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豬九誡
出品:IT爆料匯
為什么忽然又討論起了聯想?
最近幾天,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和以往一樣,華為一出事,聯想就遭殃。
就在國人同仇敵愾為華為搖旗吶喊之時,聯想卻被部分網友爆出“率先斷供華為”。盡管聯想很快對此進行了辟謠,但還是沒能完全洗清公眾對其可能從華為內部采購系統消失的質疑。
關于這件事,我們一是辨一辨真假:聯想是否真的斷供了聯想?二是論一論是非: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聯想?
在辨真假、論是非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整個事件的經過。
在美國“封禁”華為一事發生后,有傳聞稱聯想率先斷供了華為的采購。隨后在有認證為“香港科技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博士”的用戶在知乎相關問題下回答稱“已經證實,率先斷貨”。
最近幾年聯想集團在國內一直面臨口碑危機,所以這個傳聞一出臺,就立即在知乎、微博等平臺大范圍傳播。一時之間,“美帝良心想”再次刷屏中文互聯網。
今日(5月19日)凌晨,聯想發布嚴正聲明表示:聯想未向華為斷供。
隨后上述知乎用戶“灰機”在知乎想法進行了公開道歉:
事情發展到這里,看似已塵埃落定,但是不少網友對聯想的聲明并不買賬。
在聯想的聲明中,其提到“目前聯想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其中“目前”二字引起了部分網民不滿,并且再度傳出了“聯想深夜恢復對華為供貨”的升級版說法。
由于沒有確切證據,我們暫且不敢論斷這又是一個謠言,但是關于這件事我認為有幾點可以掰扯掰扯。
第一,聯想到底有沒有動機斷供華為?
關于這一點,我認為是沒有的。最近一段時間聯想的公關部門異常活躍,針對此前流傳數年的各種“美帝良心”傳聞,聯想以往的態度一直是置之不理。但是近期卻罕見地對其中的大部分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其中包括了最具爭議的5g投票風波。
對于聯想的回應,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是否站得住腳,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查看。但這一系列的公關措施起碼代表了聯想對自己的一個基本定位:聯想是一家中國企業,而非美國企業。
聯想說自己是中國企業,可能大眾未必愿意信。但是如果聯想真的以一個“美國企業”自居,那么近期的這些公關則完全沒有必要。
而它之所以在這個關頭進行了正面回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如今的中美關系已經容不得它腳踏兩條船,聯想迫切需要解決屁股坐在哪里的問題。
此次華為事件出來,全中國的輿論都在力挺華為,聯想如果真的斷供了華為,不僅意味著其此前所有的公關努力將付諸東流,更意味著在輿論上直接自絕于中國人民。這件事楊元慶干不出來,柳傳志也干不出來。
再說,聯想要是真的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家美國企業了,此次的華為風波也就不會費力不討好再出來解釋了,而應該徹底和中國撇清關系才是。
所以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個人的結論是,聯想現在不可能,未來也幾乎不可能斷供華為,如果后續有更多事實依據出現的話,歡迎打臉。
第二,誰在詆毀聯想?
關于這個問題,聯想官方的聲明中寫的是“不明勢力”,但我個人認為,這個所謂的不明勢力,其實指向非常明確。
從常識來講,有動力詆毀聯想的,無非是兩個群體:
第一個群體,當然是覬覦其市場份額的競爭對手,不少企業相互買通稿互黑的現象我們見過不少;
第二個群體,則是對聯想集團一貫作風不滿的消費者,由于聯想多年的負面累積,有大量對其不滿的消費者有造謠動機。
但是不管是PC廠商還是普通消費者,我認為主觀造謠的可能性都比較小。
一是造謠成本太高:一旦敗露,極有可能身敗名裂,如果是普通人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二是收益太小:不管是聯想的競爭對手還是普通消費者,從謠言中都很難獲得直接收益。
除了競爭對手和消費者,還能有誰?
上述兩個可能都是基于常識考量的,然而許多中國企業當前的遭遇其實已經超越了常規認知的范疇。
前有中興后有華為,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神奇的一幕: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以舉國之力對付一個企業,甚至因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所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是很多人可能會問,聯想一個垃圾組裝廠,美國有什么動力去搞它?
