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面對“618“、”雙十一“這樣的網絡購物狂歡節,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明知有些商品不需要,還是停不了買買買的手?“網紅推薦”、“好友拼單”、“一起去拔草”等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們的溝通密碼。
近日中國職業成長平臺脈脈發布的《中國職場社交報告2019》揭示了職場社交在影響消費趨勢的幕后推動作用,消費升級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各年齡組群對更高品質的共同要求,在知識付費產品上甚至出現50后和90后并駕齊驅的局面。報告進一步分析發現,80后、90后更容易被職場社交影響自身消費行為,來自身邊同事朋友以及意見領袖的口碑分享,已成為了品牌主的重要營銷路徑,而職場大環境下天然的跟風與示范效應,以及職場人的自我驅動意識,是職場社交發揮影響力的原動力。
“種草”經濟盛行, 80后、90后易被同事影響
比起省吃儉用,現在不少年輕人奉行“早買早享受”的消費理念。報告顯示,80后、90后對于各方面的消費投入均處于首位,在消費行為方面也更容易受到職場同事的“安利“影響。將近20%的80后90后表示,“經常在社交中被‘種草’,會經常購買朋友、同事推薦的品牌和產品”。31%的80后90后表示,他們會購買網紅產品、體驗網紅餐廳、學習流行穿搭等,以享受更優質的生活用品和更精致的生活方式。
消費行為的改變與時代的發展不無關系。廣告已然不是推動消費的最佳方式,口碑推薦成為影響消費者購物選擇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開通了圖文內容、直播等購買模式,“口紅一哥”李佳琪分分鐘能賣斷千萬只口紅,而最為直接的“種草”消費產生在職場社交中,占據人們大部分時間的職場社交最易形成信息和日常行為的趨同,進而產生消費趨同。
“一天里和同事相處的時間比和老婆都長”,常常聽到加班的上班族自嘲。這恰恰說明,職場辦公環境內的營銷空間蘊含極大潛能。對于品牌來說,在半封閉環境下投放營銷信息,形成充分發酵和共振;同時,職場本身又是一個彼此競爭比較的賽道,更容易產生模仿和跟隨。職場是群體效應和示范效應的疊加場,如何用好職場人群之間的話題討論及口碑傳播,是解決目前針對該人群的傳播通路不暢的核心挑戰。
“ 悅己型消費 ” 興起 ,品質要求居首位
從個人消費理念來看,職場人消費更注重高品質。據報告顯示,在品質消費的選擇上,80后和90后的人群占比最高,分別達到36%、42%,約是50后人群的兩倍。其中90后對品質的追求體現在個人形象、餐飲聚會、送禮等消費行為上,44%的90后愿為“顏值”投資,37%的90后愿在餐飲消費上投入。
以上內容可看出,年輕人更注重“悅己型消費”,取悅自我的娛樂消費成常態。除形象管理、餐飲投入之外,健康投資、知識付費等自我提升型消費也在逐漸成為年輕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投資。
青年人更將職場視為自驅生長的進擊場。從畢業離校走進辦公樓的那一刻,要變更強,要升職加薪,要成功,要贏……樸素原生的欲望驅動人們在職場上拼殺奮斗,對事業成功與財富的追逐,本身就是夢想的一部分。物質上的消費升級,恰恰是對工作成長的自我獎勵和回饋。升值跳槽,在行業中成長到一定資歷后,甚至會思考什么樣的消費品與自己的職業身份更加匹配。恰恰是職場人不斷奮進的企圖心,一路激勵自身的消費理念同步升級,對品質的更高要求成為橫跨各年齡族群的共同目標。
為“有趣的靈魂”買單,90后與5 0 后為知識付費“爭先恐后”
報告顯示,受職場社交的影響,23%的90后愿為知識付費,與其它代際人群相比,更關注自我提升和未來發展的內部成長,在職場社交的目的上,50%的90后職場人希望在社交中學習新知識和技能。
從數據可看出,90后在職場社交中具有清晰的目標感,并將學習作為“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這讓很多曾經給90后貼以“職場上的熊孩子”標簽的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慣性思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50后在知識付費的意愿上竟然以18%的意愿緊隨90后,讓人不免驚嘆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職場社交帶動的三大消費趨勢,其本質上源自于職場人對于自我提升的需求。但從本質上看,職場社交對人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職場觀念的改變。新時代職場人已擺脫傳統意義上的“職場社交=搞關系”的片面理解,除了人脈關系的拓展外,也在通過職場社交實現“自我成長”,從而實現“外連人脈”“內修職脈”的雙向發展軌跡,完成職場正循環。
馬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