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飛貸金融科技用十年的時間論證了中國小微金融技術在國際范圍的領先性,技術型公司對傳統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先進性不僅可以在中國有發展前景,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其巨大的發展價值。”
飛貸金融科技總裁曾旭暉對話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
7月20日,在吳曉波頻道諾獎得主中國行“未來的超級風口”系列活動中,飛貸金融科技作為首個且唯一斬獲世界銀行和G20共同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最高獎的中國企業,受邀與世界上最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之一、深度研究金融科技領域的201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深度對話,就“金融科技”領域的未來風口做了深度交流。
未來風口:TOB服務開啟金融科技下半場,“能力建設”成關鍵
當前,金融科技作為數字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世界級難題——“麥克米倫缺口”,為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新的驅動力,為金融行業創造了增量價值。飛貸金融科技作為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服務商,其總裁曾旭暉根據經驗指出:“融合正在發生。回歸本源,金融機構做該做的事,金融科技做技術支持,大家優勢互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對此,薩金特教授表示贊同,“如果只靠行政命令,要求銀行把貸款貸給小微企業,這樣的行政手段反而容易加重金融系統的脆弱性。要把貸款貸給合適的人是很難的,這也是以往的金融危機會爆發的一大原因。飛貸B2B2C模式,是值得信任、值得推廣的很好的輔助解決這一問題的模式。”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融科技進入下半場,金融機構將不再局限于上半場對互聯網流量的追逐,而是更注重能力的建設。以飛貸金融科技為例,區別于市面上大多僅僅“一套系統”、“一項服務”的提供,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的輸出以“助力合作金融機構能力自建”為導向,在合作中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將科技、風控、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完成能力轉移。飛貸金融科技也憑此與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北京銀行、華潤信托、通聯支付等多家涵蓋保險、銀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業的頭部企業達成全面整體技術輸出合作。
薩金特教授認為,飛貸金融科技是把幾個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結合在一起,這跟牛頓把多個理論結合,推演出另一個理論是一樣的道理。他評價,“飛貸金融科技的模式在全球都是領先的,我在全球其他地方,沒有看過這種商業模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而且這個模式是非常有未來,有可用性的。”
科技創新讓普惠金融變成現實高效高標準助行業發展
金融科技的本質是科技運用,這意味著金融科技的創新除了需要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更需要回歸科技創新。提及此,薩金特教授認為,“科技有很強的賦能作用。”幸運的是,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出現,加上復雜、龐大的中國應用場景,讓飛貸金融科技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相比國外同行,擁有更優渥的實戰土壤。
據曾旭暉介紹,“飛貸金融科技技術創新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新技術的應用,第二個是風控管理技術的迭代,第三個是大數據AI方面的數據挖掘應用。因為我們只專注做這件事,所以我們的井打得很深。”
據介紹,飛貸金融科技代表性的技術之一是率先在金融業實現容器化應用。因為金融行業有著比其他行業更為嚴格的安全高標準,所以很少有金融科技企業敢在容器化方面進行嘗試,飛貸金融科技在確保高度安全的前提下,率先實現容器化應用,通過大規模的容器化分布式數據庫集群部署開業界先河,實現80%的基礎運維自動化、資源利用率提升10倍、數據庫交付能力提升百倍等。
對于飛貸金融科技的技術創新,薩金特教授評價道:飛貸金融科技提出“容器化管理”,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讓記憶力變得“無限”。技術可以幫助處理無限的、大規模、多角度的問題,這樣就幫助解決了一直比較難解決的普惠金融問題。
基于對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長期觀察,薩金特教授還分析道:“普惠金融在全球已經提出40多年。在中國,飛貸金融科技這類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家,與規模龐大的市場場景美妙結合,讓普惠金融成為現實。”
中國金融科技代表--飛貸金融科技小微金融技術全球領先
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
作為薩金特教授口中“用技術創新讓普惠金融成為現實”的企業,飛貸金融科技還曾獲得國際上的諸多認可,除了是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2018年更是以最高分榮獲由世界銀行和G20聯合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最高獎鉑金獎,成唯一且首個獲得大獎的中國企業。并登上美國《時代周刊》,被稱作是“全球金融科技最佳實踐”。
國際肯定的背后,是更堅定的技術發展戰略,曾旭暉表示:“飛貸金融科技的發展戰略非常清晰,就是持續保持小微金融技術領先性的同時,堅定地將技術成果輸出給金融機構,飛貸金融科技將與這些金融機構一起提高小微金融的可得性、覆蓋面和滿意度。我相信在這方面中國會起到示范全球的作用。”
薩金特教授也認為,“‘巨國效應’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為金融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飛貸金融科技用十年的時間論證了中國小微金融技術在國際范圍的領先性,技術型公司對傳統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先進性不僅可以在中國有發展前景,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其巨大的發展價值。”
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