過天空時能產生毀滅整座城市的音速波。
4:怪獸女王魔斯拉
自1949年帝王計劃成立以來,該組織一直致力于發現和研究大型不明陸地生物,1973年在金剛骷髏島電影最后的彩蛋,帝王組織布魯克斯展示了一組壁畫其中就有一只蝴蝶狀態的遠古泰坦巨獸;2009年根據中國廟宇中的神話研究,帝王組織人員來到了中國云南叢林中發現了一塊刻有古老傳說的石碑,上面描繪了一種大型有翅膀的始祖級鱗翅目類生物。在各種傳說中,魔斯拉堪比"怪獸女王",是自然秩序中的良性代表。。遠古泰坦會發出特定頻率的生物聲學信號,艾瑪博士還是利用了這種信號成功定位到了魔斯拉。發現的時候魔斯拉正處于蟲卵狀態。
這種生物會經歷多個發育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從最開始的蟲卵到幼蟲,到蛹到成蟲,成蟲狀態下的魔斯拉高度15M,翼展244.8M,他有著黃蜂的生物特征,尾部的毒針可以叮咬對手,電影中火焰魔鬼拉頓被其刺穿了翅膀,魔斯拉能夠發射β生物光波,發射部位集中在翅膀上,這是一種炫目的圣光武器,電影中β生物光波指引找到了哥斯拉的位置;魔斯拉的絲線攻擊,能夠短暫地禁錮對手。在與基多拉的戰斗中為哥斯拉擋住了致命攻擊引力射線擊中,魔斯拉化身能量因子附著在哥斯拉身上。
這種戰斗并非是第一次與哥斯拉并肩作戰,在一份帝王計劃絕密文件中記錄了一處壁畫,經過那次的戰斗,基多拉被冰封在南極洲,魔斯拉犧牲后化身作一枚蟲卵,哥斯拉再次回到了海洋深處。
5:怪獸穆托
泰坦穆托初次登場于《哥斯拉1》中;1999年西部礦業在菲律賓作業時發生崩塌,發現了輻射帝王組織人員介入,在芹澤博士勘探下,發現了巨型的骸骨(哥斯拉的同類達貢);在公元前11世紀,達貢與至尊穆托有過一戰,最后達貢戰敗,穆托就將蟲卵寄生在它體內,讓蟲卵吸收達貢身體的輻射,達到自我發育的目的。
其中一個蟲卵胚胎孵化成了雄性幼蟲,就是哥斯拉電影中出現的第一只穆托;殘骸內未孵化的孢子,被送往了美國的(尤卡山)核廢料基地(電影出現的第二只雌性穆托)。
穆托一共分為5個初始發育階段和兩個進化發育階段:從蟲卵到孢子到幼蟲再到成繭最后成蟲;兩個進化發育階段也只有雌性穆托才具有的階段:雌性穆托進化成穆托女王最終進化為最強形態至尊穆托。在《哥斯拉:怪獸之王》電影中最后出現的穆托也只是穆托女王級別。雌雄穆托之間可以利用特定頻率信號進行回聲定位,同時穆托的EMP能夠破壞五英里范圍內的電子設備。雄性穆托長有翅膀具有飛行的能力,但個頭相對較小,雌性穆托成熟階段體內存有大量的蟲卵,體型比較大。
6:叢林之王金剛
傳奇版的金剛初次登場于2017年《金剛:骷髏島》,正式的時間線在1944年;在這部電影中金剛的身高30.48米,島上伊維族數千年來都把金剛當作保護神一樣供奉(由于島上有兇殘的骷髏爬蟲),漫畫版本的《金剛:誕生》時間線發生在1996年,當時的金剛已經成長到50米;《王國:金剛》時間線在2019年以及2021年之間,也就是發生在電影《哥斯拉:怪獸之王》與《哥斯拉大戰金剛》之間當時的金剛已經成長到了102米;在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出現的小女孩應該是伊維族的最后一位生存者,也證實為什么金剛會如此的相信這位小女孩,伊維族為什么被滅族,電影中也只是用簡單的,毀滅于風暴來概括。金剛于哥斯拉的戰斗在原古的時候已經開始,電影中巖洞的繪畫已經證實,金剛的始祖應該是戰士了哥斯拉。
7:貝希摩斯
