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作者:楊萬鳳,貴陽中醫學院;謝薇,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內容來源: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摘要:消渴目病在西醫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DR早期癥狀具有隱匿性,發展至晚期又難以逆轉,是青少年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從辨證分型和治療
本文作者:楊萬鳳,貴陽中醫學院;謝薇,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護理部。內容來源: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摘要: 消渴目病在西醫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DR早期癥狀具有隱匿性,發展至晚期又難以逆轉,是青少年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從辨證分型和治療現狀入手,對消渴目病氣陰兩虛型相關研究進行總結。
關鍵詞: 消渴目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氣陰兩虛型; 辨證分型; 中西醫結合護理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syndrome
YANG Wanfeng1, XIE Wei2
(1.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Department of Nursi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The diabetes-induced eye disease is also named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in western medicine. DR, with obscure symptoms at early stage, is the main cause of blindness in adolescents and influential factor of the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ed studies o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syndrome, and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utcomes from the asp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diabetes-induced eye disease; diabetic retinopathy;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syndrom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DM)中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可引發眼視功能損壞,疾病發展到晚期會造成不可逆損傷。約99.00%的Ⅰ型DM和60.00%的Ⅱ型DM患者在病程超過20年時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在失明患者中,約85.00%由DR引起。國外研究顯示全球DM患者DR的患病率達35.00%,年齡10~25歲的DM患者,無論何種類型,病程10~12年超過50.00%的患者都出現DR,它已成為工作年齡人群排行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古騰堡健康研究得出德國DR患病率21.70%,與最近主要來自亞洲國家調查的相比,最低患病率數據為印度(17.60%)和阿拉伯次大陸(19.00%)報道,根據洛杉磯拉丁裔眼病研究院發現,DM病程每增加1年,DR的患病風險就會增加8.00%。國內研究顯示,2010年6月—2012年4月,某地區DR患病率27.42%,2011年9月—2013年5月在某醫院體檢中心檢出20~75歲DM患者中DR患病率為21.32%,2013年6月—2014年6月某市地區的Ⅱ型DM患者中DR患病率為25.00%,可見中國DR患病率相對較高。DR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已成為一個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顯示,DR病程<5年以陰虛燥熱型的單純期最常見,病程5~15年以氣陰兩虛型的單純期和增殖早期最多見,病程>15年以陰陽兩虛型的增殖期患者多見。DR早期癥狀不明顯,臨床以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型多見,氣陰兩虛型出現較早且最多見。本文從辨證分型和治療現狀這2個方面入手,對消渴目病氣陰兩虛型的相關研究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分型辨證
目前DR還沒有系統的標準分型,其中氣陰兩虛型向陰陽兩虛型轉化是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氣陰兩虛型出現較早,且最多見。 張亞欣 等選104例Ⅱ型DR患者進行臨床證候學研究,得出證候頻率的出現依次為氣虛證<濕熱證<氣郁證<陰虛證<血瘀證<痰濕證,證候分布上正虛主要是陰虛、氣虛,標實主要是痰濕、氣郁、濕熱血瘀,證候的演變符合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陰虛貫穿疾病的始終。劉芳芳對388例Ⅱ型DM進行證型分布研究,得出氣陰兩虛型>痰瘀阻絡型>陰虛燥熱型>肝郁氣滯型>陰陽兩虛型。侯宇輝,魏瑩對200例非增值期DR患者行證型分布規律,得出常見證型為陰虛+氣虛+痰濕,陰虛+氣虛+血瘀,陰虛+氣虛+氣郁。黃海寧研究佐證了臨床上氣陰兩虛型最為多見。王潔和楊志新得出證候頻率依次為陰陽兩虛型<濕熱困脾型<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
2治療現狀
2.1中藥內服
