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 | 韓志鵬
嚴強已經數不清自己是第幾次為快手“站臺”。
7月23日,北京已入酷暑,站在舞臺上的嚴強身著黑色Polo衫,左手緊握話筒,指著身后“雙10計劃”圖,向臺下“老鐵們”娓娓道來快手的商業化野心。
據了解,“雙10計劃”致力于快手創作者變現,第一個“10”是創作者通過“超級快接單”獲得的10億級別分成,第二個“10”是創作者投放廣告獲得的10億級別分成。
道出這一計劃的嚴強或許會想到,2018年盛夏,出身阿里的他接棒快手商業化,在團隊整合、平臺搭建等維度加速了快手商業化進程。
這一年,被快手視為“商業化元年”。
在快手的商業化元年,其相繼發布扶持商家的“麥田計劃”“福苗計劃”,并推出首屆“快手電商節”,快手顯然是在提速商業化。
當然,身處短視頻戰場,商業化最顯功力。
過去的一年,抖音強勢崛起,快手昔日的王位岌岌可危,外部技術變革又催生出更多競對。面對重重挑戰,快手要一改“佛性本色”,“加速度”將成為快手的主旋律。
這將是快手“生死存亡的時刻”,當行業挑戰層出不窮、內部難題頻頻顯露之時,快手祭出快攻法,伺機等待“反殺”時刻的到來。
商業化變奏
6月22日,周六,快手園區W座的星巴克大門緊閉,這是家專門為快手員工服務的星巴克,但在它身后的快手大樓,早已有員工進進出出。
這家星巴克還沒為快手首個周六工作日做好準備。
三天前,6月18日,宿華、程一笑發表內部信,為快手立下“2020年春節沖刺3億DAU”的死命令。一向低調的快手,很少這樣大張旗鼓喊出小目標。
雖是小目標,但卻帶來大改變。有快手員工透露,公司目前工作制變為“早九點半到晚九點半”,另據快手內部人士爆料,有的部門已實行996,有的部門實行大小周。
顯然,快手已進入“戰斗狀態”。
當然,“全面開戰”的快手不止有3億日活小目標。在內容層面,快手宣布要在未來一年扶持10萬優質創作者,覆蓋超20個垂類;在產品維度,剛剛接棒A站的文旻要讓AcFun“煥然一新”。
更關鍵的是,快手也立下了新的商業化目標。嚴強表示,快手2019年的營收目標要在原有百億元基礎上增加50%。
據了解,快手2018年總營收約為200億元。
可見,無論用戶數據還是內容規模,快手真正要觸達的是變現本身,在一路加速跑的過程中,快手必須突破原有的佛性節奏、全面出擊商業化。
于是乎,快手開始全方位“換新”。
首先,在商業化進擊路上,快手需要“新鮮血液”。目前,原百度大客戶部總經理陳志峰、原愛奇藝信息流廣告負責人張海鵬相繼加盟快手,他們都是商業化領域的老將。
快手要改變,要突破商業化的天花板,這些新高管的加盟或許也能帶來新視角,成為快手前進道路上的指路燈。
其次,新高管帶來新氣象,但快手也與之匹配了新“任務”。
提出3億日活目標之后,快手的計劃層出不窮。例如開篇所述的“雙10計劃”,以及連同發布的快手“光合計劃”,其旨在開放百億元流量來扶持10萬創作者,同時與更多MCN和自媒體等專業內容機構合作,在年內至少連接2000家專業機構。
毋庸置疑,“光合計劃”劍指內容。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快手全年新增3000個粉絲超100萬的賬號,平臺上入駐機構超800家,賬號總數約8000個,粉絲關注量超18.5億。
當然,快手不僅要把內容做大,還要把內容做細。據“光合計劃”顯示,快手扶持的內容創作者將覆蓋美食、時尚和二次元等20個垂類,包括推動二次元平臺A站的“復活”。
此外,快手還推出“媒體號UP計劃”,加強媒體內容運營和流量扶持,將幫助至少1000個媒體號實現私域流量變現。這是快手在大舉發力媒體類內容。
同時,快手還決心將“游戲內容”養育成一棵參天大樹??焓中紝⑸暇€游戲內容聚合頁,并推出“游戲創作者扶持計劃”,在今年計劃引入500個頭部游戲創作者。
