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4月24-25日,由北京移動金融產業聯盟、移動支付網聯合主辦的2019第三屆中國移動金融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百信銀行副首席戰略官兼戰略部總經理陳龍強帶來了開放銀行的發展模式探討。
縱觀銀行發展史,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從2014年英國首次提出“開放銀行”這一概念后,開放銀行在全球各地呈現飛速發展態勢。由于金融監管體系的差異,國內外開放銀行探索發展之路略有不同,但縱觀全球銀行業在開放銀行領域的實踐,又呈現殊途同歸的態勢。
自從開放銀行被提出以來,各大銀行都在積極發展,而在開放銀行的發展實踐方面,陳龍強舉了CITIBANK、百信銀行、浦發銀行三個例子。同時簡單介紹了百信銀行在開放銀行上的發展,希望能給其他銀行提供經驗借鑒。
早在成立之初,百信銀行就堅持走開放銀行實踐之路,確定了“O+O、B+B”的發展模式,是原生性的開放銀行范式,O+O連接線上和線下場景,B+B使商業生態與百信銀行融合共生,在國內率先提出“開放銀行+”策略,目前已經連接了近100家場景合作方,服務用戶數超過1000萬,從內容、新消費、出行、電商、產業互聯網等領域持續賦能生態建設。
在金融科技方面,百信銀行坐擁“金融”+“互聯網”雙基因,百信銀行提升智能風控、智能賬戶和智能服務等三大核心能力,探索出一條以“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為核心要素的“百信模式”。目前已經實現專利申請17個,國家專利6個,35項軟件著作權,并獲得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為首家獲此認定的國有控股銀行。據財報顯示,2018年百信銀行實現為400多萬個人用戶和58萬小微企業主在線發放近800億元普惠貸款,資本充足率、撥貸比、撥備覆蓋率等各項指標符合監管標準。
最后,陳龍強總結到,從一個銀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開放銀行是具有網絡效應的具體形態,是一個系統性革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并且建議必須考慮生態方的痛點和訴求,雙方只有互補才能共贏。
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