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十三爺胤祥忠心耿耿扶助雍正,雍正對十三爺胤祥更是寵愛有加,這兄弟之情,令人感動!二人后代因政治的立場不同,所以導致水火不容,反目成仇!
經過一場奪嫡之爭后,最終笑到最后的是四爺胤禛,成了奪嫡之爭的大贏家,如愿以償登上了至尊寶座。
雍正登基后,對于參與奪嫡的兄弟們都殘酷打壓,特別是八爺和九爺更是毫不留情,還給他們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但是雍正只是對他構成有威脅的政敵打擊,對其他沒有參與的兄弟還是優待有加,特別是胤祥十三爺情深義重。
雍正也有一個同胞兄弟,那就是十四阿哥,按理說,他們倆個兄弟之間的情義會更親近一些,但恰恰相反,他們各自都不怎么待見誰,都沒給誰好臉色看,雍正反而跟十三爺感情更親近些,寵榮無數。
雍正與十三爺從小就很親近,不管雍正做什么選擇,十三爺都一直都支持。每一次雍正遇到危機時,有十三爺在,那就基本就穩了,雍正也是唯獨對這位兄弟關照有加。
在四爺胤禛爭儲君時,十三爺也是竭盡全力配合和支持。在雍正登基后,雍正對十三爺更是加封獎賞無數,胤祥十三爺也是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幫助雍正整頓朝綱。
雍正和胤祥十三爺相處可以看出來,他們的關系很深厚,雍正也是很優待胤祥,還封他為“鐵帽子王”爵位,而且是世襲罔替,也就說世世代代都有世襲爵位。
可惜,十三爺胤祥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這也是讓雍正痛心不已,還親自給他素服。在十三爺胤祥的喪禮上,三阿哥胤祉還遲遲未到,對十三爺兄弟毫無悲痛之情,觸怒了雍正,覺得他不講兄弟情,一氣將他削爵,圈禁而終。
雍正不但賜謚號“賢”給十三爺,還破例讓十三爺的胤祥的名字保留不改。不過十三爺去世之前曾經叫雍正答應他三個要求,這個三個要求是什么呢?
第一件把十三爺自己的府作為寺廟,這一點雍正答應了,就照十三爺的要求把他府建成賢良寺。后來有張之洞,左宗棠等人曾到賢良寺居住一段時日。
第二件是十三爺請求在他去世后,下葬時只帶巾帕和自己香囊之物即可。雍正還將自己的巾帕之物也作為隨喪物品。
前面的兩個要求,雍正都按十三爺的要求做到了,但是最后一個要求雍正沒有照辦,為什么呢?
就是第三件,十三爺要求不給他建陵寢,這事雍正能答應嗎?雍正不但要建,而且還要建一個比其他親王禮制的陵寢。看看,雍正十三的情義堪稱之最,足以可見兄弟倆人之間的感情至深,令人感動!
一朝天子一朝臣,難于想象,雍正和十三爺那么好,而十三爺胤祥的兒子和雍正的兒子會水火不容,做到反目成仇。
乾隆即位后,“九子奪嫡”之爭剛剛畫上句號,廢太子胤的兒子弘皙又來一場宮廷的之爭,這就又出現了“弘皙逆案”的悲劇。
弘皙是廢太子胤礽的次子,也就是康熙最寵愛的皇孫。當時康熙廢太子的時候,曾有猶豫之心也是因為喜愛弘皙的因素。如果沒有廢太子,那么弘皙就是未來的儲君繼承人了。所以要說弘皙甘心,那是他還沒等到時機。
隨著其父的倒臺,命運也遭遇了劇變。在雍正朝,雖然雍正還是很優待他的,加封弘皙為親王,也是眾多侄子中待遇最高的,但是畢竟心里還是有點不服的,但是在他當時的實力,肯定沒有反抗的余力。
話說作為前太子的兒子,康熙最寵愛的皇損,雖然不甘心,但在雍正朝還是行事謹慎,夾尾巴做人,知道認清形勢,順勢而行,即便有想法也不敢妄動。
但到乾隆即位后,弘皙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對皇權的欲望蠢蠢欲動。所以開始有小動作,串聯幾位宗室成員,企圖想把曾經將要成為自己的江山奪回。十三爺的兒子弘昌和弘皎也參與其中,在他們詭秘交接和往來的時候,很快就被乾隆察覺,剛開始裝作不知道,讓其做大,然后來個欲擒故縱。
事情敗露后,乾隆皇帝毫不留情,將弘皙徹底打垮,削爵圈禁。還效仿其父親雍正舊例,將弘皙名改為“四十六”。還有一些參與者一同打壓。
弘昌生于康熙十四五年,是怡親王胤祥的第一子,他的生母是側福晉瓜爾佳氏,雍正皇帝封他為貝子。而弘昌曾因為其父親允祥以“為人愚蠢,不聽教誨”,所以十三爺胤祥奏請圈禁他在家中。
直到十三爺胤祥死后,才被雍正皇帝釋放。當時也有可能對即位的雍正產生了質疑看法,胤祥怕他惹出什么事端,所以才把他關禁家中。只是沒有來得及遏制他的想法,胤祥就去世了。
在乾隆即位之后,就晉封弘昌為貝勒。但是自從參與弘皙逆案后,被革去貝勒。后來,弘昌逝于乾隆三十年,享年66歲。但乾隆皇帝并沒有給他身后賜謚稱號,在“弘皙逆案”中的參與者唯一一個沒有的,可見乾隆皇帝對他的怨恨有多深了。
弘皎,生母是嫡福晉北佳氏,是怡親王十三爺胤祥的第四子,雍正期間就已經封為寧郡王了,在這“弘皙逆案”發生后,乾隆皇帝依舊給他保留王好。所以對于弘皎是從寬處理。弘皎死于乾隆二十九年,享年52歲,賜謚良。
無情最是帝王家,在雍正殘酷打擊兄弟,是因為權政的爭奪,因為不同立場,威脅到了雍正皇權。而乾隆和胤祥的兒子,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所以造就了他們之間的怨恨,水火不容,反目成仇,所以這就是身在皇家的無奈。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