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當前巨頭都在瞄準產業互聯網,“ABC”(人工智能+大數據+云)的概念頗為流行,但近期騰訊方面提出了“熱帶雨林”以及“物種進化”的觀點。在2019年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的部分講話頗為值得注意,其表示
“騰訊的開放層次不斷提升,合作伙伴的類型更加多樣。開放生態從一棵樹開始,變成森林,現在進化成了熱帶雨林:新物種不斷涌現,老物種也在其中煥發新活力。”
騰訊自去年9月底宣布全面進軍toB領域以來,已經走過8個月的時間,本次大會必然會是其階段性的成果展現。此前知名研究機構SynergyResearch報告顯示,騰訊云以102.6%的收入增速,成為增速最快的廠商。
騰訊云作為巨頭的落子,其取得怎樣的成績似乎并不令人意外,其所背負的戰略意義才決定了其未來天花板所在,也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站在騰訊立場來看,不難發現,瞄準產業互聯網并不僅僅只是業務調整,更是騰訊生態開放進化的又一個階段,副總裁劉熾平更是表示,騰訊正在從“開放生態”演化到“生態開放”。
如果將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作為物種進化角度來看,那么騰訊的熱帶雨林生態以及騰訊云正在扮演怎樣的角色?之類可以做一些思考。
熱帶雨林背后,是騰訊云戰略起點的不同
傳統的云計算布局都是以業務營收為驅動導向,巨頭開放自身技術能力,以提供第三方使用,最終達成規模營收。騰訊云的發展則有其特殊之處,其直接貫穿于騰訊的整體生態開放戰略之中,是騰訊開放價值的衍生。
騰訊云也也一路貫徹騰訊開放的基因,從早期的PC時代騰訊流量開放,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再到如今的產業互聯網,其扮演的角色重要層層遞進。
因此我們會看到,諸多合作方在與騰訊云的合作中,并非僅僅只是停留在云計算技術層面的合作,騰訊方面通過公眾號、小程序、支付、內容、用戶、前沿AI技術能力等核心能力其提供生態支持,并在教育、醫療、零售、政務、旅游、機器人、文創、金融、汽車等等產業全面落地,為合作方帶來巨大幫助。
以轉化為導向的智慧零售為例,萬達廣場的微信小程序用戶高達數千萬,商場內店鋪客流提升30%-50%,沃爾瑪的小程序聯動全渠道業務,目前“掃瑪購”用戶已突破3000萬,成熟門店滲透率達50%;永輝通過社交裂變,福州試點區域實現到家業務日訂單6萬單,小程序訂單在到家業態中占比50%,到家服務人數超過100萬,等等不一一列舉。
再以注重效率與控制的數字政務為例,騰訊云與廣東省的整體合作最具代表性,在警務調度控制方面,騰訊云幫助整個廣東省搭建了統一警務平臺,輔助全廣東18萬警務工作人員能夠在全省內有效調度。此外在政務方面,騰訊方面為整個廣東省提供了全方位的政務數字服務平臺,統一處理各種政務,以全廣東省的標桿級政務微信小程序“粵省事”為例,目前,“粵省事”實名用戶量1131萬,業務量15925萬,上線事項數620項,零跑動事項數518項。每11個廣東人就有一個在用“粵省事”,“粵省事”平臺已成為廣東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工具。
可以說,在產業互聯網的構建中,騰訊不僅帶來了技術,更帶來了騰訊完整生態的支持,而這種支撐也正在開啟產業互聯網的物種進化。
熱帶雨林,騰訊生態帶來了產業互聯網的物種進化
對于傳統產業而言,云計算作為融合性的技術,對其不僅是效率上的提升,更可能會對傳統產業的結構以及運作規則產生新的影響,是一次深刻的變革,因此傳統產業也迫切需要一個熱帶雨林的生態圈,來完成自我蛻變。
