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戶10斤米10斤面!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石家莊市國際城小區(一二三期)業委會為2000多戶業主發放超過40000斤米、面終于發放完畢,業委會的成員們也長舒了口氣,看到高高興興來領取米面的居民,大家都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小區居民喜領福利
小區居民喜領福利
2月20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批米、面被領走,福利發放工作終于告一段落。業委會成員之一的洪旗說,福利發放從年前就開始了,是從小區公共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為居民們購買的。超過40000斤的米、面,統計、運輸、發放工作量很大,這些工作都是業委會成員擠出時間來義務完成的。
洪旗說,平時居民工作忙,對小區公共事務關注較少。組織這次福利發放,也是為了讓業主知道:“我們有公共收益了!”以此來喚起大家的維權意識,希望大家關注、支持業委會工作。
地上車位費、廣告等收入
歸業主共有
根據小區業委會公示的小區公共賬戶收支半年報(2021.7.1—2021.12.31),小區收入項包括“天天一泉”“分眾電梯廣告”“地庫廣告”“會所出租”“燈箱廣告”和“地上固定車位費”,共304092.19元。
業委會成員介紹,公共收入三成歸物業,七成歸入小區公共賬戶,用于小區公共支出。比如去年國際城(一二三期)就增加了車牌識別系統,增加了公共區域高清攝像頭,這次給大家發的米、面也是從公共賬戶中支出的。
業委會的9名成員都是熱心社區公共事務的居民,他們不拿一分錢工資為大家服務,有時甚至還要貼錢,近年來陸續將公共收益從物業公司手中一項項收回。
期待更多業委會成立
業委會主任趙濟芳說,本屆業委會2018年成立后,就著手收回公共收入,但因觸動了物業利益,最初物業公司根本不理會他們。
為此, 趙濟芳等人吃透了《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等法律法規,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在2020年組織了物業改選,解聘了原物業,改選新物業。
業委會成立以及回收公共收入過程中,業委會成員都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心血,但仍然有不被理解的情況。“有的人冷言冷語,懷疑我們是為了個人利益,我一度也曾經灰心過。”業委會成員洪旗說,但后來大家還是互相鼓勵著堅持下來。
業委會開設了小區公共賬戶,由物業和業委會共同監管。2021年,業委會用公共收入給小區安裝了車牌識別系統,規范了停車秩序;將原有的模擬信號攝像頭更換為數字高清攝像頭,之后小區盜竊、劃車等事件少了,節約了警務資源;還拿出部分收入用于修補破損區域,讓小區環境更好。物業服務不到位的地方,業委會還會給物業發“整改通知函”。
“單個業主在物業公司面前處于弱勢地位。而業委會的存在,能夠制約物業公司,使得其必須通過優質服務得到業主認可,否則就會被換掉。”趙濟芳說。
《民法典》第282條中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同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屬于業主共有。
國際城業委會成員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們城市還有很多小區沒有業委會,公共收入不透明,可能被物業公司截留。而業委會可以將公共收入監管起來,用于小區“自我更新”造福居民。小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期待我們城市更多的小區可以成立業委會,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來源:石家莊日報
責編:房淑婧 蘇浩軍 陳兆月
編輯:馬健雯
李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