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交通堵塞問題正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頑疾”。
INRIX公布2018年歐美“堵城”的報告指出:若把美國司機被堵的時間成本折算成經濟損失,那么擁堵的“代價”為人均128美元(約人民幣879元)每年損失2874億。無獨有偶,我國每年因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迫在眉睫。
ETC因其自動化高、方便快捷的優勢成為解決交通擁堵的希望。也正因此,很多敏銳的企業嗅到了商機,順勢而為,紛紛加入智能交通“戰局”,而金溢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前因政策紅利等帶來的便利,企業的發展一路順風順水,不管是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還是凈利潤的逐步攀升,都呈現持續良好增長的發展態勢。
然在2017年那個夏天,金溢科技輝煌歷史漸漸畫上休止符。金溢科技財報增速開始向下走,到2018年發布2017年財報使,其營收同比增速為-6.88%,次年營收增速為-3.04%……從2017年上市后至今,營收增速一路猛跌。曾作為“ETC”行業巨頭的金溢科技,“光輝歲月”已不在。
前半生:業績高歌猛進、財務大豐收
2012年到2015年是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也是金溢科技業績一路飆升的時期。
財報數據顯示,金溢科技從2012到2015財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68億元、3.55億元、4.27億元、7.52億元,營收增長率為64.36%;凈利潤分別為4497.80萬、4837.72萬、5779.25萬、1.40億,凈利潤增長率為211.26%。
2012年至2015年金溢科技營業收入、凈利潤呈現逐年大幅度的增長態勢,盈利狀況穩定良好,企業發展走上坡路。
金溢科技能在短短的三年內取得如此佳績,其背后的原因既有時勢的推動作用,也有金溢科技的努力與奮斗。
首先,相關政策帶來的紅利為其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了推動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具有法律保護的政策。比如,2011年4月“十二五”中,相關部門組織編制《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旨在通過加快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建設。2014年先后啟動了全國高速公路ETC聯網工作并成立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管理委員會,協調全國電子ETC聯網運營管理工作……
一系列相關鼓勵和支持政策的發布與實施,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讓智能交通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52.80億元,2012年市場規模317.5億、2013年市場規模412.7億、2014年557.1億;2011年市場規模同比增長了25.21%;2014年同比增長34.99%,2011年到2014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從這些數據可看出,政策的利好因素,推動了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的不斷發展與壯大,為金溢科技營收和凈利潤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次,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水平,增強其競爭優勢。促進發展。為了能夠在激烈市場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金溢科技在經營中不斷提高自身實力與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積累客戶及渠道經驗。 作為ETC行業的領頭羊,金溢科技在智能交通行業上有長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對交通應用場景和用戶的交通需求的判斷上,不斷提高對其深入理解與精準把握的經驗。
第二,形成產業鏈發展。 金溢科技為了使產品能夠形成產業鏈發展,不管是從芯片供應商、模組提供商、整車廠,還是平臺建設商、服務提供商,金溢科技都與其建立著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
第三,增強研發實力。 智能交通屬于AI行業,技術的研發實力影響著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金溢科技為了增強競爭優勢,重視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強產品的技術研發實力。比如,成立了“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及裝備行業研發中心”;擁有完全自主的車路協同系列產品的知識產權;組建由國家特聘專家領銜,業內資深專家組成的高素質高水平研發團隊等等。
最后,不斷拓寬銷售渠道,促進了營收的增長。 為了促進營收的增長,在產品經營的過程中,金溢科技不斷加大銷售費用的資金投入,進而來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營收增長。
數據顯示,金溢科技2012年銷售費用為2330萬、2013年銷售費用3916萬、2014年銷售費用為5246萬、2015年銷售費用為8393萬、2016年銷售費用為6716萬,年平均增長率為188.24%。金溢科技2012年到2016年銷售費用大幅度增長表明,它正積極擴大銷售渠道,重視產品的推行與宣傳力度。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寬與延伸,為營收、凈利潤的增長提供了條件。
