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6月26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擁擠程度直逼春運火車站。
被大家如此追捧的是一位大有來頭的明星——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花名5G。它是上海2019 MWC大會(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上的重磅來賓,為“智聯萬物”這一大會主題貢獻了至關重要的底層網絡技術。
在5G牌照新鮮出爐之際,這場通信界的盛宴毫無疑問將會吸引眾多企業參展,也必將成為行業和市場的焦點。
相比于每年2月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MWC上海更聚焦亞洲和中國市場。在為期三天的展覽中,參觀者可以看到亞洲市場內5G全產業鏈的一條龍展示,從供應段到終端,再到應用,參展的廠商包括亞信、愛立信、高新興、H3C、華為、聯想、高通、vivo、OPPO、Rohde&Schwarz、思特奇、思博倫、Viavi等。
可以說,這是中國宣布5G商用之后,5G產業鏈的一次集體亮相,站在MWC的會場上,舉目四望皆是5G,就連7個展館中都實現了5G網絡覆蓋,仿佛未來已來。
平地而起
2019是5G網絡的商用元年,在MWC上海的大秀中,三大運營商是不能缺少的主角。每家都承包了大面積的展會區域,中國移動更是包下了一整個展館來提供5G沉浸式體驗。
縱觀三大運營商的展示,雖然各有側重,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快”。
在6月6日工信部頒發了5G商用牌照之后,三大運營商迅速響應,在短短的二十天里已經展開了基站建設、設備集采、應用試點等諸多動作,在這次的MWC上都有所體現。
作為率先開啟5G集采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在MWC上非常亮眼。
在中國移動的5G體驗區,參觀者可以體驗全尺寸超高清8K影院,觀看咪咕視頻打造的8K影片;也能在VR體育競賽場觀看籃球訓練營的全息影像;還能通過5G+AI技術與大熊貓進行互動;就連博物館也被“搬”進了展廳。
在展示區域,中國移動的關鍵詞則是“智慧城市”。
通過互動模擬沙盤、遠程操控平臺、AR協作應用、全息立體影像等技術,中國移動呈現了在5G網絡下的智慧醫療、智慧媒體、互動教學、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
可以說,中國移動的展廳生動地展現了5G時代的社會生產和市民生活,讓參觀者對5G的想象有了一個初步的具象概念——
除此之外,作為網絡運營商的中國移動此次還推出了首款自主品牌5G手機先行者X1。這款手機和目前大部分5G手機一樣,采用高通驍龍855+5G基帶芯片X50的組合。可以體現中國移動特色的地方在于,先行者X1有自己的5G專屬業務:咪咕視頻4K 5G原畫專區,并已完成端到端的高清視頻業務聯調。
6月28日,在患者完全同意的情況下,MWC現場還進行了一場由5G支持的實時外科手術,中國移動提供了5G網絡技術支持,在很多人還沒意識到5G到來的時候,5G已經進入了手術室。
除了中國移動,另兩大運營商也都在智慧城市方面進行了布局。
在MWC開幕之前,中國聯通也召開了合作伙伴會議,發布了升級的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此前,中國聯通還確定了5G品牌標識“5Gn”,以及主題口號“讓未來生長”。
在5G品牌形象上,中國聯通目前是最上心的一個。
在布局節奏上,中國聯通的5G建設正按照“7+33+n”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具體內容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7個城市城區連續覆蓋,在33個城市實現熱點區域覆蓋,在n個城市定制5G網。
作為中國聯通最重要的5G戰略,聯通正以MEC(多接入邊緣計算)邊緣云為觸點,打造“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服務體系,聚集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
目前,中國聯通已在國內20余個地市開展試點。在MWC上,參觀者也能看到中國聯通在智慧場館、智慧安防、智慧水利、智慧旅游、智慧校園、智慧商場、云游戲、VR/AR等方面所作的示范標桿,為之后的5G商用打了樣,也讓參觀者切身體會到5G將會給未來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中國聯通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冬奧會。
