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6月27日,“HI,新教育”小鵝通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在北京達美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會上,小鵝通聯合創始人、COO樊曉星做了《新教育,新品牌,新使命》主題演講,并宣布小鵝通由“專注內容付費的技術服務商”正式升級為“專注新教育的技術服務商”。
樊曉星說,“小鵝通是一家不善言辭的技術公司,舉辦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更新品牌定位,其二則是向行業匯報小鵝通今后技術服務、流量服務以及生態服務的各項使命。”
知識付費進化為新教育,重新迸發蓬勃生命力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小鵝通就成立于此時。兩年時間內,小鵝通獲得了飛速發展。據樊曉星介紹,小鵝通目前擁有注冊客戶50萬,其中很大一部分為教育機構;終端用戶數3億,也就是說小鵝通為1/4微信用戶提供了承載教育和知識的技術服務;支撐起了高達35億元的流水、550萬知識商品以及85億學習次數。
“隨著知識付費不斷發展、迭代、升級、普及,用戶教育一直滲透化和下沉化,對覆蓋范圍內的每一個人都在產生切實影響。而小鵝通這樣的技術服務商在之中則扮演著助推終生學習的新消費潮流。”樊曉星說。
“有人問,如今小鵝通公開喊話入局新教育,是否意味著知識付費在流量紅利見頂的互聯網下半場迎來拐點、開始下行?實際上并非如此。”樊曉星認為,知識付費沒有死,只是在發生劇烈演變,進化成為全新的形式,并且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2017年,知識付費市場尚為賣方市場,商家的痛點是“內容+支付”,于是小鵝通打造了對應的“課堂+營銷”SaaS工具。彼時,課程學習技術支持也是知識付費商家的主要需求,為迎合學員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小鵝通的解決方案是與微信公眾號相結合打造移動端課堂。
2018年小鵝通發現,其生態內有超過40%的商家來自教育領域。同時,隨著大量的專業選手入場,教育、媒體、出版等行業的融合屬性漸漸增強,這導致了知識付費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他們的服務形態需求演變為“內容+服務”,痛點也變成了“轉化+復購”。因此,2018年時小鵝通在工具中加入了助學和社群等模塊,以幫助商家提升服務溢價和口碑率。
“2019年,小鵝通又看到了新趨勢,很多一直根植線下的傳統教育機構開始在線上尋找增量,而過去一些知名的知識付費平臺卻轉身走向線下。” 樊曉星說,“流量和用戶的搶奪,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行業卻面臨課程品類同質化現狀。”
付費用戶對于課程的付費有了更高要求,希望有獲得感、體驗感、成長感。因而,2019年小鵝通不僅在乎內容和復購,還在乎線上線下兩種流量獲取和傳播方式的結合。據樊曉星介紹,截至目前,小鵝通有58%的客戶來自傳統教育行業,并且有35%的客戶已經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業務。
“當內容+復購+線下成為了新的需求,當拉新、轉化、粘性、復購成為線上線下共同面臨的瓶頸,當課程化、系統化、線下化成為必然趨勢,教育和知識付費之間的邊界也被打破了。”樊曉星說,“在這種更關注轉化和復購、更聚焦拉升客單價,希望在線上完成招生引流、在線下完成轉化服務的變化之下,市場也對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體化全場景教育系統。”
2019全新出發,小鵝通堅持技術+服務賦能新教育
發布會上,樊曉星宣布,小鵝通正式升級為專注新教育的技術服務商。她強調,“升級新教育并不是喊口號,小鵝通希望通過這次品牌升級,帶動產品更快更好適應市場發展,幫助教育機構把重技術轉為零門檻,把重運營轉為輕量級運營,把重資產轉為輕資產,打通線上線下,提升獲客效率和管理效率,提高跨行業協同效率。”
據介紹,小鵝通打造了一系列線上線下功能,并將過去知識付費的幾個環節抽離出來,融合成一個產品體系,形成包含招生引流、教務管理、學員管理、線上課堂、線下課堂、助學互動、經營分析、口碑傳播等場景在內的完整閉環。
“只通過全場景教育系統幫助機構搭建新教育閉環還不夠。”樊曉星說,今年開始小鵝通一直在強調要從過去的技術單向價值轉向多向價值,因此小鵝通開拓了兩塊全新的業務——流量服務、生態服務。
樊曉星說,“在小鵝通的業務模型里,從1.0的SaaS服務,到2.0的流量服務,到3.0的生態服務,越往上運營成本越重,但是生態價值也越高。”
在流量服務上,2018年至今小鵝通已經形成了業界最大的內容流量交換市場。同時,小鵝通還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的形式,不斷提高流量能服務到的邊界和閾限。據樊曉星介紹,目前小鵝通內容分銷市場實現了2.5億元的流水。在新教育領域,小鵝通接下來將有更大的動作和更強的力度,來為教育機構進行流量、課程雙向賦能。
最后樊曉星介紹,在生態服務方面,小鵝通依托商家學院提供線上課堂及線下集訓營,為行業輸送優質人才。據介紹,小鵝通生態服務的關鍵在于通過頭部共享行業經驗、有效聯結行業資源,賦能中長尾提升效率。
“為了更好地踐行在新教育領域的使命,小鵝通還將啟動鴻雁計劃,針對新教育機構實施定向扶持。”樊曉星說,小鵝通計劃拿出1000萬基金扶持100家有潛力的教育機構,從課程、流量、技術和人才四個方向賦能其向新教育轉型。她提到,鴻雁計劃的成果將于年底三周年時向行業進行匯報。
“我們一直相信客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不管知識付費時代,還是新教育時代,我們堅持技術加服務的初心是不會更改的。最后依舊用這句說了兩年的話作為結尾,‘把工具交予思智精英,我們只凝神靜聽’。”樊曉星說。
陳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