后半生:內外交困下“跌跌不休”
開元盛世之后不到三十年,大唐就因“安史之亂”由盛轉衰;經過近5年黃金發展期的金溢科技,在2017年上市后也因某些原因而由盛轉衰,業績表現一路“跌跌不休”。
據悉,2017年營業收入為6.23億元,同比降低6.88%,凈利潤為8779.37萬,較同比下降26.84%;2018年營收為6.04億,同比下降3.05%,凈利潤為1660.99萬,同比下降81.08%;2017年營業利潤為9934.85萬,同比下降28.01%,2018年營業利潤為1612.82萬,同比下降87.77%。2019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45億元,同比下滑3.41%,營業利潤為676.73萬,環比下降71.36%。
一系列數據足以可以證明,金溢科技上市后業績一蹶不振,企業經營狀態整體下滑。
筆者認為導致金溢科技上市后發展跌下“神壇”主要原因有三。
一、市場增長放緩,阻礙金溢科技持續發展
智能交通行業市場的飽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2016年上半年全國ETC聯網工程的基本結束,政策因素對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刺激作用逐漸減弱并回歸到行業正常的增長狀態,制約金溢科技市場規模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大。
相關數據顯示,ETC用戶規模截至2017年底,中國ETC用戶總量約為6046.9萬,同比增長25.24%,2018年總用戶為7656萬,同比增長21.02%;從這兩組數據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從2017年到2018年,ETC的用戶增長數量逐年減少,這說明了行業市場漸漸飽和,ETC市場需求趨于平緩,金溢科技的快速發展的美夢“水落歸槽”。
二、產品競爭激烈,導致金溢科技營收下降
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8年金溢科技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1.23%、49.87%、54.15%、49.30%、46.58%、43.27%、38.39%,從這組數據我們可看出,2012年到2015年期間,金溢科技的銷售毛利率平均指數圍繞在50.23%,但到了2017年、2018年下跌至38.39%;此外在智能交通行業中金溢科技雖是ETC領頭羊,但在ETC領域有實力不容小覷的聚力科技和萬集科技同臺決斗,在基于射頻技術的路徑識別領域更有實力雄厚的中興通訊、航天信息和上海華虹的圍剿,金溢科技的發展四面楚歌,致使營收環比同比下滑。
三、又雙叒叕“丑聞”是影響金溢科技業績下滑的間接原因
2017年上市后金溢科技這家具有東方“硅谷”之稱的科技公司可謂“賺足”了外界的視野,一樁又一樁的丑聞蜂擁而至。
2017年上市后,涉嫌重大財務數據造假,后在監證的調查下,承認為上市準備,財報數據摻雜些許水分。好不容易造假之事稍有平息,“前員工劉敬康的舉報信”這場鬧劇又把金溢科技拉近旋渦,使金溢科技原有的“灰色朋友圈”避之不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舉報”事件發生不久,媒體又爆金溢科技董事長劉瑞發天價離婚案的背后“陰謀”。羅瑞發旗下的深圳市敏行電子有限公司94%的股權歸王麗娟所有,同時享有上市公司金溢科技50%區分的660萬股,其前妻分割“2億”股票,據說此舉被不少人士認為通過離婚來曲線套現或減持......
作為最早進入ETC行業的金溢科技,上市后并非朝著康莊大道發展,業績下滑,企業“丑聞”接二連三,種種事跡,讓不少投資商和合作者望而卻步,對金溢科技未來發展產生質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良性發展。
ETC迎新春天
歷史的發展不是停滯不前的,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也不例外。2019年智能交通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集中投資期,給金溢科技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2019年《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出臺,ETC行業再次迎來發展“黃金期”。《方案》提出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各省份高速公路入口車輛使用ETC比例達到90%以上,同時實現手機移動支付在人工收費車道全覆蓋。從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請批準的車型應在選裝配置中增加ETC車載裝置。該政策的出臺,智能交通行業再次迎來發展“黃金期”。
首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29個聯網省份共有收費站8976個,ETC專用車道18466條MTC車道58707條,混合車道2151條。聯網區域內主線收費站ETC車道覆蓋率為99.04%,匝道收費站ETC車道覆蓋率為95.85%。ETC用戶達到約7068萬,其中客車用戶為6590萬,占ETC用戶總量93%,火車用戶約為478萬,占用戶總量的7%。諸位試想,在原有的相關“ETC”數據的基礎上,ETC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再次來臨,這個發展的契機只會進一步促進ETC行業的大規模發展和擴大。
