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劉邦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開創了強大鼎盛的大漢王朝,漢族、漢字、漢服……都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那么,劉邦是如何發跡的呢?他是和項羽一樣,為了國恨家仇,憤而起兵反秦嗎?
劉邦劇照
當然不是。劉邦的出身可不像項羽那么高貴,他原本是一介草民,老爹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劉邦長到二十多歲,還無所事事,不學無術,很少下地勞動,經常找一些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喝酒吹牛,典型的啃老一族。
公元前224年,秦朝在沛縣設立泗水郡,又在當地設置泗上亭,交友廣泛、熟悉當地情況的劉邦被推薦當上了泗上亭的“亭長”。
所謂“亭”是政府在交通要道上設立的一級行政機構,跟“鄉”同級,主要負責接待路過轄區的過往公務人員、商旅、公文傳遞,兼管當地治安,相當于招待所兼派出所所長。
這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沒有品級,劉邦缺乏政治才干,啥也不懂,更遑論治績了,但亭長好歹是個基層公務員,也算是鐵飯碗,勉強能養家糊口,所以劉邦將就著干下去了。
劉邦劇照
秦朝工程浩繁,經常從全國各地征發民夫,到北方修建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墓等,劉邦作為亭長,經常帶領從沛縣征發的民夫,不遠萬里趕赴咸陽服徭役。
有一次,劉邦恰巧碰見了秦始皇出行,威嚴的依仗,豪華的排場,讓沒見過世面的劉邦十分羨慕嫉妒恨,不禁感嘆道:
看人家這排場!大丈夫就該這樣,才不枉此生啊!
可劉邦在當時只是一個名為公務員,實則社會盲流的廢柴,所以他也只能這樣發發感慨,做做夢了。
以后,劉邦還多次帶領民夫到咸陽干活,但由于缺乏治績,又沒有關系背景,所以在基層干了十幾年,還是一個亭長,連副科都沒混上,不知不覺就到了四十多歲。
公元前211年,劉邦又接到一個任務,押送一批正在沛縣服刑的刑徒和強征的民夫,再次趕赴咸陽修建驪山陵墓工程。
劉邦劇照
這一次,一向積極的劉邦卻犯了難,因為由于秦朝實行嚴刑峻法,橫征暴斂,導致窮苦百姓“聚眾為盜,群盜滿山”,全國形勢已經十分混亂,可上方有命,又不得不從,劉邦只好打起精神來,踏上了熟悉的征途。
剛剛上路不久,劉邦就遇到了大麻煩,他還走出沛縣轄區,就發現有些刑徒半路逃跑了。
按照秦朝律法,凡是有刑徒民夫逃亡,負責押送的人都要處以重刑,看目前這個逃跑速度,等到了咸陽,刑徒民夫都得全跑光,劉邦的腦袋是絕對保不住了。
劉邦想了一個晚上,終于下定決心:橫豎要死,干脆當一回好漢,把所有人都放了!
做出這個決定,意味著劉邦已經丟掉了鐵飯碗,選擇了與官府為敵,而在他放走那些押送的刑徒民夫后,卻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走,他們無家可歸,又擔心官府追殺,于是擁戴著劉邦逃亡到了芒碭山的密林中,逐漸形成了一支100多人的隊伍,后來殺掉了沛縣令。
劉邦劇照
自此之后,劉邦一步步走上了反抗暴秦的道路,再難回頭,直到開創盛世漢朝。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