在本次MWC上,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唯一官方通信服務商,中國聯通展廳的一大特色便是賽事。中國聯通展示了5G智慧場館解決方案,針對運動員等六大群體提供服務功能,比如,針對運動員的AI智能訓練動作捕捉技術,面向觀眾的高清轉播智慧場館等。
展會上,中國聯通還與美團、華為聯手展示了5G無人派送車,通過5G遠程遙控和無人駕駛技術,外賣配全程可進行實時監控,并且通過人臉識別取物。
此外,中國聯通在eSIM上的探索一直處于業內領先地位,本次MWC聯通也展出了智能手表等eSIM智能終端設備。
在中國電信的展臺上,“智慧”同樣是最高頻的詞匯。
本次MWC,中國電信的展臺一共分為了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智慧工業、云網融合等五大板塊,涉及政務、制造、交通、物流、教育、醫療等多個5G應用場景。
在現場,中國電信展示了“5G+自由視點”的方案,運用分布式4K高清圖像采集、實時圖像拼接渲染等技術,用戶在移動終端上可以任意選擇視角和距離觀看現場畫面。這一技術是中國電信與日本運營商KDDI共同開發的,目前正在無錫試點。
此外,對于最近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市民來說,中國電信展臺上的智能垃圾回收站絕對是不容錯過的。利用攝像頭和5G網絡,智能垃圾回收站可以自主識別垃圾并進行分類。再也不怕居委會阿姨質問“你是什么垃圾”。
縱觀三大運營商的展示,能夠看出大家都瞄準了5G行業應用,致力于通過5G網絡來進行醫療、教育、工業、社區、交通等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在具體落地時,三家則選擇了不同的側面。
在產業鏈上,運營商并不是最上游的一環,其上還有設備供應商和電力等解決方案提供商。
比如,作為設備提供商,華為展示了Massive MIMO技術,可以進一步釋放頻譜的能力,讓5G覆蓋從室內到室外,無處不在。
此外,華為技術還能幫助運營商更快、更省、更簡便地構建端到端5G網絡——室外刀片方案協助韓國運營商單站每年節省7000美金租金,室內刀片方案協助中國運營商在預商用網絡能源改造時CAPEX節省30%;極簡無線實現部署高度自動化:硬件0配置、0工參上站、站點激活0人工干預、部署自驗證0人工撥測。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張萬春也在MWC上表示,中興的5G基站全球發貨量已超過5萬站,2.6GHz超寬帶4G與5G融合組網解決方案不僅支持4/5G雙模,同時支持5G SA&NSA,可以實現NSA到SA的平滑升級。
在MWC上,參觀者還能看見5G Sub-6GHz 室分方案、基站動力基礎設施、面向5G 邊緣計算的完整行業解決方案、面向5G毫米波的行業應用、以及消除數字鴻溝的創新解決方案等解決方案提供商。
展臺上的應用展示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對于5G建設來說,網絡本身才是供應鏈目前最關切的重點。
從展示以及發布會上的表態來看,三大運營商雖然都在布局NSA(非獨立組網)網絡,但是最終的目標都仍是SA(獨立組網)。
中國電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瑞文在MWC上表示,中國電信將堅持SA組網方向,2020年率先全面啟動SA網絡升級。目前中國電信已與華為在核心網、基站、終端等方面開展了SA端到端性能測試。
“要想讓5G發揮作用,SA一定是目標架構網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也宣布稱,明年1月1日起,NSA的手機就不可以入網了,要進一步加快技術的成熟。
如此可見,在5G商用牌照早于計劃表發布之后,業界所擔憂的SA組網因此會遙遙無期一事,并不會發生。事實上,從5G牌照發布以來,中國的5G網絡建設進入了一個驟然加速的階段。
目前,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已建成的5G基站達到了約7萬個,每家的年終目標都是5G覆蓋城市達到40個。并且,中國移動已經開啟了在核心網通信設備、無線工程和移動終端三大領域的集中采購。
這就像是,一夜之間,5G的基礎設施建設便拔地而起。然而,事實的真相是早在牌照頒發之前,5G的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而5G商用牌照的發布只是一聲發令槍,意味著5G產業進入加速度發展階段。
只欠東風
這次MWC上,除了運營商等5G網絡的供應鏈企業大展拳腳之外,終端企業也都大秀肌肉。
在高通的展臺上,小米、一加、聯想、中興、vivo、OPPO等搭載高通芯片的手機終端們就來了一個大雜燴式的集中亮相,在現場進行5G網絡的信號連接測試。它們都采用了驍龍855+X50基帶芯片的套餐組合,這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5G手機方案。
