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華民族的姓氏源遠流長,每個姓氏都有屬于自己的來歷與故事,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講講歷史上人口較多,影響較大的十大姓氏。
第十名 錢姓
錢姓,位列百家姓第二,是吳越國國王的姓氏,錢姓源于有熊氏,出自顓頊帝裔孫彭孚的官名,屬于以官職為姓。由于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多隱士、道者,所以史籍中少有關于錢姓的記載,整個先秦時期見諸于史籍記載的僅有隱士錢丹一人。秦朝時,關東下邳名士錢產因才能出眾、品德高尚被朝廷任命為御史大夫,此詔令一出,錢產頓時聲名鵲起,一直不為人所熟知的錢姓也變得家喻戶曉,從此進入天下著名姓氏之列。唐宋之際,臨安人錢镠創建吳越國,錢氏于是漸漸中興繁盛。《錢氏家訓》代代相傳,成為人才輩出的不竭動力,錢氏從錢镠起,一直人才輩出。遠的不說,新中國成立后,錢镠的后人中院士級學者就有100多人,最負盛名的是“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第九名 崔姓
崔姓,漢族、朝鮮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漢族崔姓主要來源于姜姓,始祖傳為姜太公,鼻祖為炎帝神農氏,山東淄博為崔姓的發源地,少數民族崔姓則為漢化改姓。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達到極盛,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國姓氏中排行第58位,人口較多,約420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五。今日崔姓人員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上述六省的崔姓人員約占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海外崔姓分布則以朝鮮半島和越南為多。崔姓歷代名人有文學家崔骃、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詩人崔顥、崔護等。
第八名 吳姓
吳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是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吳王太伯,被后世吳姓人尊為開氏始祖。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吳姓得到了巨大發展。宋朝時,全國吳姓有約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元明時期,吳姓人開始移民東南亞。吳姓在海外主要分布于朝鮮,越南,緬甸,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全球吳姓總人口在7000多萬左右。日本王室亦是吳王夫差之后,根據《魏略》、《晉書》、《梁書》、《北史》、《路史》等史料記載,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華王朝,并鄭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后裔。吳姓歷代名人主要有吳起、吳廣、吳道子、吳昌碩、吳敬梓等。
第七名 趙姓
趙姓是宋朝的國姓,宋朝的《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發祥地在今天的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后來趙氏與韓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三家分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截至2014年趙姓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趙姓在北方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十一個。趙姓歷代名人主要有趙襄子、趙匡胤、趙普、趙孟頫、趙元任等。
第六名 楊姓
楊姓最早源于春秋時期的楊國,故址在今山西省洪洞縣,楊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楊姓始祖。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由“木”和“昜”組成,是居住于湯谷的,以扶桑樹為原始圖騰的氏族,并由此產生了楊氏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賜姓,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隋朝初隨軍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政策,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今白族中,楊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楊姓名人主要有楊朱、楊堅、楊業、楊萬里、楊絳等。
第五名 張姓
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起源于解邑張城,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張姓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黃帝,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清陽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源于改姓而來,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原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張揮,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于濮陽,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即今河南省濮陽縣。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張姓名人主要有張良、張謇、張仲景、張道陵、張飛等。
第四名 王姓
王姓,王姓主要源于姬姓,其始祖姬晉為黃帝后裔,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后裔,以王族稱謂為氏。有的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號為氏。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截至2018年底,王姓的人口已達到1.015億人。在全國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28%,山東居住了王姓總人口的10.5%,為王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王姓分布很廣,但很不均衡。王姓名人主要有王翦、王璨、王充、王羲之、王國維等。
第三名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李姓人口達到1.009億人,為全國第二大姓。在韓國也是第二大姓,同時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遂以官名命族為理氏,“理”與“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后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李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隴西李氏是中國歷史上中古時代一個以隴西郡為郡望的李姓家族,李唐王朝即出自此,唐朝《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李姓名人主要有李耳、李廣、李密、李世民、李淳風、李鴻章等。
第二名 劉姓
劉姓是當代第四大姓,是我國最有影響的姓氏之一,是古老多源的姓氏,主要源于祁姓、姬姓、外族改姓和賜姓。人們用“張王李趙遍地劉”來比喻劉姓的人眾布廣,這與西漢、東漢400余年間歷朝皇帝堅持“大封同姓,以鎮天下”的政策有關。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是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劉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7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6人,先后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后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劉氏名人主要有劉邦、劉備、劉裕、劉伯溫、劉墉等。
第一名 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歷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余,由姬姓直接衍生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占《百家姓》總數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姬姓人員,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山西、陜西、河北等省,姬姓的望郡主要是在南陽郡和太原郡。姬姓名人主要有黃帝、姬發、商鞅、魯班、扁鵲等。
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