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網絡上一度被網友們稱為史上最嚴的垃圾管理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最近真是賺足了大家的關注。從7月1日起這個條例已經正式實施。
根據《條例》的處罰規定,對沒有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個人可處50至200元罰款。對單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規定最高可處五萬元的罰款,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范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此外,《條例》還確立了失信懲戒制度,懲處力度明顯加大。
那么垃圾分類,到底怎么分?
根據上海市實行的垃圾分類標準,生活垃圾將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進行區分。
可回收物指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制品、廢金屬、廢織物等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
有害垃圾指廢電池、廢燈管、廢藥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
濕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
垃圾分類在實施過程中總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把上海居民搞瘋了。
干濕垃圾傻傻分不清
在垃圾分類中,你以為的“干濕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干濕垃圾”。干濕垃圾并不是根據含水量來區分的。濕垃圾是指容易復試的生活廢棄物,而干垃圾是指不能放入另外三個類別的其他廢棄物。核桃殼、大骨頭質地硬不容易被腐,也不易被濕垃圾處理器的機器打碎,也會損害刀片,所以成了干垃圾。沒有喝完的可樂這種復合垃圾,就需要先把可樂倒到水槽里,再把瓶子洗干凈,避免污染其他的垃圾,之后壓扁瓶子后放入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類還能夠學,“定時定點”這個問題就很難去適應了。垃圾回收站規定早上7-9點,晚上6-8點。特別是那些花在通勤路上幾個小時的人,出門前垃圾站還沒開門,回來后就關門了,垃圾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是好,一天一天味道越來越重,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選擇垃圾處理器,減少垃圾分類的負擔
垃圾分類在我們生活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記住千奇百怪的垃圾分類規則需要的可不是一般的記憶力,而這些分類規則有些還與我們十多年自以為的習慣大相徑庭,想迅速適應需要費不少力氣。
垃圾處理器是把廚余垃圾研磨,處理成液體(70%是水,與人類排泄物接近),然后再通過下水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得到處理,還可以加工成肥料在循環使用,實現對垃圾處理的簡便化和資源化,能夠做到從源頭杜絕廚余垃圾的產量。
復旦申花垃圾處理器根據中國人飲食文化習慣,對研磨系統離心力、研磨盤的工藝、研磨腔結構進行針對性的研發,研制出能處理芹菜、萵筍、毛豆等高纖維食物垃圾,貝殼、豬骨頭等高硬度食物垃圾,最適合中國飲食結構的廚余垃圾處理器。
不同于其他垃圾,濕垃圾放得太久就會產生異味,還會滋生細菌。而垃圾分類中,最難區分的就是濕垃圾,與其恐懼垃圾處理,還不如入手一個垃圾處理器,消滅垃圾,讓廚余垃圾從下水道走,從源頭上減少濕垃圾產量,打造一個干凈無異味的廚房環境。不僅減少個人負擔,還可以減少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場的負擔。
王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