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想必無論是學過歷史的,還是沒有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聽過《史記》的名號。《史記》這部紀傳體通史被稱作: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我們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先生為我們留下來的傳世瑰寶。同時,它也是司馬遷先生頂著被宮刑之后的巨大辛酸與壓力完成的這部史書。
而今天我們就借著《史記》來講史,來講一講這部史書背后的作者,司馬遷先生為何會被處以宮刑的處罰?
而司馬遷先生慘遭宮刑之后,他那年輕貌美的妻子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呢?
何謂宮刑?這是古代最殘忍的刑罰之一。宮刑就是指切除人體的生殖器官,帶來疼痛的同時,也給人的心里帶來了莫大的羞辱。古代的宦官便是由此產生的。
但司馬遷作為文學家和思想家,學富斗車的他肯定是不會來到宮里,充當一個卑躬屈膝的宦官,那他又是緣何遭遇了宮刑呢?
這件事情還要從西漢兩個有名的孫子輩開始說起。這第一個孫子輩便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孫子漢武帝劉徹。
世人叫他漢武帝,是因為他這一生曾多次和匈奴開戰,有他爺爺當年的風范一點也不像他的父親那般軟弱。
而另一個孫子輩的便是著名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描述的李廣將軍的孫子李陵。李廣將軍的意氣風發,甚至可以和衛青,霍去病等大將軍并列。然而,他的孫子輩卻并沒有那么高的軍事才能。
西漢經過兩代皇帝的休養生息,經濟和軍事能力都在迅速提升,漢武帝也不愿意再以和親和給匈奴納貢的方式再求取短暫的和平。不服就是要打仗。
一次,漢武帝派遣李廣的孫子李陵前去匈奴征戰。但由于李陵的指揮不當,加上糧草被劫,援兵遲到,這一系列的問題,李陵所帶領的軍隊被匈奴層層堵截。最后寡不敵眾,大將軍選擇向匈奴投降。
這件事情很快就被漢武帝知道了,他覺得哪怕是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派遣出去的將軍也應該戰死沙場,而不是選擇向匈奴投降。
他要向匈奴投降,簡直是在打他漢武帝的臉,讓整個西漢都跟著蒙羞,抬不起頭來。
朝中的大臣為了自保,都紛紛順著漢武帝的話開始譴責李陵。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他分析了局勢的利弊,向漢武帝給李陵將軍求情,認為大將軍迫不得已向匈奴投降,完全是因為想要保住西漢將士的性命,是委曲求全的辦法。不應該對他的這種行為有過多的苛責。
漢武帝雖說也是個明君,但在氣頭上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聽見司馬遷一個小小的太史令竟然敢忤逆他的話,立刻讓人將司馬遷壓入了大牢。
而這個時候,一個叫公孫敖的人,為了讓自己試圖更加的平坦向漢武帝進諫,殺了李陵全家,其中,司馬遷也難逃死罪。漢武帝便是聽了他的奏章之后,決定對司馬遷痛下殺手。
其實這個公孫敖也沒有落得什么好下場。他并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他的軍事能力跟李陵將軍相比也就是半斤對八兩吧。
再后來,漢武帝持續征戰匈奴的戰爭中,公孫敖也帶兵損失折將最后被腰斬,也稱得上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了。
在司馬遷那個年代,犯罪之后是有機會可以被免罪的,那就是向上級交一些罰金。
這個可不是什么走后門,或者是說賄賂總管才有一個被釋放的機會。這是被寫進當時的法律中的,術語叫做贖刑。
這種方法在西漢的時候需要用錢來免罪,等到東漢的時候,就需要用一種細織物來免罪。根據不同的刑罰繳納不等分的處罰金。
像司馬遷這種死刑又需要多少處罰金呢?據西漢律法規定,處以死刑的犯人需要50萬錢可以贖命。
50萬錢在現在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放在現代,大概能夠價值200到500萬元。
司馬遷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史令,而且為人一直耿直清廉,全部身家加在一起都不夠贖金的一個零頭。所以繳納不了罰金的司馬遷只能夠承擔漢武帝的怒火。
