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6年蘋果發布的新Macbook Pro觸動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經,不是因為讓人浮想聯翩的Touch Bar,也不是再也亮不起來的LOGO燈,而是將所有接口統一成Type-C接口,2年后基于Type-C接口規格的移動固態硬盤如雨后春筍般在市場上出現,似乎也正印證著2年前Macbook Pro改用Type-C接口的正確。
過去大多數人選擇優盤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價格便宜、便于攜帶、能應付日常的文檔拷貝需要,而隨著數字內容生產的變化,個人數據正從傳統的表格、文檔轉變為高清多媒體、高碼率音頻文件等單個大容量的高頻次消費內容。
個人數據結構變化倒逼移動存儲的進化
隨著個人數據內容在形式和容量上的變化傳統的優盤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對容量的要求,傳輸速率上傳統機械硬盤也無法滿足用戶對拷貝和遷移速度的要求,這個時候具備10Gbps Type-C接口并且TLC價格成本已經能控制在合理范圍的移動固態硬盤正漸漸成為這類用戶的首選。
隨著USB協會的推進和上游主板廠商和筆記本甚至是手機品牌方對Type-C的認同,現在隨處都可以找到Type-C接口的設備,Type-C可以提供USB3.1 10Gbps的速度,在傳輸速率和復用性方面都比傳統Type-A(傳統USB接口)規格好很多。
其次隨著TLC閃存工藝制程的進步SSD正變成很多人的心頭好,目前TLC顆粒單G價格已經在2元以內,這也給移動固態硬盤帶來的機會,比如西部數據的My Passport PSSD,容量512GB售價在699元,換算下來單G價格在1.3元左右,相較于過去240GB的固態硬盤售價動輒千元相比,699元就可以擁有512G的移動固態硬盤,光就價格上就非常的吸引人。
PSSD:幾乎是最佳的便攜存儲選擇
由于移動固態硬盤采用全電氣閃存結構,相較于傳統溫切斯特結構的機械硬盤可塑性變的更強,小巧的體積和幾乎感受不到的負重感,和傳統機械硬盤固有的印象而言,移動固態硬盤傳輸速率可達540MB/s,簡單說就是1G左右的文件進行拷貝操作幾乎你不會看到拷貝作業的進度條。
全閃存結構也意味著先天具備抗震的特性,過去老生常談的“在移動硬盤使用中最好不要去移動”的老話在移動固態硬盤這邊可以改為“在拷貝的過程中除了不要拔線,其他的隨便你想放哪兒”。在西部數據旗下WD品牌推出的WD My Passport SSD的官方新聞稿中透露,My Passport SSD摔落測試標準為從6.5英尺的高空自由落地,通過測試My Passport SSD可以承受1500G的沖擊力,數據放在里面會讓你很安心。
我開始關注固態移動硬盤的時候,當時還僅僅是USB3.0的傳統接口,接口I/O的限制連最基礎的數據拷貝都會讓你等久,就好像酒桶一樣,你知道它可以裝很多酒但是開關的流速只有這些,你也只能無奈的拿著酒杯在邊上等待。
隨著Type-C接口的移動固態硬盤誕生后,其應用場景變的更廣泛,特別是那些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你可以快速的從飛行器中將視頻拷都My Passport SSD上,得益于Type-C接口的10Gbps,你甚至可以將素材全部放在PSSD上進行剪輯操作,隨后你可以將成片和素材全部塞進移動固態硬盤內,直接接入電視上的USB接口進行播放,或是通過Typc-C接口直接連接Android手機分享給你的朋友觀看,全閃存搭配10Gbps的速率能給你的生活減少更少的等待,享受數據帶來的更多歡聲笑語。
馬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