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讓你去遠方旅行,你會選擇住酒店還是住民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后者,民宿以風景優美,風格各異,具有濃厚的人文屬性。對于民宿主人,每一間房間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每家民宿都是作品,但現在,除了部分網紅民宿,大部分民宿主人的感受是冰火兩重天,平時沒有游客,休息日很繁忙,但依舊沒有賺到錢,甚至是虧本。如何解讀目前民宿行業的生存現狀,未來民宿行業會有對游客有利的變化?
民宿行業是典型的共享經濟模式,在互聯網領域,共享經濟并不是陌生詞,很多的項目都貼著這個標簽,最后被證明是“出租”,而不是“共享”。對于共享經濟的定義,普遍認為是以第三方創建、信息技術為基礎,個體借助這些平臺分享資源籌集資金的方式,涉及到供給方、需求方和共享平臺本身。
共享平臺從OTA正在轉變
民宿對于OTA平臺的依賴性很高,對于OTA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另外也有大量購買流量的需求,包括各類渠道,這部分意味著巨大的成本支出。基于C端用戶習慣,依據馬太效應,OTA平臺集合了大部分民宿,所有民宿都想分享和導流流量到自己的項目,從OTA本身傳導到民宿主人的鏈條,本質上是流量批發生意。
網紅民宿能成為網紅的本身意義,在于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流量IP,這個IP在當下是基于自身民宿的多因素形成的,比如說地理位置、風景、建筑、特色餐飲、人文故事、品牌故事等,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形成了IP,誕生了諸如大樂之野、裸心社、德懋堂、松贊、鄉伴蘇家、云夕戴家山等品牌民宿。這些要求對于民宿主人而言,玩轉社交化營銷是比較有難度的事情,退而求其次,OTA平臺成為首選。
OTA的問題也很明顯:流量越來越貴,分成越來越高,更多的民宿成為了平臺的打工者,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理解民宿和OTA平臺的關系,實際上,民宿的產品本身也是給平臺產生內容信息服務,但基于OTA產品的標準化因素還有民宿團隊的專業度,標準化的內容本身局限了更多信息的展示和披露,也很難實時反映民宿的情況。
對于民宿自身,需要的不僅僅是流量、社交化,反映到大多數民宿本身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共享的效率,如何解決自身的運營難題,本質還是基于互聯網環境形成自己的模式閉環,而基于互聯網的利用,不簡單是社會化營銷以及OTA。
從空間運營到綜合運營
傳統民宿的運營,基本是基于空間運營,游客在民宿所設定的空間場景中享受產品和服務,比如住宿、餐飲、購物、游覽等。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基于民宿本身配套的限制,客戶的客單價可以做高,帶來的客戶體驗在于是否能夠匹配價值,但就國情而言,追求極高的性價比是與這種模式之間天然的矛盾,所以很多民宿最后口碑衰敗的原因很大因素也是源于此,民宿超然世外的表象下,依舊不能逃離現實。
互聯網二八市場所產生的長尾效應,在民宿行業的體現并不明顯,早期的民宿眾籌時代的風口,大多陷入各類羅生門,而真正的用戶并沒有享受到共享經濟帶來的體驗。網紅民宿半邊山下的做法,可能讓行業有所啟示:半邊山下2017年成立于常州,2018年9月開始全國擴張,發行了半邊山下“黑金卡”,黑金卡用戶可以在1至3年內享受免費入住半邊山下旗下品牌的民宿,目前該品牌連鎖民宿,已經有36家民宿,業態類型也包括度假村。