不過在那個年代,還有一種方法可以代替死刑,那就是宮刑。但是很少有人選擇用宮刑來代替死刑,古代人對自己的面子看的都是很重。
殺頭不過是一個碗大的疤,砍頭也不過是頭點地的事兒。大不了18年之后,又是一條好漢。可宮刑確實對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摧殘,讓僅剩的那一點屬于男人的尊嚴都不見了。
不過,司馬遷還有他要完成的任務。作為太史令,他要完成這一部紀傳體通史的《史記》。
所以在最后行刑的時候,這個男人選擇了接受奇恥大辱的宮刑。身體可以不完整了,但是內心深處的思想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傳給世人。
那個時候的醫療手段還不完善,就算是接受了宮刑,要是恢復不好,也不見得有命可以活下去。但是司馬遷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宮刑。
而宮刑之后需要恢復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不能夠看見天日。司馬遷一邊忍受著,身體上帶給他的痛苦,一邊在心里盤算《史記》的構思細節。
首先講一下司馬遷和他的妻子柳倩娘是怎么相識的。
柳倩娘本身也是出身于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據傳,他的外祖父正是上文提到的李廣將軍。
這也就可以對得上,為什么在其他人都不替李陵將軍說話的時候,司馬遷敢于站出來向漢武帝進諫,為李陵將軍開脫。
而且柳倩娘本人長得十分秀美,從小就容貌出眾,很多人都臣服在她的美貌之下。
柳倩娘早年期間接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小的時候就熟讀了《六經》和《離騷》等著作。年長一些更是癡迷于書法和繪畫,經她手創作的畫作,甚至還得到過大家的肯定。
正是因為自己從小就有著出眾的才情,更是對有才情的人非常的有好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自己哥哥的書房里看見了司馬遷的著作。頓時,被著作上的文字深深吸引,也對,司馬遷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柳倩娘央求哥哥自己是不是可以拜司馬遷為師學習詩詞著作?她的哥哥卻哈哈大笑,那司馬遷也不過比自己的妹妹年長三歲,兩人之間又怎能以師徒相稱呢?
可是柳倩娘卻不在乎這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既然真心想拜對方為師,又跟對方的年齡,職業有什么關系呢?
之后在自己哥哥的引薦之下,柳倩娘見到了司馬遷本人。司馬遷容貌尚佳,本就對他的文章折服的柳倩娘,更是對這個男人芳心暗許。
之后一段時間,兩人都以師徒相稱,歷經了一段浪漫的旅程。司馬遷也在與柳倩娘的相處中,漸漸被這個女子的才情所吸引,兩個人都互相約定了終生。
最終,經兩人父母的同意,兩個人正式拜堂成親。成親之后的夫妻兩個人感情非常要好,夫唱婦隨,如膠似漆。
可這厄運偏偏就降到了這對幸福的小夫妻身上。司馬遷為了完成自己的宏偉巨作,選擇接受了定所有男人都感到恥辱的宮刑。除了她本人最難過之外,柳倩娘也是非常的難過。
因為這意味著她的丈夫再也不是從前那個人了,他們之間也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了。不過柳倩娘沒有選擇離開司馬遷,反倒繼續留在他的身邊,照顧他的起居。幫助他完成自己心中想完成的那篇宏偉巨作。
史官記錄的歷史要求真實,但在那個封建的社會,記錄下來的真實歷史,很有可能遭到當時權貴的封殺。
司馬遷的這本書對當今的社會有過多的指責,所以《史記》在那段時間,一度被評為禁書,不讓這種有損貴族顏面的書流傳千古,很多人都煞費苦心,想毀了司馬遷的這本書。
這個時候柳倩娘拖家帶口女扮男裝,帶著《史記》的手稿連夜出逃,讓這些手稿轉移到了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
朝代更迭,25年之后,《史記》才終于可以得見天日。這得之不易的背后,柳倩娘也是功不可沒。
司馬遷有司馬遷的堅守,司馬遷的娘子同樣有著自己的堅守。前者是為了千秋萬代的《史記》,后者是為了能夠寫出千秋萬代《史記》的司馬遷。
而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淀,《史記》不負司馬遷以及他妻子柳倩娘的期待,傳到了現在大眾的手里。讓我們在這個厚厚的史書中繼承了屬于中華的千年來傳承的文化瑰寶。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