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29日消息,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對互聯網上發布、傳播謠言信息將被列入黑名單。目前國內已有十幾億網民,所以網絡謠言的危害非常大,甚至會給現實社會帶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此外,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非常快,特別是通過社交平臺傳播,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可能會大量轉發,這種病毒式的傳播非常可怕。
網絡謠言背后存在利益
為何會出現那么多的網絡謠言,除了個別網民無聊、刷存在感的心理,大部分網絡謠言背后都存在幕后操縱者,通過散播謠言來獲得利益。比較常見的就是一些微博、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由于制造高質量的原創內容成本較大,而且見效也比較慢。所以一些運營者通過編造謠言新聞來獲得關注,一旦粉絲數量足夠多時就可以變現了。這類賬號一般都會頻繁發布謠言新聞,只要標題足夠吸引眼球,確實可以快速實現獲利。
網絡謠言為何屢禁不止
打擊網絡謠言最根本的是找到源頭,但這一點確實很困難,實際上不少網絡謠言都是悄無聲息的快速消失了。互聯網信息量十分巨大,很容易被新的熱點內容淹沒,而且這些謠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也很小。相關部門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去追查每個謠言信息的真實性,要追查到最初的發布者比較困難。另外,網絡謠言之所以一直存在,歸根結底還是網絡謠言有很多受眾,比起官方的辟謠,很多網民更愿意相信一些所謂的內幕和小道消息。
如何處罰造謠和傳謠者
首先,必須嚴打網絡造謠者和傳謠者,但是也要根據不同情況加以處罰。如果造謠者和傳謠者都是以盈利為目的,針對這樣的幕后黑手應該重罰,不僅要罰款,還有依法追求其法律責任。而針對一些網民無意間偶然轉發的虛假新聞,完全可以要求平臺封停賬號,這樣已經可以起到威懾的作用了。然后,建立黑名單制定,將那些謠言幕后黑手的真實身份公布于眾。最后,建立起網民投訴平臺,讓全民參與進來,共同打擊網絡謠言。
謠言止于智者,但多數網民都是后知后覺,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很多人只會看個新聞標題和簡介,而不會耗費時間去追究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這也為網絡謠言提供了滋生的溫床。作為一個普通網民,應該學會辨別信息的真實性,不要隨意轉發虛假新聞。
文章由 北京上榜辦公室裝修 http://www.shangbangzhuangshi.com/ 站長原創 轉載保留
一路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