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8 和 2019 年,對于華為的手機和運營商業務來說,原本應當是高歌猛進的兩年。
但誰也沒想到,美國對于華為的攻擊,會來得這么快,這么猛。
為了方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美國攻擊華為的全過程,本文將從去年 1 月份講起,復盤一個超級大國政府,對一家技術企業的攻擊和責難,以及強弱雙方牽動人心的博弈。
時間回到 2018 年。
2018 年 1 月
年初的 CES 大會上,原計劃宣布正式進軍美國市場的華為,突然遭到了合作伙伴 AT&T 的通知,要單方面取消與華為之間的合作。
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外媒表示,AT&T 突然放鴿子或是受到了「政治壓力」。
之后,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被暫時擱淺。
這是華為全面進入全球市場時遭遇的第一次責難。當時的人們也沒意識到,這只是開始而已,更大的沖擊還在后面。
在沖擊到來之前,華為手機業務交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單。
8 月
余承東早幾年前吹牛要「三年超蘋果,五年超三星」,備受嘲諷還落了個「余大嘴」的外號。
可在 2018 年第二季度,余承東吹下的牛正在成為現實。
據調研機構 IDC 數據,2018 年 Q2,華為以 15.8% 的市占率,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盡管和三星 20.9% 相比仍有差距,但 40.9% 的增長率對比三星 -10.4%,展現出明顯的增長優勢。
10 月 16 日
華為新機 Mate 20 系列發布,但新機仍然沒能突破美國的邊界。華為發言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暫時不會在美國市場上出售 Mate 20 系列產品。
被迫放棄全球第三大手機市場,對于華為來說是不小的損失。更何況此間華為通過 P 系列和 Mate 系列在高端手機市場站穩了腳跟,如果可以進軍以高端手機為主的美國,對其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0 月 25 日
這一天,發生了一則玩笑式的小事。
《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的 iPhone 一直被監視,記者就此詢問我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后者表示:「如果很擔心蘋果手機被竊聽的話,可以改用華為手機」。
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在個人微博上就此回應:「感謝推薦華為手機。如果特朗普買華為手機有困難,可以聯系我辦理。」
帶著調侃與玩笑的小細節自然讓人會心一笑,同時華為手機在市場上也不斷攻城略地。
11 月
IDC 發布調研數據,第三季度華為手機以 14.6% 的市占率繼續位居第二,三星為 20.3%,雙方差距再一次縮小。
當月,在華為內部第四季度工作會議上,面對華為創造下的成績,任正非卻仍然有著憂患意識。他發言稱:
「現在外界過分夸大了華為公司,也有可能是災難,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今天處在的高度痛苦,我們實際到底行不行呢?外面說我們好,可能會麻醉了我們的員工,特別是我們發錢還多。如果只是表面的繁榮帶來我們內心的自豪,就會導致惰怠,我們絕對不允許惰怠。」
風雨的確近在眼前。
11 月 23 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正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聯手德意日等盟國封殺、棄用華為的產品。數日之后,新西蘭情報機構否決了該國在 5G 網絡上使用華為產品的提案。
陰謀正在醞釀,但打破沉默的,是更加公開囂張的攻擊。12 月的第一天,成為了華為面對狂風暴雨的開始。
12 月 1 日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從香港飛往墨西哥,并取道加拿大在溫哥華轉機。加拿大警方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扣留了孟晚舟。
接下來的幾天,沒有人知道美國要求扣押孟晚舟的理由。直到 7 日,首場保釋聽證會舉行。
美國指控擔任華為 CFO 的孟晚舟,涉嫌欺詐美國多家金融機構,導致后者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禁運措施。
但美國對于自己發起的指控,并沒有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在經歷了三場保釋聽證會后,最終孟晚舟獲得保釋。
據《財新周刊》引用在場人士的敘述,法官宣布結果的那一刻,現場響起了激烈的掌聲。
12 月 11 日
孟晚舟通過朋友圈向外界報平安:「我在溫哥華,已回到家人身邊。我以華為為傲,我以祖國為傲!謝謝每一位關心我的人。」
當天,孟晚舟朋友圈引用的一張芭蕾舞蹈雙腳的照片,被無數人轉發。照片上,一只腳穿著美麗的舞鞋,另一只腳卻布滿傷痕。
這張圖華為官方曾經用過。2015 年華為開啟了一次全球宣傳,任正非親自選定了這張攝影作品作為宣傳海報。沒想到幾年后,這張海報反映出的華為精神,仍然沒有變。