貝希摩斯初次登場于電影《哥斯拉:怪獸之王》,沉睡于巴西里約的帝王計劃58號前哨站,被基多拉喚醒,外形與猛犸象十分相似,只是缺少了一根長長的鼻子,兩根巨型牙齒能夠輕易的擊碎目標,同時在經歷慢長的休眠過程中,牙上已經長滿藻類,皮膚外部有著厚厚的茸毛包裹,背部有著鋸齒狀的脊骨,有著金屬和礦石的加固;同時貝希摩斯也修復了亞馬遜過度看法區域的生態被劃分為保護型泰坦巨獸;
貝希摩斯也是圣經中出現的怪物,傳說上帝在創世紀第六天用粘土創造了貝希摩斯和利維坦,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頭般結實,骨骼如銅鐵般堅硬。在中世紀的時候他被惡魔誘惑加入了地獄的陣容。成為了地獄七君王代表希望反面的君王,強欲君王貝希摩斯。他還有一個名氣很大的名字叫做比蒙巨獸。
8:斯庫拉
斯庫拉初次登場于電影《哥斯拉:怪獸之王》被定義為破壞性泰坦巨獸,沉睡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帝王計劃55號前哨站,被基多拉喚醒,隨后襲擊了菲尼克斯也就是鳳凰城,斯庫拉身高約103.9米,它的設定主體相似與蜘蛛,頭部區域口處長有須狀進食器官類似于海里的魷魚,可以將食物直接塞進肚子;斯庫拉具有生物食腐性,腐食其他泰坦巨獸的尸體,作為自己的營養供給;斯庫拉可以從體內釋放大量的液態氮,延緩了南極冰川的融化速度。
斯庫拉出至于希臘神話里的海妖,她的身體有六個頭十二只腳,并且有貓的尾巴。她守護在墨西拿海峽的一側,這個海峽的另一側有名為卡律布狄斯(Charybdis)的漩渦。船只經過該海峽時只能選擇經過卡律布狄斯漩渦或者是她的領地。而當船只經過時她便要吃掉船上的六名船員。
9:瑪士撒拉
瑪士撒拉初次登場于電影《哥斯拉:怪獸之王》,被劃分為保護型泰坦巨獸;沉睡于德國慕尼黑的帝王計劃67號前哨站,后被基多拉喚醒,隨后破壞了慕尼黑附近的一條鐵路線;瑪士撒拉身高超過98米,屬于坦克型泰坦巨獸,它能過融入任何一座山峰和冰川;它缺少攻擊手段,但抗擊打能力較強,能夠輕松抵擋炮火的攻擊,頭部長有巨角,這應該是它攻擊的主要手段。
瑪士撒拉是希伯萊語《圣經》中一位最長壽的老人,這也說明瑪士撒拉是一個遠古泰坦巨獸了,生存時間太長。
10:阿巴登
阿巴登沉睡于俄羅斯烏曼普普納巖石群的帝王計劃66號前哨站,怪獸電影中未出場過;《啟示錄》記載,在第五位天使吹響號角時會出現的"破壞者",號角一響,天上一顆星就會降臨地上,打開通往冒著蔽天黑煙的無底深坑的洞口大門,然后以 Abadon 為首的蝗蟲魔軍要出來,讓人類受五個月的折磨。
阿卡德王國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常備軍的君主。他是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最早的統一者,古代近東地區最偉大的君主之一。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是巴比倫、亞述文字的先驅。在記載中,薩爾貢和他的閃米特聯軍對蘇美爾人為主的游牧民族進行了農業文明的大規模入侵,在以后的4000多年里,類似的入侵在世界各地還發生了許多次,古代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這些入侵構成的;
12:利維坦
