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二胡的二三事之前的曬單中有個我曬的箱子跟我寶貝二胡的合影,有值友說是因為二胡才點進去的,然而里面并沒有一句提了二胡,所以覺得正好最近有時間可以跟大家交流下我自己的愛好——二胡。由于鹵煮之前的論文寫了二胡的近現代改革,所以也參考了不少的文
關于二胡的二三事
之前的曬單中有個我曬的箱子跟我寶貝二胡的合影,有值友說是因為二胡才點進去的,然而里面并沒有一句提了二胡,所以覺得正好最近有時間可以跟大家交流下我自己的愛好——二胡。
由于鹵煮之前的論文寫了二胡的近現代改革,所以也參考了不少的文獻和書籍,關于二胡的介紹,大體就分為以下兩個部分去寫:
本文會介紹一下二胡然后再寫一下二胡的購買的一些注意事項。有什么不對的還希望各位值友多多指正。
一般人來說對于二胡的最初的印象就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還有就是歡快的《賽馬》,這兩首膾炙人口的樂曲在民間廣為流傳,特別是二胡演奏者的形象也是定格在舊社會的那種環境下:秋風蕭瑟的街頭,骨瘦如柴的一個人穿著長衫席地而坐,帶著墨鏡、手里拿著一把破爛不堪的二胡拉著,前面還放了一個裝著幾個零錢的破碗。
攝于無錫二胡映月廣場
這種觀念可以說是到現在都沒有很大的轉變,鹵煮在南昌讀書,在南昌的各大地下道都有這樣謀生的人群,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駐足,盡上自己的綿薄之力,還跟別人開玩笑說這是我同門。其實二胡真正的正規發展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遠沒有西方的小提琴那樣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成熟,二胡的發展跟我們國家一樣,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每一步都是穩扎穩打,腳踏實地的走向成功。
在第一篇的二胡初次見面說一下二胡這件樂器的歷史源流吧。
二胡在最初的時候并不叫二胡,也不是現在的這種樣子,它最初源于唐代的一種樂器叫做奚琴,對歷史有了解的值友一定知道在唐代的時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有一個奚族,這種樂器就是這個民族常用的,而一般稱呼游牧民族都會講“胡人”,所以這種琴后來也慢慢的改成了胡琴了。這個時候的琴聲音尖銳,用的制作材料多為竹制,特別是弓子使用的就是竹片,所以拉出來的聲音尖銳,很刺耳,所以欣賞性并沒有很高,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而現在奚琴這件樂器在棒子國里還是有使用的,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中國最傳統的優秀文化都沒有在我國很好的保留下來,反倒是周圍的日本、韓國將我國的各個時期的文化保留了下來并且傳承了下來。所以有時候看到日韓的那些古典文化都是一種暗暗地心痛哇。
扯遠了,爆個奚琴的圖吧,雖然也是別的扒過來的,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
三位一體
由于當時二胡的(姑且叫這個詞,這一稱謂差不多到了十九世紀才這樣叫的)聲音真的沒有那么好聽,所以一直都沒有受到重視,也只處于伴奏的地位,所以也沒有很多曲目流傳下來。而且二胡演奏者的地位也不高,特別是我記得電影《梅蘭芳》中,十三燕死之前跟梅先生講了說唱戲的自古都是下九流的行當,高度印證了舊社會中人民那種守舊的階級觀念。下九流跟士農工商一樣是存在于舊社會的舊觀念,但是一直到現在還是影響著人們。【新技能GET:下九流:一流戲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龜,五剃頭,六擦背,七娼,八盜,九吹灰。】
包括廣為認知的阿炳華彥鈞也是道士出身,。所以二胡的地位在當時的民族樂器中屬于不太受人待見的,遠不如一些樂器,比如古琴,竽,琵琶等等。這個地位的改變一直到民國時期才有了慢慢的改變。
來幾張阿炳故居的圖,當時去專門為了論文跑到無錫去看了很多地方,留下了不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映像、圖片資料,真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誠不欺我啊
阿炳行街
阿炳曾使用過的琵琶(復制品)
二泉映月曲目所講的地方
阿炳與董彩娣
現在二胡的樣式已經是經過不少的二胡演奏家和制琴師的共同努力以后的結果,比較符合人體工程學啦等等各種科學,而且二胡的地位也是從伴奏樂器走向了臺前,成為了民族樂器中具有獨特風格韻味的一件樂器。現在學習二胡的人不在少數,專業的也有,業余的也有,在各個廣場、公園隨處可見拉二胡的老大爺,說明這件樂器的受歡迎程度還是很高的,下面就進入主題了,說一下二胡選購的注意事項和一些二胡購買的貓膩為了這個我還專門去了二胡的琴場 感覺自己有點拼啊。
說二胡選購,就必須說一下二胡的一些價值提現的地方了,上圖可以看到二胡的一些基本的構件。一般來說選購二胡的時候主要看的就是琴皮、木質這兩個,其他的構件的外形區別都不是很大。
就與琴皮來說,現在市場上一般分為蟒蛇皮和仿生皮,以蟒蛇皮為佳。蟒蛇皮里面也有很多區分,比如琴皮的松緊程度,鱗片的大小,琴皮的厚度這幾個方面。一般來說一把新的琴聲音應該是比較尖銳(姑且就是這個詞了),這種聲音就說明蒙皮的時候功夫做到位了,沒有松掉,蟒皮的脂肪層也去掉了,這一層如果不去掉會讓整個皮子失去應有的彈性而導致琴聲音不佳。現在蒙皮的工藝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化程度高,適用于低檔琴的制作,追求量產,還有一種就是工藝比較復雜,適合中高檔的琴制作。下面的圖片是我在琴場實地考察得到的 區別還是挺大的,這些蟒皮多是從緬甸等地方有**有進口過來的,一張皮子也就只能出幾個琴需要的料子,剩下的都當作下腳料賣給做腰帶的了 ,感覺這個才是真皮的!
