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從歷史沿革看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古琴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古箏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距今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秦代發展較廣,所以古箏常被稱為“秦箏”。
二、從難易程度看
就演奏技巧而言,學習古琴和古箏入門都不是太難,但越到后面,兩種樂器就越難。古琴的指法好學,但彈出意境、神韻卻很難,所以年齡稍大點再學較好;古箏指法雖然復雜些,但相對好學一些,有音樂基礎的人幾個月就能入門。古箏聲音明亮華麗,表現力強,適合在舞臺彈奏表演。古琴聲音清新典雅,音量小,主要是彈給自己聽或者彈給“知音”聽,很少上舞臺。所以俗話說古箏悅人,古琴悅己,古琴比古箏的歷史更悠久更富有文化氣息,就演奏更深層的意境而言,兩者都不容易。
三、外觀和定弦
古琴,又稱“瑤琴”,它有7根弦,所以又稱為“七弦琴”,最粗的為1弦,最細的為7弦;
古箏有21根弦,和古琴相反,最粗的是21弦,最細的是1弦。
古琴與古箏較大的區別是:古琴沒有琴碼,古箏有琴碼(又叫箏碼、碼子或者雁柱)。琴碼使得兩者的彈奏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
四、彈奏方法和聲音效果
古琴和古箏彈奏方法接近,都是左手按弦右手彈奏,所不同的是古琴彈奏時,左右手都不需要戴義甲,而古箏需要戴義甲。古箏聲音較大,比較“外向”,容易感動別人。
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只有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感動別人,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感動自己。
所以古箏傾向于彈給別人聽,古琴則更傾向于彈給自己聽。學古琴最終的意義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是彈琴者最高的境界。
五、歷史傳承
古琴有大量的傳世之作,如《流水》、《廣陵散》、《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等三千余首;古箏古曲相對較少,大多是移植改編的近現代曲目,如《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鴨戲水》、《西楚霸王》等。
六、文化內涵
古琴堪稱世界樂器之最。關于琴學歷代論著浩如煙海,唐詩宋詞中有許多與琴相關的詩詞,許多文學作品和書畫作品中都有古琴的內容,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描述古琴的場景(林黛玉撫琴、諸葛亮撫琴等……)。
《禮記》有云:“君子無故不徹琴瑟。“琴就成為文人墨客的必修樂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堯、舜、周文王、周武王、伯牙、孔子、李世民、李白、清雍正帝、乾隆帝、譚嗣同......等等歷史名人都通曉古琴。
綜上所述,古琴和古箏各有優勢,至于小孩學哪種樂器,我們應該有個大概有個目標。對于十歲小孩(至于性別關系不大,男女均可)應該先學習古箏。因為孩子對古琴的理解,還無法達到成人的程度。有了一定的古箏基礎,年齡大一點了,如果想學古琴再去學習。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高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