截至目前,快手游戲視頻日活達5600萬,移動端游戲直播日活用戶3500萬,超過斗魚虎牙之和。(截止6月,虎牙日活1100萬,斗魚日活1500萬)
這一數字甚至引起了投資人和圈內主播的騷動,就連在美參與上市儀式的斗魚高管也被問及來自快手的挑戰。
對游戲直播平臺而言,快手是在不同維度跑出來的一頭洪水猛獸。
可見,快手正在大力扶持創作者,精耕細作好內容,進而吸引真實用戶,盤活流量的大水池,將其導向交易的活水渠中。
所有這些均指向一個目標——商業化。顯然,提速在即。
快手在“雙10計劃”中推出“超級快接單”,這一新業務旨在利用AI算法技術,為內容匹配最合適的廣告品牌,有力連接創作者與廣告主,讓平臺與用戶共享收益。
而針對電商業務,快手推出了新的分傭制度。
此前有媒體報道,快手小店抽傭僅為1%,但在7月20日之后,這一局面將不復存在,快手將推出新的抽傭比例,對不含推廣傭金的商品收取成交額的5%,對含有推廣傭金信息(包括有贊、拼多多等)的商品收取服務費50%。
大幅提高外部渠道抽傭比例,快手電商顯然不想淪為外部平臺的“流量嫁衣”,更不能讓用戶交易數據大面積外流,想必快手將會繼續發力“快手小店”的建設。
可見,發力廣告和電商,快手的目標是盡快拓展盈利單元,在直播業務之外尋找到更為發達的營收根系,讓整個商業化大樹繁榮起來。
然而,快手的商業化故事才剛剛開場。
除內容、商業化等發力點之外,快手的新招不斷,包括內測10分鐘長視頻、上線社交產品“歡脫”與段子類產品“笑番視頻”、密集召開各類閉門會與媒體溝通會等。
顯然,沖刺商業化之路,快手需要“全面換新”。
想實現新目標就要拿出新狀態,快手通過換新“高管”、升級內容,為流量變現打好地基,進而不斷提速商業化。況且,當抖音這類巨頭都在疾馳前進時,快手必將變奏。
變奏背后,快手祭出快攻策略。
快手之快
在透視快手加速策略之前,不妨先梳理下快手近期提出的目標。在“3億DAU”的目標之外,快手還提出包括扶持優質創作者、提高營收等小目標。
串聯起來,這些目標其實處在一條鏈路上。沖刺日活就是為了獲客,為了“抓流量”;深耕內容是為了激活用戶、留住用戶,在快手語境里可以理解為“構建老鐵生態”。
同時,在用戶規模擴大且根基穩定之后,快手要不斷實現流量“變現”,進而固守原有的用戶優勢,否則隨著用戶的持續流失,快手商業化的難度也會隨之提高。
不難理解,快手還是在發力“抓流量-老鐵生態-變現”這條鏈路,這也代表著快手在獲客、留存和變現上必須達成的目標。
因此,快手若想加速商業化,流量也得足夠多、足夠活躍。以此為原點,快手就要率先找到“抓流量”的利器,解決獲客問題。
內容突圍是一個可選項。
官方數據顯示,快手2018年短視頻庫存80億條,在全品類內容中,“生活類”以28%的占比位居第一;其次是“小姐姐”,占比11%。另據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斌透露,快手前100名大V中有70名是抖音用戶。
可見,快手內容蛋糕很大,但無論生活類還是美女類,涵蓋范圍包羅萬象,內容本身缺乏細化,且同質化嚴重,快抖二者的內容都在趨同。
在這個邏輯之上,快手也在著手解決內容泛化的問題。例如,快手引入MCN、扶持媒體資訊和游戲視頻,都是在不斷精耕細作內容,提高內容本身的專業度與垂直縱深度,以此來聚攏忠誠用戶。
更重要的是,快手在“借力”上有了新的變化。
日前,微信朋友圈已解封快手視頻分享鏈接,這是自微視之后第二個被微信解禁的短視頻應用,這也意味著快手將獲得來自微信的規模級外部流量支持。
顯然,快手突破了這一層屏障,有了微信這一盟友。
此前,騰訊曾領投快手3.5億美元融資,對騰訊而言,當它的短視頻產品矩陣“難起波瀾”之時,其自身想在短視頻領域有所突破,快手或許能是位好幫手。
再試想,如今短視頻賽道中的真正巨頭是字節跳動,騰訊坐擁文娛帝國卻難以后來居上,快手擁有重量級產品但缺乏生態對抗力。如果騰訊與快手能強強聯合,短視頻賽道或將再起一顆巨星,行業競爭態勢會更加波譎云詭。