此外,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規模2017年為1413.81億元、2018年為1640.15億元。目前19個省市公布了智能交通投資計劃,投資金額高達78.05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到1820億元。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規模呈現逐年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寬了智能交通行業的市場空間,為其行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方案》政策的頒布和實施,極大地促進ETC行業的市場規模在不斷地拓寬和延伸,為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前進的動力。
免費安裝“ETC”帶來的效益。
為了加快ETC的推行和普及,2019年5月《通知》提出,全面實施ETC車載裝置(OBU)免費安裝,并增加安裝服務網點。2019年6月起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廣場,為通行高速公路車輛開展ETC安裝服務。預計到2019年底,各省(區、市)汽車ETC安裝率達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車輛ETC使用率達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
近期,金溢科技相關人員也表示,金溢科技最緊迫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推廣普及ETC的安裝和使用,同時大力推進ETC車道系統的改造建設。
ETC免費安裝服務的鼓勵與支持將極大推動ETC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促進金溢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新業務的拓展,為金溢科技發展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智能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及行業市場競爭的激烈,金溢科技為謀求進一步的持續發展,近年來積極擴展發展新業務。比如將企業產品從ETC向智慧公路、車路協同、城市智慧停車、城市交通管理等方向延伸;不斷拓寬城市交通、車聯網的應用場景等。金溢科技拓展的這些新的業務方向,其發展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且金溢科技有長期歷史的技術積累和競爭優勢,金溢科技通過推動新業務的發展來建立新的業績增長點這個前沿的眼光可謂是“明智之舉”,未來企業的發展會是更上一層樓。
微信、支付寶奪食ETC
然在這個什么都有可能發生的年代,給金溢科技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由于競爭的不斷激烈等影響,同時也要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是,替代科技產品問世,ETC面臨淘汰風險
由于互聯網、大數據等的不斷發展,催生了過江之鯽的科技產品,比如RFID電子車牌就是其一。電子車牌(Electron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EVI)是基于物聯網無源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細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種應用。和ETC相比,在未來的交通管理中電子車牌更有優勢,未來電子車牌會成為ETC的替代品,其主要原因體現在三方面。
應用場景更廣泛。ETC只是要實現高速公路的不停車通行,而電子車牌即可應用于交管車輛管理、城市內交通管理、環保限行、道路規劃支撐、涉車小額支付類商業應用等等。
系統更安全。ETC系統安全加密算法是DES算法;電子車牌系統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秘SM7算法,而且車載終端實現防篡改、防拆卸、防復制。
建設成本更低。ETC系統的車載終端最初在300元,目前成本在100元左右,路面識讀設備在10萬/臺;電子車牌的車載終端60元左右(含產品成本、安裝服務),路面識讀設備在5萬/臺。
三方權衡利弊,消費用戶的選擇性可能比較傾向較有競爭優勢的電子車牌,而金溢科技的ETC被取代的可能性程度就會大大加深,這對于以“ETC”為主要經營領域的金溢科技來說是大不利的。
二是,BAT等巨頭降維打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在政策和利益的驅使下,“ETC”這塊美味的蛋糕人人都想瓜分,銀行、支付機構等絡繹不絕地加入ETC戰局。2017年和2018年微信、支付寶推出ETC的相關服務,到2019年7月,支付寶宣布與郵儲銀行聯合推行免費辦理ETC業務,進一步擴張ETC業務。為進一步加強推行步伐,支付寶聯合銀行開通ETC免費申領,并提供設備包郵服務。
除此之外,支付寶與平安銀行也合作辦理ETC,滿足條件的新客戶在活動期間完成任意一筆消費3個工作日內,ETC服務小程序客服會聯系用戶返還100元紅包。微信方面則表示,在微信小程序或城市服務上就能辦理ETC,最快僅需3秒。在微信小程序ETC小助手頁面顯示,目前月辦理量已突破170萬。同時ETC王卡在12個省份享受同行折扣,開通車主會員還能享受加油、洗車等優惠折扣、邀5人辦理返99元的活動等等。
競爭是如此的緊張和激烈,商業大佬入局ETC市場,智能交通市場份額被瓜分,給金溢科技等企業的發展定會帶來很大的沖擊,影響著其快速且持續的發展。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誰能想到昔日ETC龍頭金溢科技上市后業績“節節敗退”?但命運又是眷顧金溢的,2019智能交通行業發展黃金期,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紛紛加入瓜分這塊“蛋糕”,但金溢科技并也沒有坐以待斃,未來金溢科技能否再續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劉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