孟晚舟遭遇責難,華為發表的一封致供應商的公開信,則顯示出了一家科技企業應有的開放心態。華為表示:「我們不會因為美國政府的無理,而改變我們與全球供應鏈伙伴的合作關系。」
后來,當事態愈發危機時,華為的合作伙伴也會用行動,表達出他們的態度。
12 月 18 日
華為宣布已經獲得了 25 個 5G 商業合同,商用基站出貨量超過一萬臺,在 5G 商業合作上全球領先。
23 日,英國三大運營商宣布,將繼續在 5G 測試用使用華為的設備。英媒報道,三大運營商和華為達成了 20 億英鎊的合同。
華為的手機業務也創造了不錯的成績。年底,華為宣布,全年手機出貨量超 2 億,過去的 8 年時間里,華為手機銷量翻了 66 倍。
屬于華為的榮譽不減反增。
2019 年 1 月 1 日
開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8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再度將華為送到全球科技企業的舞臺中心。排名顯示,華為以 113 億歐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
1 月中旬
華為正處于艱難時刻。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任正非,在公關部門的要求下,接受了兩次公開采訪。在采訪中,他說的兩段話,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第一段是對華為技術的信心:
外面的變化對我們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有信心,我們的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全世界能做5G的廠家很少,華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廠家也不多,華為做到最先進。能夠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華為。
第二段是談自己的女兒孟晚舟:
我與女兒現在就是打打電話,電話上也僅僅是講講笑話,晚舟也很堅強。
一個企業家,同時也是一個父親。在公司業務受挫,女兒被抓捕的情況下,能有如此平和的態度,任正非的心胸之開闊,著實令人敬佩。
與此同時,華為的業務仍在有條不紊地發展中。
1 月 24 日
華為召開 5G 發布會,發布全球首款 5G 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并展示了華為的 5G 基站和首款 5G 終端 CPE。
2 月 7 日
曾考慮禁止華為設備的意大利經發部表示,不會禁止華為和中興通訊這兩家中國企業在該國建設5G網絡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2 月 8 日
泰國推出華為 5G 測試項目,這是華為在東南亞的首個 5G 平臺。
2 月 24 日
華為召開發布會,發布首款折疊屏 5G 手機。在手機的創新賽道上,華為正試圖和三星一爭高下。
技術給了華為以自信。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在全球 5G 領域取得領導地位,領先競爭對手一年。
隨著美國當局對華為的攻擊越發凌厲,華為終于在此時,選擇向對手予以反擊。
3 月 7 日
華為官方正式宣布,將起訴美國政府。在發布會上,郭平發表聲明:
今天,華為宣布針對美國《2019 財年國防授權法》第 889 條的合憲性,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華為請求法院判定,這一針對華為的銷售限制條款違憲,并判令永久禁止該限制條款的實施。這一禁令不僅違法,而且阻止了華為參與公平競爭,最終傷害美國消費者。
一家企業在全球化的今天,需要通過起訴政府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一現象實在魔幻。
3 月 24 日
華為召開新品發布會,P30 系列發布。
3 月 29 日
華為發布 2018 年報,正式對外展露了在過去風雨交加的一年里,業務上所取得的成績。年報顯示,華為全年收入達到 7212 億元。作為對比,阿里和騰訊的年營收分別是 2503 億元 和 3127 億元。
另外,華為公布其研發費用為 1015 億元,占銷售收入比重為 14.1%。高研發投入帶來的回報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稱,2018 年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 5405 份專利申請,全球排名第一。
4 月 2 日
余承東在微博上再次為其手機業務立下目標。他表示,今年華為+榮耀極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未來,華為的目標是單品牌做到全球第一,榮耀做到中國第二,全球第四。
余承東的自信,來自于華為手機業務持續的好成績。
5 月
IDC 數據顯示,2019 年第一季度,華為市占率同比增長 50%,是前四大廠商中,唯一能夠在市場見頂的情況下,取得連續六個季度增長的品牌。其市占率達到了 19%,創下了歷史新高。
我們回顧一下此前提到的幾組數據,看一下華為手機業務的增長情況:
如果一切正常發展,華為在 2019 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并非沒有可能。
然而,最大的風暴終于來臨。