“快手+騰訊”的雙料組合值得期待。
可見,通過內容與外部扶持的雙重力量,快手要不斷拓寬獲客方式,擴大流量規模,在不斷實現小目標的路上推動用戶快速增長。
當然,觸達用戶僅僅是第一步,快手真正要實現的是讓流量產生價值,這就得看快手如何經營流量、培養用戶粘性,讓整個流量池活躍起來。
因此,快手依然在建構“老鐵生態”上發力。
和抖音大力扶持MCN不同,快手信奉“公平普惠”原則,平臺不做流量傾斜,用戶可以自由創作、自由觀看,每位老鐵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而想要持續維系這種社區關系,快手要不斷點燃他們的創作火焰與消費熱情。
簡言之,快手要激活老鐵。
為此,快手向創作者開放流量,同時開放“創作者中心”,用于數據管理和商業結算。此外,快手也讓創作者看到了商機。官方數據顯示,快手粉絲量超10萬的電商作者月均收入5萬元;今年618,快手創作者獲得了超6000萬元的分成收益。
可見,快手借助自身社區優勢和創作者服務板塊,讓老鐵們感受到正向反饋,并且其再通過直播帶貨這類方式,讓創作者享受豐厚的物質回報,激發用戶忠誠度。
這是通過心理和物質的雙重激勵來“點燃老鐵”。
“老鐵生態”的精髓在于,直播商機激活了老鐵們的生產熱情,他們再通過持續創作內容聚攏粉絲,激活其余老鐵的消費欲望,提高創作者收入,實現交易閉環。
這就是快手想打造的“老鐵生態”。
在這一生態之下,快手通過前端抓取流量,同時激活用戶作為“創作者+消費者”的雙重身份,構建“老鐵共建”的社區環境,強化用戶粘性。
從“抓流量”到“老鐵生態”,快手以內容社區為軸承,運轉起整個流量發動機,并在加速過程中被不斷點燃,這是快手前進道路上的強大核動力。
最終,這臺發動機會將快手導向商業化。
目前,快手已擁有直播業務,此外,電商直播也初見成效,但電商距離成為主力盈利單元還需時日。游戲層面,快手仍致力于生產內容,暫未通過游戲產品盈利。
因此,廣告也是快手另一大商業突破點。
開篇所述的“雙10計劃”正是圍繞廣告來做文章,除“超級快接單”之外,快手也在開放商家號,鼓勵品牌、中小商家入駐,實現長期營銷管理,并且提供信息流廣告、話題標簽頁和作品推廣等服務產品。
但目前,快手首頁瀑布流的數十條內容中才夾帶一條廣告,且點擊后才能播放,廣告效果并不出眾。
可見,快手廣告業務還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如前所述,快手擁有流量發動機,而只有將它們導向交易環節,沉淀用戶消費數據,跑通商業閉環,快手才能形成持續運轉并推動自身前進的“終極引擎”,這也是快手提速的關鍵所在。
快手要變快,這臺引擎就得被不斷點燃。
不過,引擎也需要休息,需要保養,一家企業同樣如此,往往速度也和問題并存。
速度與問題并存
首先,缺少產品生態,是快手暴露出的第一大短板。
顯然,快手在商業化變奏的策略中,“抓流量”是快手的重要環節。即便是擁有2億日活的快手仍在繼續做大用戶上下功夫。但是,從產品維度看,僅靠一款主App的快手其實難擔重任。
移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老產品用戶下滑,新產品用戶難增長,各家平臺都在穩固老產品用戶規模,并通過推出新產品實現流量的“新老互動”。
使出這一招,用戶增長雖依舊不快,但流量生態相對穩固。
以字節跳動為例,在今日頭條和抖音之后,其又相繼推出電商、游戲、社交等垂類產品,涉足金融、教育等細分領域,致力于從娛樂、知識獲取、實體消費等層面滿足用戶不同階段、不同場景的需求。
最終,平臺想讓用戶在自家生態里“轉圈”。
快手也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從2018年至今,其相繼上線約13款產品,涉足游戲、社交等領域,同時還包括收購A站并優化A站的產品體驗與功能。