半邊山下的選址目前大部分在江浙滬,包括麗江、海南、四川、安徽、重慶等地,也有布局,江浙滬形成了3小時內必達的自駕都市圈,持卡用戶只需要提前在公眾號預訂,就能享受免費入住的待遇,所有民宿房間產品,裝修定位于輕奢標準,布草級別與高星級酒店同步。
半邊山下在互聯網運營,不是僅做了社會化營銷,除了本身產品品質有保證之外,針對游客的尖銳投訴定期在公眾號公布,在極度追求個性化和服務要求的客戶監督之下,難免眾口難調,面對敏感問題敢于直面,反而博得了用戶的好評。
半邊山下,用一種幾乎顛覆式的運營策略在民宿界弄潮,初始也遭受到很多質疑,但這些質疑幾乎是站在了“客房的傳統盈利思維”,沒能捕捉到半邊山下背后的數據閉環商機。
互聯網商業模式要求的是閉環,半邊山下在互聯網的運營有幾個案例值得從業者共同思考。
1. 網紅民宿的誕生
在2017年,半邊山下第一家民宿開業,他們利用區域性互聯網,針對目標區位的地緣性客戶,開展精準社會化營銷,以極低的價格(99元/間/夜),橫掃周邊城市,數小時單城市銷售破8000間,總共銷售兩萬余間客房,成功把淡季時間(周一至周四)消化,最終結果是滿房率平時70%,周末100%,并且保持至今。而黑金卡誕生之后,熱門目的地民宿幾乎是秒光,熱門時間段真的是分分鐘定完,甚至持續半年以上滿房期。
2. 產品、服務的迭代
1) 餐飲品牌化運營:無味餐廳成為餐飲配套,根據地方特色,研發精品土菜、特色菜,保持適當的更新頻率,在食材選擇方面堅持品質,翻臺率居高不下。
2) 敏感客戶:半邊山下在互聯網運營,不是僅做了社會化營銷,除了本身產品品質有保證之外,針對游客的尖銳投訴定期在公眾號公布,在極度追求個性化和服務要求的客戶監督之下,難免眾口難調,面對敏感問題敢于直面,反而博得了用戶的好評。
3) 場景消費
在能夠建立配套的區域,堅持自建配套,并且創立了半山小店、半山臻品,半山小店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硬件,解決民宿運營購物場景的短板,而半山臻品則是電商項目,利用線上內容、流量入口合作、社交電商等方式,基于互聯網技術完善購物場景。
3. 活動
1) 團建:因地制宜,提供配套服務,比如無人機攝影、攝像、拓展訓練、歡迎場景布置、活動策劃等,形成客戶定制化整合方案,提供增值服務。
2) 根據每個民宿的人文特點,策劃活動,比如南潯琉璃莊園,游客可以欣賞到國內頂級琉璃藝術品,也能參與琉璃藝術品的生產;雁蕩山下,讀著民宿大宅主人《老家黃檀硐》游覽古村,認識老物件、分享老宅故事,5點品農家酒,晚7點篝火晚會;茅山腳下,道觀道長與大家一起“茅山問茶”,品茶論道;ERQ牛仔俱樂部與英菲尼迪聯合發布新品……
多元化經營的本質和互聯網閉環
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OTA帶來的是訂房效率的提升,但卻無法凸顯民宿自身的價值,技術除了能讓訂房更方便,民宿從業者應該思考還能在經營上帶來什么?互聯網精神提倡的就是分享,互聯網產品本身的要求是快,快速創造、快速迭代,形成閉環,而半邊山下民宿的思考就是通過互聯網將民宿本身的消費行為前置,比如未來通過電商可以實現景點門票提前預定、早餐預定、服務套餐升級等前置服務,也能完成常規的文創、特產商品的銷售,線下銷售場景則有半邊小店完成,這基本完成了從線上到線下的融合閉環,也符合現在互聯網趨勢,達到的結果是超越了本身的空間運營,而是基于多方,盈利來源多元。
當下很多民宿還是通過設立主人人設,單純從人文、景色等方式吸引客源,但恰恰把客戶范圍做的更窄,并不符合長尾效應理論,民宿應該更加平民化,或者用互聯網的方式去降低成本,無論是99元一間房,還是黑金卡本身,半邊山下所做的就是降低了民宿的門檻,讓大眾更容易享受到優質的體驗,從而形成自身的規模效應,這樣長尾的價值才會巨大。
目前民宿行業的冷熱不均狀態還將持續,庫存也將持續擴大,對于民宿運營如果還簡單停留在OTA和社會化運營,你就OUT了,僅靠“網紅”二字,不足以支撐行業,通過互聯網技術變革,基于產品和服務的不斷迭代形成自身的商業模式,這才是真正的出路。
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