具體到每家品牌各自的展臺,則各有特色。
在華為的展臺上,最特別的一幕便是現場的刺繡直播。一位姑娘坐在臺中進行現場刺繡,而旁邊的大屏幕上則通過5G網絡實時直播8K分辨率的刺繡現場,甚至連根根絲線都能清晰可見。
此外,華為首款商用5G手機Mate 20 X也正式亮相,采用麒麟980+巴龍5000的組合方案,是目前全球唯一支持SA和NSA兩種組網模式的5G雙模手機。
中興通訊此次以“This is 5G”為主題,當然,重頭戲仍然還是5G手機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其他終端產品還有5G室內路由器、5G室外路由器、5G移動熱點、5G數據終端、5G模塊等。下半年,中興還將推出微光全彩AI智能看護攝像機、家居化設計Mesh組網智能路由等自研單品。
除了5G探索版手機Z6 Pro,聯想的展臺上更重要的單品還是電腦。作為全球PC出貨量的冠軍,聯想此次推出了全球首款5G加持版筆記本電腦,可以想象,這款單品將會是經常出差、需要移動辦公用戶的福音。
OPPO和vivo在這次的MWC上也都展示了自己的終端產品。
繼vivo NEX 5G版之后,vivo第一款商用5G手機iQOO 5G手機也在MWC上正式亮相,將于2019年Q3內上市。
除此之外,vivo還推出了AR眼鏡、Jovi 2.0智慧物聯網服務、以及120w的超快閃充技術Super FlashCharge。
vivo在現場展示了AR眼睛在識物、識人、辦公、游戲等場景下的應用;Jovi 2.0的升級則更多體現在IoT領域,目前已經拓展至8大類一級場景,22類二級場景,上千個場景需求;超快閃充技術能讓4000mAh的IQOO手機在5分鐘內充電50%,在13分鐘內充滿。
兄弟品牌OPPO則把重心放在了屏下鏡頭和無網絡通信技術。
在鏡頭上,OPPO一直是個大膽的嘗鮮者,這次OPPO也帶來了全新的透視全景屏技術——定制攝像頭模組可以捕捉更多光線,分區域顯示的方式搭配透過率更高的屏幕,實現前置攝像頭藏在屏幕下方的形態。此外,多幀HDR算法、去霧算法、以及自動白平衡算法的優化,讓“透視全景屏”可實現完整的拍照體驗,并將在未來支持包括智慧美顏、濾鏡等拍照功能。
OPPO展示的無網絡通信技術則可以支持不依賴蜂窩網絡、Wi-Fi、藍牙的小范圍通訊,滿足應急通信等場景需求。
從MWC上可以看出,目前的5G終端中,最熱的當仁不讓還是智能手機。
6月中旬,中國移動終端公司采購了1.01萬臺5G手機,包括5000臺華為Mate 20X,2000臺中興 A10 pro 5G測試版、2000臺小米 mix3 5G測試版、1000臺OPPO Reno 5G測試版,和VIVO NEX5G測試版100臺。
從MWC上的消息來看,OPPO、vivo的5G手機都將在Q3上市,意外之喜是中國移動發布了自有品牌5G手機,努比亞的5G雙屏手機也趕上了第一波潮流。
可見,中國市場的5G終端雖然都還處于第一代,但是可供選擇的范圍已經比較廣了。
在5G手機的選擇上,相比于韓國只有三星Galaxy S10和LG V50 ThinQ,美國只有三星Galaxy S10和摩托羅拉Moto Z3,中國用戶可以選擇的5G手機有華為、中興、OPPO、vivo、小米、一加、努比亞等品牌,完全可以讓選擇困難癥患者頭疼好一陣子。
可以說,中國市場上的第一批5G手機終端已經就位,就等5G網絡達到足夠的覆蓋程度之后推出市場。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除了智能手機以外,在MWC上,智能眼鏡也奪得了關注。
這源自于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廣鏈接的特點對于AR、VR應用的推動作用。
想象一下,當你通過眼鏡可以隨時隨地辦公、體驗沉浸式游戲、快速識別周圍人和物體的信息,生活將會進一步的智能化。如果說手機和電腦讓很多人的寫字能力退化了,那么智能眼鏡則可能讓大家的記憶能力退化——至少不用背垃圾分類表了,只要看一眼,眼鏡就會告訴你它是什么垃圾。
終端是技術的載體,終端的先行將會成為中國市場5G加速推進的有力支撐。
遍地開花
除了供應鏈、終端,5G應用也是本次MWC上比重很大的展示部分。
5G應用絕不僅僅是VR、8K直播等消費者日常娛樂,更多的是在行業和產業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醫療領域,5G網絡低時延、高速率的特點將打破醫療資源在時空分配上的不均衡。
比如,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專家可以通過遠程連線來指導縣城醫院的救治工作,這是打破了醫療資源空間分配上的不均衡。而當醫生無法在較短時間趕去急救第一現場時,可以通過遠程連線來指導救護車或現場救護人員的救治,這打破的是時間上的限制。
MWC上,愛立信就進行了5G救護車演示,5G網絡實現救護車在高速移動狀態下,與遠程醫院進行會診,保證在第一時間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引導高速移動中的急救車輛,駛向最合適的醫院。
