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蒙古曾經6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之死,有說是在征西夏時中箭墜馬傷重而死,也有說是在強拆西夏王妃時被咬掉了命根子而死,總之,是死于征服西夏的戰爭。他死前下旨,對于西夏人:“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
當西夏滅亡時,懷著復仇心理的蒙古大軍對西夏進行了滅絕性的摧毀。自此以后,曾經盛極一時的黨項族不再以一個民族實體出現。
黨項族真的被蒙古大軍屠滅殆盡了嗎?其實不然,西夏的黨項人在西夏滅國后,被各民族分解、同化,以至“黨項族”這個概念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的56個民族中就沒有了這個民族。
黨項人的祖先跟古羌人的支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就是“黨項羌”。
自遠古以來,羌人就占據著青海湖周圍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黃河、大通河、湟水源頭附近的山地,早期黨項和吐蕃的先民們都混雜居住在這一地區。后來在東漢的時候,開始內遷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
在隋朝的時候,基本上形成了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禽氏、拓跋氏這較大的八部,即“黨項八部”。
繼匈奴之后的草原霸主——強大的鮮卑族曾經統一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的北魏皇帝就是拓跋氏。而西夏開國的皇帝就是拓跋氏部,兩個重姓,所以有人認為黨項的前身和鮮卑也有關系。
因而,黨項族一開始就印上了民族聚合體的烙印。
黨項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是餓死不種地,這一特征黨項具備,但是卻又與一般的游牧民族有所不同,那就是他們豬、牦牛、羊什么都養,這些肉類是他們的主食,對肉食沒有宗教禁忌。
西夏最強盛時期,領有寧夏、甘肅和山西北部,其治下的百姓有300萬人,除了生活著上百萬黨項人外,還生活著很多漢人、吐蕃人、契丹人、回鶻人,等等。如果用現在的概念來總結,那也曾經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政權。
西夏與當時的宋、遼、金相比,無論地域還是人口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然而,他們卻能在強鄰環伺四周,與各方攻守平分秋色,存在了將近兩個世紀之久,就是面對舉世無敵的蒙古鐵騎也能堅持二十多年,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總結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全民皆兵
游牧民族大抵都如此。
2、特別善戰
黨項人非常團結,如果族人被傷一人,全族人都上。大仇未報,不洗臉,不吃肉,非報仇不可。如果戰死,就地火化。
3、占據地利
西夏占據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過關設卡,獲得了巨大的貿易紅利,為西夏對宋朝和遼國發動的兩場奠定基礎的戰爭,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
4、高度漢化
唐末時,黨項族的拓跋思恭出兵幫助唐朝平定黃巢起義,因而被唐僖宗賜予國姓李,封西平王。
黨項對大唐是忠心耿耿,但是大唐最后還是亡了。宋朝初年,拓跋部的首領李彝殷,歸附宋朝,并且出兵幫助北宋攻打北漢。
對于高度發達的中原文化,黨項族可以說是心向往之。因而,西夏很自覺的向中原學習,他的經濟、文化、宗教、制度等大規模翻版宋朝,與其他游牧民族不一樣的是黨項人開始重視農業生產,重視水利工程。
由于高度漢化,使得西夏的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快發展,得以支撐其對周圍強敵的戰爭。
然而,由于體量先天不足,西夏最終還是亡了。黨項族除了被蒙古大軍大量屠殺外,剩余部族大致有如下幾個去向:
西夏滅國之后,西夏故地的黨項遺民還是生活在原西夏的土地上。在元朝的時候,曾經在河西、隴右一帶征集過數量可觀的黨項士兵,元朝的“宿衛軍”和“鎮戍軍”當中,都有由黨項人專門組成的“唐兀軍”。
黨項人在元朝的時候屬于“色目人”,屬于第二等,地位大大高于第四等的漢人。
1976年,學者及考古專家在甘肅的酒泉地區,發現了一通由漢文和回鶻文合璧的“大元粛州路也可達魯花赤”世襲之碑。碑文完整敵記錄了一個唐兀家族至西夏滅國到元朝末年。
130多年間6代13人的世襲官爵,并由此得知西夏人從滅國后就不再用黨項人的姓名,而改用蒙古人的姓氏及名字。由此可見,西夏故地黨項遺民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之下,被蒙古化了。
因而有學者認為:元代以后直至現在,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部的“裕固族”就應該是包含了黨項、回鶻、蒙古等血統的一個民族共同體。
西夏滅亡后,一部分黨項部眾投奔金國。其后,又有一部分隨著蒙古大軍來到中原,并最終定居下來。
漢族有一個大大強于其他民族的本領,就是特別的能同化其他民族。至今,據考證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都有黨項人的后代,尤以在河南濮陽為多。
一部分黨項貴族帶領部眾一路南遷,跨過黨項族的老家松潘草原,最終來到四川甘孜州。
走這一條路的黨項人不少,有的就在青海、甘南繼續放牧,與吐蕃雜居,后被藏族同化。而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地區的黨項人,曾建立過短暫的地方政權“吳國”,其后被藏族同化形成黨項-藏族共同體——“木雅人”。
“木雅人”是保留“黨項人”特征最多的民族,他們崇尚白色,有一萬多人口。估計由于此地地處高原,地域極為封閉,因而黨項人后裔所占比例較大。
西夏的滅亡使得黨項人遭受了滅頂之災,為了生活與生存,他們以各種方式依附于不同的政體,并逐步漢化、藏化、蒙化。如今的黨項人后裔已經融入到蒙、藏、回、漢等各個民族里去了,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金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