半機械蒙皮
手工蒙皮
說完了琴皮再說說木頭,二胡的木質是決定音色的比較重要的因素,現在二胡采用的一般都是老紅木,烏木,酸枝木,紫檀,最近手串什么的炒得很火,其實二胡有的也是用紫檀做的,二胡用的紫檀一般分為一號印度小葉紫檀和二號非洲檀,兩者的差價在兩三倍左右,所以二胡銷售里面的水分也是很大的。用來做二胡的印度小葉紫檀的木料都要一兩萬,再加上手工琴皮等等一般市場價都在3W起,在琴場也聽說有壕用黃花梨木做琴
壕的世界誰能懂!
我去的這個琴場屬于規模比較大的,一般的木料都是放置幾年自然風干以后再使用的,一般的小廠是受不了這個資金要求的。當時去的時候看到這個木料我都驚呆了 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外帶講一句鹵煮的琴買的時候我老師跟我說什么你這個是印度小葉的啪啦啪啦一大堆,等我去琴場實地看完以后知道我這個琴至少給我黑了5K大洋 說好的為人師表呢說好的師德呢
二胡的幾班價值點說完了,就說一下二胡選購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把,現在購買二胡基本上都是通過兩個渠道:一是通過琴行等實體店面去購買,二是通過X寶等網絡渠道購買。這兩種渠道都是有利有弊,就讓我們看一下里面都有什么道道。
實體店購買
這里說的實體店一般來說都是琴行,大小琴行一般來說都有二胡,價錢也是從幾百塊錢到幾千塊錢不等,到這些地方買琴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性價比不高的心理準備,因為琴行最大的贏利點就是在于賣琴,各種琴都是暴力,一般一把五六百的二胡賺一半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這個是琴行買琴的弊端,但是在琴行買琴最大的好處就在于你可以實實在在的看到琴,可以現場拉一下感受音色,摸摸琴皮感受一下松緊度,這個是網絡買所不能做到的。如果能找到專業的就能在琴行的琴里面挑選一把合適的購買,如果有熟人還能打個折
優點:能看到琴,很大程度能保證質量;缺點:價格偏高,有時候性價比不高。
網絡購買
現在網商的便捷程度已經超乎人的想象,網上現在似乎已經可以解決一切生活需要了,樂器在網上購買也已經不是天方夜譚了,網上各種打折信息,什么399包郵二胡還送三件套什么的都很常見。網上的價錢固然很便宜,但是像上面說的你不能實實在在的看到你要買的這一把琴,甚至說網上放的圖片都不是你拿到手的那一把,現在一些高檔琴的銷售往往還會放上一段這把琴試音的視頻或者音頻,大大提高了在網上的識別度,但是中低檔的還是只能通過與賣家溝通才能得到,這個就是在網上的弊端。
優點:價格便宜,選擇性很多;缺點:不能深入的了解琴的性能,可能會拿到劣質琴
我在考察的時候就遇到了網商到琴場拿琴的場面,一般網上拿的琴成本在兩三百到一千不等,而且不會挑選很好的琴。因為越是好的二胡越不會刷漆,講求的是原木的音色,一些性質惡劣的(我當場看到)會在琴上涂抹鞋油以遮蓋不好的木紋,以達到以次充好的目的。
綜上所述:你想買琴的話,自己一定要做好功課,到店里買的時候殺殺價,如果有熟人那就更好。在網上買的時候盡量選擇知名品牌,二胡的大品牌有敦煌,星海什么的,這些都是量產的琴,能保證音色處于一個中等水平,如果對于音色有追求的建議選擇一些樂器社做出來的樂器,這些小作坊一般都是定做的,以質量取人,往往這些的性價比更高。
這篇就先寫到這里了,斷斷續續的說了下姑且算為二胡簡介的東西吧。畢竟一千多年的東西了,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講到。值友們有更可講的地方可以在評論里或是私心告訴我,讓我的知識儲備有個更好的提高吧。
陳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