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4日消息,近日新浪微博官方發布公告,將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涉黃低俗內容清理活動,并將活動命名為“蔚藍計劃”。目前新浪微博是國內最大的微博平臺,在此之前很多微博平臺紛紛關閉。微博和微信是當下主流的社交平臺,同時也成為低俗內容的滋生地。所以成為打擊互聯網低俗內容的重點領域,但低俗內容為何屢禁不止,主要原因還是背后存在利益鏈條,以及對低俗內容制造者處罰力度不夠。
低俗內容有著龐大用戶需求
國內網民基數已超過7億,而低俗內容確實有著龐大的用戶需求,很多網民都是無聊、獵奇的上網心理。低俗內容往往可以吸引他們的眼球,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都是低俗內容的重災區。但網民有選擇內容的權利,個人素質的提升需要漫長的過程。針對互聯網上的低俗內容,只能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監管,對低俗內容制造者嚴懲不貸。
利用低俗內容可以快速獲利
社交平臺上散播低俗內容的用戶可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某些個人用戶無意間的隨意轉發,這類用戶數量并不多,而且不會發布內容的數量也很少。另外一類則是通過傳播低俗內容獲利的,或者干脆自己制造低俗內容來博取眼球。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關注的粉絲數量越來越多,就可以將粉絲變現了。例如: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上的一些涉黃賬號,其背后都少不了團隊的運營,為了盈利而不折手段的炒作。而且這些團隊或個人都希望快速獲利,不想通過制造優質內容來吸引粉絲。
自媒體成為低俗內容制造者
近年來自媒體從業者數量猛增,行業內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內容不夠吸引人很難獲得粉絲關注,但很多自媒體賬號缺乏制造優質內容的能力。因此選擇鋌而走險的發布虛假內容、低俗內容來吸引觀眾和讀者。事實上微博平臺上很多垃圾內容的制造者都是自媒體賬號,所以對于此類違規賬號應該嚴懲。不僅要封停其賬號,還要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最好能夠成立行業黑名單,將那些害群之馬徹底從這個領域里清理出去。
社交平臺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虛假新聞、低俗內容會影響到很多用戶。甚至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所以打擊垃圾內容勢在必行,整治力度不夠大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本文由 京西武館 http://www.jingxiwuguan.com/ 站長原創 轉載保留
凡瑤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