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起狍子,相信獵過的人都會說它很傻。其實,狍子傻就傻在它的好奇心上。
通常別的動物受到驚嚇,會選擇火速逃跑。而狍子受到驚嚇,跑動不足百米,便會停下來回頭張望,這給獵人射擊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如果第一槍沒有射中,也不必氣惱,因為你會發現狍子通常還會傻傻地待在原地不動。
有時候,甚至接連放了幾槍,狍子也不會逃離,仍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盯著獵人看,等待被擊斃,真可謂是“好奇害死貓”。
也正因為這樣,獵人常說狍子就是“傻狍子”
在國外,狍子分布在烏拉爾山脈、西伯利亞、蒙古、朝鮮、緬甸。在我國,狍子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西北和中部。
尤其是在東北,狍子更是比較常見的獸類,當地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魚”的俗話,就是形容當地的狍子很多。
狍子是一種身姿優美的動物,長得又細又長,體長達1.5米,高約87厘米。
狍子的嗅覺、視覺和聽覺靈敏,長著一對靈活的耳朵。公狍子有角,角尖呈叉形,但分叉不多,一般單角分叉不會超過3叉。
在我國長白山地區,凡是有草地或著過火的地方,都會發現狍子的蹤跡。它們不喜歡亂石重疊的高山,也不喜歡枝葉茂密的針葉林,最喜歡待的地方是開闊的沼澤草地和闊葉林。
每年8月份,是狍子繁育的季節,雄狍之間往往會因為爭奪與雌狍的交配權,發生激烈戰爭。一只雄狍常常會占有幾只雌性,雌狍通常在4—5月份產仔,每胎通常2只仔。
相比其他動物,狍子是一種非常膽小的動物。經常遭受猛獸和人的襲擊,所以它們平時總是小心翼翼,極力用聽覺和嗅覺來搜索周圍任何微小的危險信號。
它們通常傍晚或清晨才從樹林里出來,到草地上或林緣吃草,即使這樣,在一片沉寂和寧靜中它們也不安心,總是過一會兒就回頭看看,斜耳聽聽。
記得小時候,在東北老家,曾見過人們在雪地里追趕狍子。狍子累倒在雪地上,最后竟被人活捉了。
當時,雪被很深,雪開始融化,雪有些黏,狍子活動費勁。可是這只狍子就是圍繞山包轉,轉了兩圈就累倒了。人到跟前時,它又勉強站起來,跑了幾百米,這次倒下后沒有能再起來。
有人會問,為何狍子會轉著圈跑,難道真是因為傻?
其實這還真不是因為狍子傻,只是它們習慣性地喜歡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動。
通常,狍子在移動過程中,會每走幾十米或更遠就排尿一次。每次尿量并不大,有時還排出糞便,它們是用尿液標記自己的活動軌跡,經常在有自己尿跡氣味的范圍內活動。它們認為自己走過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狍子的足跡鏈通常是閉合的軌跡,它們每天就在幾千米范圍內來回走動。這也正好解釋了前面為何狍子喜歡繞著圈跑。
在東北的冬天,獵人們時常會在雪地里撿到狍子。狍子遇到獵人,跑一段路,就會把頭藏在雪地里,因為這樣就不會被人發現。
實際上,狍子并不是真的傻,它們很會節約能量,遇到危險不會跑出很遠,先觀望捕食者的動向,再做逃避的對策。但狍子這些動作行為對人而言,就傻得出奇了。尤其是對于獵人,這些舉動正好為獵人開槍贏得了時間。
狍子的尾巴內側是白色的,受到驚嚇后會翹起來炸開,看上去是白屁股。白屁股究竟有何作用,眾說紛紜,應該是傳遞信號的一種方式。
其中一種解釋是,露出白屁股是為了迷惑敵人的視線,使其眼花繚亂,不知道該追哪一只。還有人認為白屁股是為了給其它同伴警示,告訴同伴周圍有危險。
總之,炸毛露屁股不是狍子嚇傻了,而是受到威脅后的一種自然反應。狍子之所以遇到危險不跑,完全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的意識到危險,一旦確認危險,它們同樣會快速跑開。
盡管人們普遍會認為狍子很常見,但由于近些年森林面積減少,以及人們的過度捕殺,數量還是發生了銳減。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全世界總數量約100萬只。
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狍子已被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于2000年8月1日以國家林業局令第7號發布實施。任何獵捕狍子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嚴禁獵捕、買賣、食用野生狍子。
總之,也就是因為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才使得狍子這種物種不至于快速滅絕。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與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應該停止獵捕。保護物種多樣性,也是保護人類自身。
生命的演化史非常漫長,一個物種的出現,有些長達數千年,沒有技術能縮短這個過程,多樣性一旦被毀,就是徹底被毀掉。新物種形成的時間遠比人類的整個歷史還要長,每一個物種就代表著一種可能性。
就像英國古詩所說,少了一枚釘子,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個將軍,損了一個將軍,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忘了一個國家。
每一個物種都處于食物鏈中,滅絕它們對上下游都有影響。生態鏈上的各個生物都是相互平衡的,我們應該尊重任何生物存在的價值。
李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