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事情變化真的很快,就在2017年,公眾號圈子里還是風風火火。很多寫作者建立了各種群交流寫作心得,交流變現的方法,后來很多群也沒有動靜了。那個時候,公眾號非常的火爆,很多小號靠著爆款文章刷屏,大號紛紛轉載,然后一路飆升成了大號。
楊松科是在2014年開始做公眾號的,期間經過各種嘗試,換賬號和更名,在這一過程中見證了許許多多的小號變成了大號。
另一方面,也看到身邊很多堅持做公眾號的越來越少了,很多非常優質的,不錯的公眾號都已經停更很久了。
對于這一現象,楊松科表示是一種正常現象。現在公眾號的打開率非常低,只有3%-5%,更別提閱讀量了。主要原因就在于,現在公眾號數量繁多,內容同質化嚴重,很多文章在這個公眾號看到過,另外的公眾號也有,對用戶的體驗和感受非常不好。再加上,公眾號變現越來越難,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變現路徑,因而停止了更新。
那么,個人做公眾號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呢?對此,楊松科表示否定,“即便個人公眾號越來越艱難,還是有很多人在堅持。”
針對如何做好個人公眾號,楊松科談到了三點:
首先,公眾號要有自身腔調存在。也就是要有差異化,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公眾號本質上也是一個產品,任何的營銷本身都不能脫離產品根本。在內容同質化的今天,擁有獨具特色的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勝出。除了那些頭部大號之外,很多中小號也能做得很好,是因為已經擁有非常鮮明的賬號人格化。打造有腔調的自媒體賬號,才能在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和粉絲粘性。
再者,要有清晰的公眾號定位,深耕垂直領域。越聚焦,越垂直,越有可能成功。做得好的頭部大號,都是特定領域里的佼佼者。要想有成績,就要耐得住寂寞。用戶不是傻子,他們很容易忽悠,但他們不會一直被忽悠。用真心對待用戶,他們也會用真心回報。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回歸內容本身 。比如,公眾號定位是雞湯情感類,就要給用戶帶來精神寄托。做知識分享的,就要真正幫助用戶能力提升。回歸價值原點,真正為用戶提供價值,才是個人公眾號長久生存下去的根本。深耕內容是根本,在成王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談到如何表現,楊松科表示,變現方式有三種,廣告、賣貨、知識付費。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能離開一個原則,那就是價值等價或是物超所值。偏離了這一原則,變現就不可持續。如果為了變現,而不顧用戶感受,就會遭受用戶的懲罰。
最后,楊松科表示,總結來說,還是要以用戶體驗為中心,以深耕內容為根本,真心對待用戶,用戶也能感受得到,這樣公眾號才能長久堅持下去。
李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