2.1.1益氣養陰法中藥內服: 接傳紅和高健生用密蒙花方對非增殖期消渴目病患者(氣陰兩虛型)124例進行干預,結果治療前后患者的眼底病變、視野平均敏感度、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圖均較治療前改善,說明密蒙花方對消渴目病氣陰兩虛型患者治療有效。孫高幸用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非增殖期消渴目病(氣陰兩虛夾瘀)128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1.87%,視力、黃斑厚度較治療前明顯好轉。鄧軍萍等將密蒙花和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治療,結果中醫證候總有效率80.00%,提示可改善消渴目病患者視力及眼底病變。羅丹和徐云生用糖絡通顆粒對非增殖期消渴目病患者30例進行干預,結果治療前后視力及視網膜改善明顯(P<0.05),總有效率81.67%,且不良反應少。馬宏杰采用雙參明目片對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氣陰兩虛)60例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對NPDR眼底病變、視網膜血液循環有改善作用,能有效防治NPDR。
2.1.2益氣養陰兼活血化瘀法中藥內服:顏家朝對25例消渴目病患者(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證)用丹芪化瘀方治療,結果丹芪化瘀方能改善消渴目病眼底病變,療效優于糖脈康顆粒組(P<0.05),并能降低HbAlc、CRP的水平。吉鵬用參葛丸治療單純性DR患者24例(氣陰兩虛、血絡瘀阻),結果治療組改善中醫證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方組在治療眼底微血管瘤、滲出、出血面優于對照組。王琴用鹽酸二甲雙胍片聯合杞菊地黃丸治療消渴目病患者(氣陰兩虛型)55例,結果得出治療后實驗組眼底出血、微動脈瘤、視力、黃斑水腫狀況均比治療前改善明顯(P<0.05),說明鹽酸二甲雙胍片聯合杞菊地黃丸治療氣陰兩虛型DR效果明顯。蕭韻健用渴絡欣膠囊治療非增殖性DR患者(氣陰兩虛兼夾血瘀證)23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96%,治療組在提高視力、降低眼壓、減少微血管瘤數、降低血管滲漏范圍、對眼底視網膜血流學改善較對照組明顯(P<0.05)。楊瑾對非增生性DR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得出氣化瘀中藥在改善視力、眼底循環障礙、臨床癥狀及消除黃斑水腫方面效果顯著,李桌等也得出同樣結論。熊靜用中藥處方(益氣養陰活血利水法)對單純型DR(氣陰兩虛、血瘀絡阻證)20例進行研究。李豫自擬益氣養陰化瘀通絡湯加減治療消渴目病患者26例,總有效率為85.00%。以上中醫藥治療大多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同時兼有滋腎養肝、強健脾胃、護肝養肝等功效,對改善患者不適,療效明確。
2.2中醫外治法
2.2.1針灸療法: 趙軍選取用針灸治療消渴目病的168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主穴主選足三里、膈俞穴、脾俞穴、胰俞穴;配穴選肝俞穴、神門穴、中脘穴、然谷穴、神門穴;也可按陰經、陽經選穴,陰經穴選三陰交、尺澤;陽經穴選脾俞、脾俞、足三里;灸法選關沖、然谷、水溝、太沖、太溪、陽池、腎俞,結果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3.30%。
2.2.2穴位貼敷治療: 張培琴,劉穎對消渴目病患者治療,對照組32例只內服專方護網明目湯,觀察組32例用內服專科專方加中藥穴位帖敷(攢竹、陽白、瞳子髂、絲竹空、睛明、太陽),結果La(開始刺激到a波谷的時程)與 Lb(開始刺激到a波峰的時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3中藥熏洗療法: 夏麗芳收集33例(51眼)DR I~III期的患者,對其在基礎治療上用中藥熏洗療法,結果視網膜改變總有效率91.20%。
2.2.4中藥眼部霧化: 管玉香用中藥眼部霧化非增殖期DR 27例患者,結果實驗組患者目睛干澀、視物模糊評分及臨床效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
2.2.5中藥離子導入: 何柳等收集43例消渴目病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丹參注射液眼部離子導入療法,結果43例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明顯改善(P<0.01),治療后臨床有效率為95.40%。戴淑香等對30例消渴目病氣虛血瘀型患者行中藥離子導人治療加耳穴貼壓(位置肝、脾,眼屏間前、屏間后,耳迷走神經反射點),結果治療總有效率93.30%。
2.2.6中醫特色綜合護理: 王玉玨等將21例消渴目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11例采用常規西醫眼部護理和玻璃體腔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觀察組10例,采用中醫護理方案(日常護理指導、耳穴貼壓、穴位注射、眼衛生指導、中藥離子導入、癥狀觀察),結果2組患者總滿意率分別為90.90%和90.00%,護理效果優良率分別為81.80%和8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治療說明中醫護理方案在具有很大的優勢,可避免用西醫治療帶來的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而且經濟。王燕等對74例(145眼)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①中藥制劑:葛根素注射液靜脈滴注;②中藥煎劑:以自擬滋腎健脾化瘀方加減;③川芎嗪直流電離子導人。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87%,治療組為75.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董洪榮等選Ⅰ~Ⅲ期DR患者198例,采用中醫護理包括家庭生活、教育、膳食、穴位方面進行指導,結果臨床證候改善有效率79.75%,總有效率86.36%。
2.2.7穴位按摩: 尹桂芳和柏亞妹選消渴目病患者50例在常規的西醫療法基礎上加中醫食療、全身和眼周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按摩穴選三陰交、足三里、精明、絲竹空、四白,中醫食療用枸杞、桑葉、菊花泡茶,耳穴埋籽在耳垂、耳朵中部,有效率為84.00%。
3討論
中醫治療消渴目病早期具有一定的優勢,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少,在改善消渴目病癥狀方面效果明顯,但對于疾病的治療還不夠。目前的中醫技能以綜合方案為主,這使患者在選擇上比較盲目,因此需要探索更具優勢的中醫技能,使消渴目病患者的病情在早期得到控制,并延緩病情進一步發展,減少致盲率,避免后期給患者帶來生理、心里方面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