抱有這個思維的人,多半是高估了美國的善意。
美國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只是要針對中興華為,而是要針對中國的整個科技行業。所以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美國不僅要搞中興華為,未來可能還會搞小米OV、BAT等等。
華為之所以成為了靶子,不過是因為身板比較大,擋在了前面。但是未來華為一旦倒下,后面的其他科技企業也一個不能幸免。
中美的科技之爭,是生死之戰,是國運的較量,美國沒有對任何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心存善意的必要。
畢竟大部分中國科技企業在西方都還有一個對應的參照物,華為倒了有愛立信、有高通有因特爾,阿里巴巴倒了有亞馬遜、騰訊倒了有Facebook、百度倒了有谷歌、滴滴倒了有Uber、聯想倒了有惠普……
所以真的有哪家中國企業是不可替代的嗎?并沒有,只不過現在美國正忙著對付華為,暫時還沒有騰出手來。
但是這么多企業,為什么優先選擇了聯想呢?
還是從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去考量。
首先,搞聯想成本足夠低,因為聯想在國內公眾口碑已經跌入谷底,就像風干的稻草一樣一點就著,所以只需要放出極小的信息源,就能借助于公眾情緒實現謠言的大范圍傳播。
其次,搞垮聯想的收益足夠高,聯想雖然在國內口碑不佳,但卻幾乎是中國品牌在全球PC市場挺立的唯一一根獨苗,搞死一個聯想,就能搞垮我們在整個PC領域的地位。
關于第二點的這個結論,我們也不敢武斷。而要想證明美國是不是無辜也很簡單,我們且看華為之后,美國政府會不會就此收手。
第三,我們該如何看待聯想?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在商言商,沒有必要把它當成朋友,但也不用把它當成敵人,這才是一個真正開放包容的市場應該做的。
在當前的市場下,我們沒必要以“民族企業”的身份來要求任何一家中國企業。一家企業真正被綁上“民族化”的標簽,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國內市場來說反而都是不利的。
在如今復雜的局勢下,民族主義的大旗只會嚇跑外來的賓客,這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也不愿意成為下一個特朗普。
面對越來越狹隘和封閉的美國,我們正確的態度是,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打贏這場硬仗。
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敵人縮小到最少,只剩下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少數親帝國主義分子,即同帝國主義有密切聯系的大資本家和大地主。對我們來說,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
——毛澤東
我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并首先從團結我們身邊的人做起。
——任正非
所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越要加劇封鎖的領域,我們越要擴大開放;美國越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們越要迎賓于萬里之遙;美國越要敲詐勒索的盟友,我們越要收攏他們的人心。
只有這樣,我們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美國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少。只有美國的紅旗倒了,中國的紅旗才能立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市場不僅容得下一個聯想,也容得下蘋果、英特爾和高通。
聯想公關前幾天在回應爭議時曾經提到“聯想不是美帝良心,惠普也不是社會主義”,并且表示“有問題就罵,沒問題也不用夸”。
對于這一點,我認為聯想的態度還算中肯,至少沒有打任何民族牌和情懷牌,而是選擇了將結果交給市場去見證。
聯想這家企業,其全球化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在不同市場的運營策略可能面臨爭議,而當年“貿工技”的發展路徑更是非議頗多。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全球尤其是海外PC市場上,聯想是中國唯一拿得出手的一家廠商,這一點是華為和小米暫時都做不到的。
中國發展這么多年,但真正能走出國門去的科技企業并不多,尤其是在硬件領域。雖然大家都在噴聯想“組裝廠”,但是縱觀幾大PC巨頭,又有幾個能擺脫“組裝”的范疇呢?
所以只要我們能夠保證,在貿易戰的過程中,聯想是作為我們打向敵人的子彈,而非敵人打向我們的子彈,這一顆子彈就應該被充分利用,而不應該因為這顆子彈的血統問題而爭論不休。
每死掉一個聯想,我們就在一個領域喪失了話語權,而在目前的PC市場上,中國仍需要一個聯想來作為武器。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毛澤東
IT爆料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