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秦始皇時期,丞相家正在大宴賓客,門前排了一千多輛馬車,整個京城的達官貴人都來了,把前后幾條街堵得死死的,只容人側身而過,堪稱整個咸陽城最旺的家族。
這位丞相李斯,出身鄉間平民,原本只是一個楚國鄉郡小吏,一路平步青云,官至丞相。
開悟之路,竟是因為兩只老鼠的點化!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擔任上蔡的鄉郡小吏,事務不多,壓力不大,上班時喝喝水,摸摸魚,下了班和自己的兒子,牽著大黃狗到效外野地里遛遛,歡聲笑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兒。
有一天,李斯可能吃壞了肚子,急急忙忙跑去廁所,一只正在找食的老鼠,嗖地從他腳邊躥出,差點撞到一塊石頭上,還回頭看了李斯一眼。
李斯心中一震,分明看到了一種慌亂的眼神,他搖搖頭,這只老鼠啊,為了點吃的,差點撞死在石頭上。
過了幾天,李斯照例巡查谷倉,一開門,又看見一只胖胖的大老鼠,正在稻谷旁吃得津津有味,聽到開門聲,只是抬了一下頭,然后低頭繼續吃,李斯趕走老鼠,關上倉門。
要說一個人,最大的區別在于大腦的不同,普通人看到谷倉中的老鼠,可能順手抓起木根,追著老鼠打去,一邊打一邊喊:“碩鼠碩鼠,莫食我黍!”大老鼠呀大老鼠,別吃我的谷子了。然后找找谷倉有沒有鼠洞,趕緊賭上,一般人到此也就完了。
可是李斯不一樣,他腦洞奇特,想了更多,聯想到之前廁所中的老鼠,嘴里念叨著:
兩只都是老鼠,沒有什么不同。在廁所中找食的,真是膽小如鼠,見人就跑,吃得不過是人糞罷了。而谷倉中的大老鼠,養尊處優,看見人也不跑,安心地吃著谷子。
他腦子里靈光一現,這不是和人一樣的嗎,越窮越困越膽小,王侯將相不也是人嗎?換個環境也許就不一樣了,環境造就人。
我李斯堂堂七尺男兒,怎能只做個廁中鼠呢?于是他辭別妻兒,去外邊尋找他的開掛人生了。
古代社會閉塞,不像現在360行,行行出狀元,當網紅也能收入過億。那時要想出人頭地,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政當官,封侯拜相。
于是李斯長途跋涉,拜了荀子為老師。
荀子是孔子的學生,儒家的大師,但他更偏重于法家,他的另一個學生,韓非子集法家思想的大成,是法家學派的祖師。
李斯學成之后,向荀子告別。老師問他:“你要去哪兒呀?”
李斯說,楚王是個不成大器的人,我不能留在楚國。秦國想一統天下,必然廣納賢才,我要去秦國發展了。
他接著說:
“處在卑賤窮困的境地不謀求改變,而說自己安貧樂道與世無爭,這樣的人,不過是虛偽罷了?!?/p>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他和老師在討論誰。
我首先想到了顏回,一個被孔子推崇為安貧樂道的榜樣,卻一生窮困,死后都沒錢買棺材的人。
但不管怎么樣,李斯是個務實派,也是荀子的得意門生,他帶著滿腔抱負上路了,他發誓要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一定要衣錦還鄉。
李斯來到秦國,當時秦始皇年少,剛登基不久,呂不韋做丞相。于是他請求做呂不韋的門客,幾次對話下來,呂不韋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做自己的待衛官,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成功需要機會,上天非常及時地安排了一個機會。
有一個韓國間諜被捉住了,于是秦國的宗室大臣,借題發揮,大作文章,上書秦始皇,諸侯國人來到秦國,多半是游說離間的事,懇請一律逐出境,李斯也在名單之中。
于是他上書了著名的《諫逐客令》。
他在文中說,秦國故去的四位君王,用的大臣名相都不是秦國人。五羖大夫百里溪是虞國人,變法的商鞅是衛國人,合縱的張儀和名相范雎都是魏國人,這幾個人輔助秦王盡心盡力,終成霸業,這些人應該驅逐嗎?
秦王宮用的珠寶玉石,后宮美人淑女,包括演奏的音樂,不產于秦國,難道都要驅逐嗎?如果保留這些,單單驅逐士人賓客,豈不是給人留下重物輕人的話病嗎?
眾人啞口無言,秦始皇廢除逐客令,李斯一戰成名,被封為廷尉。
廷尉是個什么官呢?地位僅次于三公,位列九卿,妥妥的實權派,相當于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李斯做廷尉二十多年,秦始皇統一了天下。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李斯幫助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廢除分封制,設立全國36郡,郡下設縣,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鑄造外圓內方的銅錢,一直用到清朝末年。
車同軌,書同文,李斯也付出大量心血。牽頭制定篆書,成為的中國書法篆隸楷草四大書體之一,并全國推廣。
可以說在秦始皇豐功偉績中,有李斯一半的功勞,所以李斯被稱為千古一相,榮寵備至。
李斯的兒子們都娶了秦朝的公主,他的女兒們大都嫁給了秦朝的公子們。
大兒子在外做官,請假回家時,李斯大擺宴席,門口排了一千多輛馬車,可見家族勢力之盛。
如此,李斯可謂一生平步青云,妥妥的人生贏家。
然而此時,李斯忽然想起老師荀子臨別時的話“物禁大盛”,意思是“事物切忌太過分”。
一語成讖,李斯也感到了某種擔憂,但他還是說不清楚,這種擔憂來自哪里?
秦始皇又在準備他的第六次出巡,李斯同行,一股巨大的陰云在向他飄來,福禍相依、物報必反。
馬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