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俄烏沖突后,美俄看似水火不容,其實一直保持著秘密聯絡。而且貿易也在悄悄地進行,難怪西方有政客指責美國低價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后,再高價賣給歐洲。
美國就是這種流氓作派,說一套做一套,但老美在俄烏沖突中誤判了俄羅斯,已經對拜登形成反噬。
近日,俄美防長再次通長,奧斯汀與新俄羅斯防長別洛烏索夫通話。美俄防長時隔一年后首次通話。
俄美防長談的當然是俄烏沖突的事,各說各話。但俄防長別洛烏索夫向奧斯汀發出嚴厲警告:如果美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也對外稱,俄羅斯核威懾取得全面進展,即使人工智能時代,俄羅斯也有能力確保幾十年的國家安全。俄副外長也警惕西方,不要低估俄羅斯的決心,否則造成致命性和悲劇性后果,要清楚美國及其盟友面對將是一個核大國。
俄防長警告,俄副外長進行補充性警告,這已經不是簡單威脅了。有資料認為,俄美關系已經跌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低點。
對于俄羅斯防長和副外長的警告,美國方面并沒有做出回應。想必拜登也看到了俄羅斯威脅,就如前文所說,俄烏沖突后,西方不斷挑釁俄羅斯,甚至大力支持烏克蘭反擊,致使沖突無法停止。
俄羅斯也不止一次發出核打擊的警告,但西方認為俄羅斯是核恐嚇。
今年以來,美國不斷刺激俄羅斯,有跡象表明,美國想挑釁俄羅斯,刺激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然后發起對俄羅斯核反擊。
對于俄羅斯是否使用核武器,外界預測很多。這件事很敏感,對東大來說,如果俄羅斯擁核,將給我們造成很多被動,美西方有可能把責任推到我們身上,也會把我們列入核打擊目標。
但現在無論俄羅斯,還是美國,談論核打擊很輕松,根本不在意,這種能毀滅人類的武器,現在被不斷拿出來,沒人在意發生核戰爭的后果。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如果不是美西方的對烏克蘭援助,恐怕戰爭早就結束了。
從戰爭態勢上看,俄羅斯占據主動,但隨著西方武器不斷進入烏克蘭,西方還發出可以用西方武器裝備打擊俄羅斯領土,戰爭已經進入一個危險階段。
雖然俄羅斯有優勢,可以經得起消耗,但如果俄羅斯面對的是整個西方集團,如此大規模的消耗戰,俄羅斯終究難以長時間應對。因此,不排除俄羅斯關鍵時刻使用核彈。
如果俄羅斯使用核彈,外界認俄羅斯可能使用戰術核彈,主要對西方起到震懾作用,不可能使用戰略性核武器。
俄羅斯無論使用小型核彈,都可能會引起重大反應。外界認為,美國以此為由將帶領西方向對俄羅斯進行新一輪的圍堵,還有可能刺激俄羅斯再次使用更大的核彈,到那時核戰就會爆發。
從美國策略看,既想刺激俄羅斯使用戰術核彈,又想把核戰控制可控的范圍內,不想徹底激怒俄羅斯。但面對西方不斷幫助烏克蘭,俄羅斯已經被激怒了,如果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領土,供應武器的國家可能遭殃,會遭到俄羅斯的定點打擊。
俄羅斯也面臨兩難境地,如果使用核武器,俄羅斯將被置于被動局面,除了遭到西方國家進一步聯合打擊以外,俄羅斯可能會遭到西方核打擊。
但現在無論面臨什么處境,俄羅斯都不能輸掉戰爭,美國也不想在烏克蘭失敗。在各方都不想輸的情況下,核戰風險越來越高。
美國既想刺激俄羅斯用核,又想自己置身事外,這種矛盾的做法,恐怕難以實現。
從俄羅斯釋放核打擊信息看,只是對英國等國進行威脅,俄美能否出現核戰的風險?
畢竟俄美是全球兩個公認核大國,兩國的核彈足以毀滅地球。
俄羅斯之所以聲稱打擊英國,既有震懾作用,也看美國有何反應。美英作為聯盟,經常互動,俄羅斯打擊英國后,將視美國反應,俄羅斯會視情而定。
不要以為俄羅斯現在只拿核彈威懾,俄烏沖突已經成為俄羅斯與整個西方集團的沖突,俄羅斯不想輸,也輸不起。所以,現在不用拿核戰,既有威脅,也有可能真的要用。
俄羅斯現在已經出現核戰前的應急反應,美國應該能意識到,這也是美國防長與俄羅斯新防長電話交流的原因之一。
美西方甚至允許他們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打擊俄本土,這是危險的信號。
從東大來看,我們不希望俄羅斯用核。這個問題之前探討過,如果俄羅斯使用核彈,全球核戰爭將來臨,我們也會陷入不利境地。老美有可能對我們進行核偷襲。
現在美西方國家不斷拿中俄正常貿易說事,既有把我們拖入俄烏沖突的企圖,也在為即將爆發的核戰做準備。
老美把前期抹黑做足,抹黑我們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即使我們不斷表明中立,認為俄烏沖突與我們無關,也會被老美拖入戰爭,到時核戰爆發后,我們遭到美國核偷襲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面對兇險的局勢,我們無法阻止俄羅斯用核,也無法避免被拖入戰爭。現在我們應做好應對核戰爭準備。
東大也是核大國,雖然數量不及俄美,但如果美國敢對中國下手,無論偷襲,還是誤炸,我們都必須做出果斷而有力的核反擊,絕不能讓美西方流氓行為得逞。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泥腿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