在教育領域,同樣存在資源分配不均衡的難題。去年,火爆一時的“一塊屏”其實關注的就是教育資源問題,如今5G網絡技術的出現將為這塊屏帶來更多可能性,它能夠讓落后地區的孩子不僅得到優秀教師的知識傳授,更能和老師們進行互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在智能駕駛領域,5G是車聯網的希望。
與此前四代移動通信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不同,5G網絡80%的應用將會體現在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也就是萬物互聯。在5G技術之下,車聯網大概率會成為第一波技術受益者。
在此次MWC上,高新興科技等車聯網行業的領先者也展示了車聯網解決方案。高新興物聯公司副總裁、車聯網產品線總經理楊磊認為,5G、邊緣計算使車輛不再是計算網格中的孤點,車輛本身就是數據接收方、計算節點和數據分享節點。在5G V2X背景下,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實現互通,達到自動駕駛,車輛由代步工具轉變為第三智能空間,人的出行體驗由此得到提升。
醫療、教育、車聯網,只是5G改造產業的冰山一角。
這一點,運營商是最敏感的一環。
在MWC開場之前,中國移動就向公眾展示了自己的5G發展藍圖。
在名為“5G+ 共贏未來”的規劃中,中國移動特別強調了共贏和生態。其四個層面包括:推進5G+4G協同發展;推進5G+AICDE(AI、IoT、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融合創新;推進5G+Ecology生態共建;以及,5G+X應用延展。
其中,5G+X中的“X”指的是不同垂直行業,通過5G在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校園、智慧城市、家庭娛樂、智慧農業、無人機等行業的深度應用,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
在中國移動擘畫的這張藍圖中,5G將會成為改變整個社會生產的巨大力量,但這并不是運營商以一己之力能達成的,因此中國移動還特別強調了“朋友圈”的重要性,并為此設立了總額300億元的聯創產業基金來扶持5G生態,在產業鏈上下游、垂直行業、投資孵化、科研創新和5G共建共享等方面進行布局。
“推動5G發展,網絡是基礎,融合是關鍵,合作是潮流,應用是根本。”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如是表示。
事實上,中國移動的“5G+”戰略,其實也是三大運營商的共識。通過5G賦能行業,實現社會生產活動中不同環節的數字化改造,拓展5G的應用場景,才能讓5G真正落地。
如果說,1G到4G是面向個人通信的基礎網絡,那么5G將對移動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作為底層網絡技術,5G將會成為新一代信息時代的神經網絡,對經濟社會變革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它將改變工業互聯網,成為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關鍵的底層技術革命。
在5G逐漸滲透的過程中,供應鏈、網絡、終端、應用都是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缺一不可。在聯通華盛副總經理陳豐偉看來,5G網絡的普及過程中,終端必先行,因為終端是催生殺手級應用的基礎。
就像2G時代有了短信,3G時代有了微信,4G時代有了短視頻,這些應用都是在同期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的情況下才誕生的,它們成為技術的使者,將新一代網絡技術快速地帶到普通消費者身邊。
5G同樣如此,不能因為沒有看到殺手級應用的出現,而質疑5G網絡的實用性。相反,越是在5G網絡技術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5G終端便越應該加快速度進行普及、降低價格、拓展型號,這樣才能催生重磅應用的誕生,反過來加速技術的落地。
從MWC上可見,雖然眾多應用都還只是處于初期測試階段,甚至概念階段,但已經展現出5G在未來應用中的眾多可能性,當先行者嘗到“甜頭”之后,5G必將會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遍地開花。
從供應鏈的平地而起,到終端的蓄勢待發,再到應用的遍地開花,一場MWC下來,已經感受到了5G春風吹滿面。在這場全球競賽的大擂臺上,在全產業鏈的積極參與下,中國已經成為最有實力的參與者。
IT老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