利維坦沉睡于蘇格蘭尼斯湖的帝王計劃49號前哨站;利維坦也有譯為勒維亞坦(Leviathan)。"Leviathan"的字意為裂縫,在《圣經》中是象征邪惡的一種海怪,通常被描述為鯨魚。利維坦常與另一種怪物貝希摩斯聯系在一起,關于利維坦的記載緊跟在《約伯記》中記載貝希摩斯的下一章,書中描述的利維坦實際上就是一條魚,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傳說,上帝在創世的第六天創造了一雌一雄的兩頭怪獸,雌性的就是盤踞大海的利維坦,而雄性則是威震沙漠(所有世界上所有陸地)的貝希摩斯(Behemoth)。
13:巴風特
巴風特沉睡于摩洛哥瓦盧比利斯的帝王計劃68號前哨站;巴風特是有名基督教惡魔之一,今日最為人所熟知的羊頭惡魔。這個名字的起源尚無定論。據說,其名字源于希臘的baphe與metis,意為"吸收知識"。另一說,其名字由基督宗教的敵人穆罕默德(Mohanned,又作Mahomet)而來。
14:本耶普
本耶普沉睡于澳大利亞安娜谷;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怪獸之一就是本耶普,生活在小溪、池塘和沼澤附近的一種動物,人們認為有九種本耶普的變體分散在原始的澳大利亞。由于在不同文化中它被廣泛認識,所以現在對于本耶普的外表沒有一致的說法,不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長牙、腳蹼和像馬的尾巴。它們經常在夜晚出沒,會吃動物、小孩和女人(你瞧,它不吃男人)。它們走近時會咆哮。本耶普的描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澳大利亞原住民統一的說法是它們有像狗的面、毛呈深色、有像馬的尾巴、有鰭、海象般的獠牙及鴨喙。它們被指是生活在沼澤、死水潭、河流、河床及水坑。
15:提豐
提豐位于柬埔寨吳哥窟;堤豐出至于希臘神話,有百個龍頭,最為出名。每張口中,暗色的蛇信伸縮吞吐。百雙駭人的眼里不時噴出烈焰。它的吼聲也變化多端:有時作人言,有時如牛吼,如獅嘯,如犬吠,聲若奔雷,響徹四極。關于它的身體,各典籍說法不一。《神譜》只提到四肢力大無匹。阿坡羅陀洛斯(Apollodorus)的《書庫》(The Library)描述它自肩至股為人形,股以下如巨蟒。身量高出山岳之上,頭頂觸著星辰,一手在極東,另一手可以伸到極西。許多翅膀從它身上長出。毛發纏結,沾滿塵土。安東尼努斯·萊伯拉里斯(Antoninus Liberalis)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更說它不僅有百頭百翼,還有百只巨手。
16:提亞馬特
提亞馬特佐治亞州斯通山,帝王計劃53號前哨站,古巴比倫神話:甜海阿普蘇(Apsu)與咸海提亞瑪特(Tiamat)創造了世界,以及誕生出眾神。眾神的喧鬧使得阿普蘇與提亞瑪特無法安睡,于是兩位神決定消滅自己的后代來解除痛苦。但眾神不愿坐以待斃,共同反抗,最后阿普蘇與提亞瑪特分別被埃阿(Ea)與馬爾杜克(Marduk)所殺。并且馬爾杜克將提亞瑪特的尸骸拿去創造了天和地,以及天地間的星辰雷雨等。眾神為了感謝馬爾杜克,于是為馬爾杜克建造了巴比倫城與神廟;而馬爾杜克為了回報眾神,因此創造出人類來替眾神工作。
17:塞赫美特
塞赫美特埃及開羅,帝王計劃65號前哨站,塞赫美特(Sekhmet),是古埃及神話中的母獅神,最初是戰爭女神和上埃及的醫療女神。她被描繪成一頭母獅,埃及人公認的最兇猛的獵手。有人說,她的呼吸形成了沙漠。她被看作是法老們的保護神并在戰爭中引導他們。
金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