騰訊的生態,從早期PC時代的流量開放,到移動時代的“互聯網+”賦能,早已有了充分的經驗積累,長期以來幫助了大量互聯網新生物鐘的進化,諸如美團、滴滴、京東、拼多多此類巨頭令人側目的成長。相比于其他巨頭平臺,騰訊的生態圈更能夠模擬出真實的互聯網形態,并誕生強悍物種,對于傳統產業來說,更是需要融入到騰訊的大生態當中,這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觀察騰訊生態。
1)老物種將獲得新活力,傳統產業作為老物種來到互聯網的生態土壤之下,其能夠獲得基礎性的技術服務,以融入互聯網,但這依然遠遠不夠。騰訊生態的意義在于可以為其提供指引,幫助其改變其墨守成規的思維模式,結合騰訊中臺能力,獲得全新活力。例如萬達廣場、沃爾瑪、永輝這些零售老物種在騰訊生態內所取得的成功。
2)物種進化推動生態圈的繁榮,傳統產業涉及無數復雜需求,自然有騰訊生態無法兼顧的地方。而這些物種也會主動利用騰訊的生態規則縫隙,為其實現有利價值。而這些需求的不斷出現刺探,也會倒閉騰訊作為生態設計者的進步,例如技術上的進步,管理上的進步,開放規則的進步,營銷賦能的進步等多個方面。
以汽車產業為例,通過汽車產業的需求不斷在騰訊生態體系中呈現,最終騰訊也為車企打造了智慧車銷方案,通過用戶中臺覆蓋了銷售前、中、后全場景,讓車企的轉化率明顯提升。
3)新物種將拓寬生態邊界,作為一個生態系統,若想要長存,同樣需要避免因環境的顛覆性變化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例如移動互聯網對于傳統PC互聯網的顛覆,也讓諸多成熟的商業模式慘遭毀滅。
因此,對于騰訊的這個熱帶雨林的生態而言,其同樣也需要考慮到未來面臨5G、AI、IOT技術等多樣性技術崛起時所帶來的挑戰。
而騰訊生態的高度開放性,允許各種不同全新物種的融入,正是其生態護城河所在,諸多新物種的加入,將會不斷打開騰訊作為生態系統的邊界,嘗試更大的可能性,為其前沿探索領域,諸如邊緣計算、量子計算、AI圖像識別,開源平臺、黑客安全技術,提供可發揮的土壤。
當下的騰訊生態也正在穩步擴張中,先看安全為例,多年的安全對抗積累和經驗,騰訊安全提出了“情報—攻防—管理—規劃”的四維安全免疫系統,對惡意攻擊形成全面對抗。再看前沿技術為例,在與眾多醫療機構進行需求對接之后,騰訊的AI圖像識別能力也獲得了巨大提升,騰訊覓影的AI影像已輔助醫生閱片2.7億張,服務近160萬名患者,提示高風險21萬次,等等不一一列舉。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數量不僅是云計算的底層硬實力,更是為其邊緣場景探索,提供有利技術保障。大會上騰訊云總裁邱躍鵬還公布了騰訊云申請的專利數量,高達3147個,授權數量達到了1105件,兩者在國內互聯網領域均排名第一,從技術角度側面證明了騰訊生態的邊界正在擴張。
這些新物種幫助騰訊生態進行邊界拓寬后,將會使得騰訊生態擁有更強的穩定能力,在未來風云變幻中站穩腳跟。
產業互聯網的物種進化沒有終點,開放基因奠基未來
放到一個更大的尺度來看產業互聯網的出現,這本質上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商業物種進化,提供技術資源的平臺們都扮演推動物種進化的重要角色。
相較之下,騰訊顯得最為特殊,因為其在最大程度上模擬了互聯網的形態,其獨有的中臺能力,更是其他平臺無法輕易以復制,因此其推動產業物聯網物種進化上,騰訊生態正在扮演越來越關鍵的重要角色,用熱帶雨林形容并不為過。
回到騰訊云來說,并不能用單一業務眼光來看待,一方面其會伴隨云市場的份額繼續增長,但另一方面,伴隨AI、IOT、5G等前沿的發展,所有物種都會加速一起演化,變成不同的形態,而騰訊云作為扎根于生態最底層的基礎設施,在未來也將融合進更多技術與場景,發揮出遠超當下的價值。
回過頭來看,或許騰訊生態的開放基因早就奠定了未來。
首席發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