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知名的互金領域平臺P2P黑板報報道了P2P行業的備案進展狀況。稱目前有200余家P2P平臺完成自查。其中既有宜人貸,陸金所這種大型平臺,也大麥理財這種中小型的特色平臺。
據P2P黑板報了解到,監管有意爭取在2019年下半年在部分發達地區開展試點備案工作,完成少量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防范重大風險三年攻堅戰的總體實現要求,在2020年完成全國范圍內存量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
行業企盼已久的P2P備案工作,或于2019年下半年開始啟動試點。監管擬將網貸機構分為區域性和全國性的經營平臺,并提出了數千萬元和數億元起的資本金門檻。此外,監管也在醞釀要求平臺需計提不同層級的風險準備金和風險補償金。
不久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召集部分地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士,就P2P管理及備案工作征求意見。
2018年8月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隨同這一通知下發的還有此前市場頗為關注的《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包含108條),這預示著P2P合規全國統一標準出臺。該問題清單將與P2P總的法規體系“1+3”(即“一個辦法三個指引”)一道,作為此次合規檢查的依據。
至此全國統一的P2P備案驗收標準出臺,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和“1+3”(即 “一個辦法三個指引”)成為P2P備案驗收最權威也是唯一的法規依據。
自查分幾個層面
一是P2P平臺自己組織自查,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下發后,已經有很多平臺積極行動組織高管一起逐條學習,也有平臺已經啟動律所、會計事務所、信息披露等合規工作的對標,對這些積極擁抱監管的平臺應該點贊,既是身先士卒積極擁抱監管,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對行業的一種積極貢獻。
據P2P黑板報不完全統計,有285家(不含暴雷平臺)P2P平臺已完成自查或已提交自查報告,不足正常運營平臺的一半,名單如下:
二是協會對會員的自查自糾檢查,協議是民間組織,但對其成員有自律管理責任,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上海互聯網金融協會均啟動自查自糾工作或者下發自查自糾通知。
三是金融辦啟動行政核查,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和“1+3”(即“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監管文件由國家級機構發布,但負責檢查落實執行工作的部門還是各地方金融辦,108條和“1+3”法規文件是標準,地方金融主管部門負責執行。平臺在合規檢查的啟動時機、節奏以及標準上還要和地方金融辦保持高度一致。
未納入專項整治的平臺應制定清退工作方案
還沒有納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面臨的結局一點都不意外,那就是退出。日前,廣州市金融工作局(下稱“廣州金融辦”)發布《市互金整治辦關于轉發進一步組織轄內P2P網貸機構做好合規自查的通知》,明確未納入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做好資金清退工作。
據P2P黑板報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一年時間已有1800多家P2P平臺關停并轉,經過市場自然的優勝劣汰,截止到2019年5月底,正常運營的P2P平臺已經不足800家,在監管政策的高壓之下,2019年那些合規整改無望、運營停滯,或者存在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的平臺還將被清退,部分平臺也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學習好政策法規,提前做好良性退出的準備。
退出是必要的,通過良性的退出能夠降低網絡借貸整體風險,通過市場出清讓整個行業更加健康,行業集中會讓規范的機構變得越來越強,既有利于行業長遠發展,也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從長遠來看是好事。
備案后合規平臺的發展不可估量,投資機構仍看好P2P
日前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舉行資產管理聯盟系統上線暨第三批網絡借貸主體逃廢債名單發布會。發布會上,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思聰表示北京市網貸行業整治期進入行政核查階段,預計6月底結束。今年下半年,全國或將啟動行業分批試點備案。網貸行業發展方向愈發明確,北互金作為行業自律組織,有責任協助監管部門做好網貸平臺良性清退工作,預防機構退出過程中出現的系統性風險,盡早排除一些社會隱患。
他還表示,目前仍然有不少投資機構看好網貸平臺,對比其他持牌機構,網貸平臺的商業模式在海量用戶獲取、流量轉化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未來備案試點工作完成,合規平臺的發展實力不可估量。他指出,網貸平臺要有社會擔當,要解決小微信貸的痛點,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只有著眼大局,為社會做好服務,才能走得更遠。
2019年整個網貸行業的二八效應將更加顯著,逐步呈現兩極分化的走勢,將加劇行業格局的重塑。
陳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