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24日,安永在北京發布《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納率指數》報告,中國消費者金融科技采納率高達87%,領跑全球,而全球金融科技平均采納率為64%。這是對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的又一次確認,也是對以螞蟻金服、銅板街等為代表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付出的努力的又一次認可。
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的領先態勢一直頗為顯著。在不久前召開的“第四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陳元在致辭時表示,“歷經十余年發展,我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覆蓋支付、信貸、投資、保險、征信等各項業務,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領跑全球,成為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以及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2018年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指數排在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隨著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我國信息技術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也會給予金融科技更多發展空間。”
在另一些研究中,中國的領先優勢更為顯著、更為具體。例如,2018年11月,由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攜手劍橋大學新興金融研究中心、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銅板街共同發布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顯示,七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依次為北京、舊金山、紐約、倫敦、上海、杭州與深圳。而且,在金融科技產業(北京第一,前十占五)、金融科技優質企業數Top 10城市(北京、杭州代表中國引領世界)、金融科技企業融資額Top 10(美國僅占3席,中國占7席,融資額為美國的6~7倍)、金融科技體驗(中國獨占鰲頭,杭州全球第一)等指標上,中國力壓美國,且優勢十分明顯。
這種優勢的來源,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拉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達1.09億戶,而以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占90%以上,也就是說9810萬戶以上。另一方面,監管者“包容審慎”的理念給了金融科技企業積極嘗試、努力創新以滿足巨大需求缺口的絕佳機會。事實證明,這樣的監管策略是完全正確的。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一開始難免會良莠不齊,但最終踏踏實實做事、依法合規、堅定踐行價值觀的企業會脫穎而出。
例如,網商銀行創造的“310模式”,三年間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從170萬家增長到1700萬家,而且該模式已輸出給50家金融機構。再比如,銅板街自2012年9月創立起就以做強財富管理普惠功能為己任,堅守普惠科技的本位,打造了包括智能營銷(星圖)、AI風控(山鷹)、AI安全、AI投顧等在內的智能金融服務體系,創造了精選資產、精準推薦、精制服務、極致體驗的“三精一致”新模式,贏得了極大的客戶口碑。
有理由相信,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領先優勢不僅會持續,還會擴大。首先,傳統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金融科技的作用,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已有8家。這為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其次,監管者也越發重視監管科技,隨著監管科技的深入應用,監管效率和效能都將大幅提升,這將會促進金融科技產業既規范又創新地向前發展。
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