快手的新產品尚需成長,主App之外還需一條產品大腿,至少構建起像字節跳動旗下“今日頭條+抖音”這樣的產品雙輪,這都是快手在產品維度面臨的現實難題。
由此可見,快手一直不遺余力地進行產品突圍。
快手要破局的不止產品矩陣,商業化的提速問題自然也包括在內。在經歷短視頻戰場的攻城掠地之后,各路玩家都守住了一片領土,接下來,快手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耕作好這片領土,并構建起一座“商業化城堡”。
因此 ,“找對路子持續變現”才是正解。
先從直播業務說起,這對快手而言不僅是商家與平臺的變現工具,也是老鐵之間“維系感情”的重要樞紐,直播成為快手維系社區體系的重要環節。
簡言之,直播映照出快手的“老鐵底色”。
再進一步,快手老鐵背后是一抹濃重的娛樂底色,再加上“下沉市場”與“普惠社區”的標簽,這構成了快手獨一無二的基因,也讓直播成為最適合快手的商業化路徑。
類比抖音,由于其一出場就是靠“重資本+重運營”的方式前進,聚攏的多是一二線城市人群,產品本身商業化價值高,各類炫酷廣告成為抖音主流的變現模式。
反觀快手,如果其首頁大肆推動信息流廣告,必然有損用戶體驗,更關鍵的是損害快手積淀下的社區基礎。況且,快手尚不具備大面積開展商業化的團隊基礎。
顯然,快手的廣告變現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此外,快手發力直播帶貨,嘗試通過自建快手小店來突破電商業務,但電商建設非一朝一夕之事,其中涉及到供應鏈建設、商家后臺搭建等多個環節,這并非文娛平臺快手所能hold住的。
到目前為止,快手仍主要依靠“老鐵生態”,借助直播帶貨來試水電商,離大規模變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意味著快手在電商道路上仍有一場馬拉松要跑。
可見,無論產品布局還是商業化抉擇,這是快手前進道路上遇到的真實挑戰,也是快手必須回答的兩道命題。
時間不等人,在快手加速跑的過程中,難題必須被迅速鏟除,一旦被擱置,其積蓄下的隱患將不斷放大,這或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影響快手的前路。
問題并不止于此。
在團隊維度,提速意味著快手高管和工作節奏都將有所改變。因此,在整體戰略提速的狀態下,團隊磨合、組織協調等能力都將面臨挑戰,這也是考驗快手對企業管理本身的“熟練度”。
管理之外,作為短視頻賽道上的頭部平臺,快手面臨更大挑戰在于:5G來了。
面對5G可能帶來的短視頻大爆發,抖音、騰訊早已聞風而動,前者宣布10億流量扶持Vlog,后者上線時長10分鐘以內的“火鍋劇”,而各路巨頭都在涌向這條賽道。
這之中,快手又有何表現?5G技術的到來,視頻將是第一個落點,那么快手在5G上的布局是否做好了準備?
5G對視頻的影響不止于內容本身,教育、知識付費等與視頻高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將迎來爆發,諸如VR、AR等硬件生態也會更為豐富。
這將是一場大變革。
顯然,變奏與提速已是快手的無二選擇,但速度有時是把雙刃劍,加速奔跑有時也會濕了鞋,產品矩陣構建、企業商業化基因這些問題還在困擾著快手,技術變革也如虎狼般追趕著快手,這些難題需要不斷地逐個擊破。
毋庸置疑,面臨著內外部的變化,快手這部短視頻快車已經進入了“攻堅”時刻,在挑戰和機遇并存,速度與問題并存的路上,在關鍵節點上,迎接快手的是否是“反殺”的希望?我們需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抖音快手,終有一戰》,來源:網易科技
IT老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