5 月 15 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之后,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內容直指華為。華為及其 70 多家關聯企業,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
5 月 17 日凌晨 2 點 14 分
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華為社區中發表致員工信。信中他提到: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未雨綢繆固然值得敬佩,但誰也不想遭遇這份風雨。
之后幾天,多家企業發表聲明,停止和華為之間的合作:
路透社報道,谷歌「遵從指令」暫停與華為之間的業務。之后,華為只能使用安卓開源系統,但涉及到谷歌服務,包括 Gmail、YouTube、Google Play 均無法使用。這對于華為的海外業務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數據顯示,華為手機 2018 年全球銷量為 2.06 億臺,國內銷量為 1.05 億臺,基本是一半一半。一旦禁令執行,華為手機銷量必定會嚴重受挫。
谷歌之后,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等美國芯片廠商宣布,停止與華為合作。
5 月 21 日
美國宣布對華為的禁令推遲 90 天。
任正非再次出面接受媒體采訪。對于禁令推遲,他表示「90 天對我們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在這份接近兩萬字采訪內容中,任正非展現出了一個居安思危、目光長遠的企業家形象,他談對手,談合作伙伴,談華為的危機和手里的砝碼,甚至談起了華為和愛國綁定這件宣傳上的小事。
這份采訪內容被各大媒體轉載,如果你還沒看過,建議讀上一讀。這里僅摘錄幾句:
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大家多為美國企業說話,要罵就罵美國政客。媒體應該要理解,美國企業和我們是共命運的,我們都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我們永遠需要美國芯片。美國公司現在履行責任去華盛頓申請審批,如果審批通過,我們還是要購買它,或者賣給它。為什么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要冷靜、沉著。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后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我們犧牲了個人、家庭,犧牲了陪伴父母……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理想——站到世界最高點。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
任正非的發言,的確振奮人心,也讓人更深入地了解華為的狀態和態度。
但危機不會解除,仍在蔓延。
今天
更加嚴重的消息傳來。
ARM 宣布暫停與華為之間的合作。ARM 手里握著開發芯片的核心技術專利,一旦雙方不再合作,華為的新的芯片研發將會陷入困境。
禍不單行。英國兩大電信運營商 EE、Vodafone,考慮到華為產品可能難以滿足長期合約,被迫暫停華為 5G 手機的銷售。
一連串的挑戰,誰也找不到最優解。唯一令人欣慰的,大概是華為的一些合作伙伴在此時展現出的支持態度:
松下電器發表聲明:
目前松下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對于網絡媒體上所提及的斷貨等表現均為不實之詞,華為是松下一直以來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們將嚴格遵守松下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及合規條例的基礎上持續向華為等中國客戶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在中國貢獻我們松下集團的微薄之力,為中國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同樣,DHL 發表聲明,否認了不接收華為快件的謠言。
美國科技公司 InterDigital 表示,盡管美國試圖禁止向華為出售芯片和軟件,但它可以向華為授權其 5G 網絡技術。該公司所授權的技術并非機密內容,是向外界公開的,不受美國禁令控制。
據部分美國專利律師所說,高通應該也具備同樣的條件,不過高通目前尚未就此予以回應。
山雨欲來風滿樓。誰都不知道,明天,甚至下一小時,下一分鐘,下一秒,還會有怎樣的消息傳來。
誰也不知道,華為此次面對困境最終會怎樣解決,渡過難關。
除了華為,還有更多的中國科技企業可能會被加入美國的黑名單。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方面目前將下一個打擊目標,放在了商湯、曠視、依圖、海康和大華五家人工智能公司身上。
到底會不會有舉動,會有怎樣的舉動,只能靜觀其變。
最后,我想以任正非答記者問,作為本文的結尾。
記者:美國管制之后,華為在日本、歐洲、臺灣地區的企業,估計會幫到華為很多。美國政府如果管制不成功,下一步會不會對臺積電這種企業施壓?華為畢竟是一個芯片企業,并不具備整個產業鏈方面的能力。
任正非:如果外面不屈服的人多了,后面跟著不屈服的人就更多了。我們不要太操心這些,畢竟沒有發生。
作者:魏新峰
出品:科技新知
魏新峰</p> <p>出品:科技新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