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電動車不能買動力電池會衰減二手電動車不值錢換個電池要7、8萬元動力電池終身質保政策是假的這些觀點似乎成為了大多數人對于新能源車的共識,真相真是如此?是既定事實還是主觀偏見?我學的汽車專業,也是新能源車主,看見這些言論,內心五味雜陳,假作真時
電動車不能買
動力電池會衰減
二手電動車不值錢
換個電池要7、8萬元
動力電池終身質保政策是假的
這些觀點似乎成為了大多數人對于新能源車的共識,真相真是如此?是既定事實還是主觀偏見?
我學的汽車專業,也是新能源車主,看見這些言論,內心五味雜陳,假作真時真亦假,假的消息看多了,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會當真。
作為汽車博主,我想自己有義務、有責任做一次科普,希望理論結合實際,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告訴大家最真實的新能源車。
一、電動車不能買?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298.9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14.8%。
其中,2021年1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22.6%。“乘聯會”預測2022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到25%,新能源車年銷量將突破550萬輛。
一邊是唱衰電動車不能買,另一邊是新能源車的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就好像大家都在說大城市房價高、地鐵擁擠、生活費高,一年到頭存不了幾個錢,可是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去了大城市。
原因很簡單,大城市有缺點也有優點,工資高、見識廣、各種資源都比小城市多,有能力的都愿意留在大城市。
買電動車的時候別光看缺點,優點也得了解一下,節假日高速服務區確實會出現充電排隊現象,高速是偶然,市區才是常態,誰一年365天都在跑高速呢?
電動車每公里不到一毛錢,超低的用車成本也得多看看,都說電動車有里程焦慮,燃油車也有啊!
我朋友開的燃油車,百公里油耗9.4L,平時加的都是95號汽油,最近直呼加不起,92號汽油只加了半箱,油門不敢踩了,紅綠燈起步也不比加速了,為了省油想盡了辦法。
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都存在里程焦慮,只不過體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對于經常在市區代步的人來說,電動車是真香。
如果經常跑長途,家里沒有停車位,所在的城市充電樁普及率低,電動車不能買,插電混動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人就提出疑問了,混動車比燃油車貴幾萬元,省的油錢都夠加好幾年油了,持這樣的觀點,顯然是沒買過車的。
如果我的購車預算是23萬元,即使不買23萬元的混動車,也會買23萬的燃油車,都是23萬元,何來省錢一說。
無論是購買電動車、混動車,還是燃油車,錢都是自己出的,別人的情況不一定就適合自己,多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別光看缺點,優點也得多看看,綜合考慮后再買車,這樣才不會輕易感到后悔。
二、動力電池會衰減?
動力電池具有衰減性質,隨著電池的使用,內阻逐漸增加,導致電池能輸出的電流減少,造成電池容量降低,從而影響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
內阻是衡量電池性能的重要參數,電動車在急加速時輸出的電流非常大,內阻對于動力電池的影響就更大了。
隨著電動車的充放電次數的增加,動力電池出現衰減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5年后電動車續航里程縮短一半。
動力電池會衰減不假,但是5年后續航里程衰減一半完全是在販賣焦慮。
很多人經常拿手機電池來做比喻,雖然都是電池,但手機電池和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
電池衰減和很多因素有關,電池本身的材料、制造工藝、BMS(電池管理)都會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目前主流的動力電池材料分為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其中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比較出名,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性高。
有一個網站是專門研究動力電池的,名稱很直白,就叫“電池大學”,對于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做了一個充放實驗。
按照很多網友們所說的,動力電池衰減到80%續航里程就大打折扣了,根據實驗數據顯示,三元鋰電池需要循環2000次,磷酸鐵鋰電池需要5000次。
這只是理想狀態下,電池壽命還和溫度和充電習慣有關。
這張表顯示的就是充放電量與電池循環次數的關系,簡單解釋一下,每次把電量用盡(100%)再充電,電池只可以循環300-600次,就是我們常說的電池過放,這種方式最影響電池使用壽命。
每次把電量用到40%再充電,電池可以循環1000-3000次,淺充淺放可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也就是說,電池的使用壽命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充電習慣會造成長短不一的電池使用壽命。目前主流看法是,三元鋰電池循環次數為800次,磷酸鐵鋰電池續航次數為2000次。
充電都要這么麻煩,算了還是不買電動車了,估計很多讀者此時就是這樣的心理,我們的顧慮汽車工程師早就想到了。
電池管理系統(BMS)就開始發揮作用了,一個好的電池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每個電芯的過充過放的現象,從而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電動車是有很多電池組裝在一起的,比亞迪漢EV是有多快刀片電池組裝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Model S,整個電池包大概有7000多節小電池。
在最理想狀態下,同時讓這些電池充電和放電,電池的充電量和放電量才是最大的,但是理想狀態是難以維持的,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多,每一個電芯的容量都會發生變化。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每個電芯的使用壽命都是不同的,所有電芯的平均壽命就是動力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很多讀者可能迷迷糊糊地看不懂,沒關系,我們來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電池組只有兩個電芯,分別是A和B,它們的容量是相同的,在不斷地充放電過程中,A電芯只剩下了70%的電量,B電芯只剩下了85%的電量。
現在A和B一起放電,A電芯的電量少,肯定會先放完電,此時電池組就不能再繼續放電了,不然A電芯就出現了過放現象。
充電也是一樣的道理,A電芯充滿之后,即使B電芯沒有充滿也不能繼續充了,不然就會導致A電芯出現過充現象,長期過充可能會導致高溫失控等現象。
在選擇電動車的時候,不僅要看續航里程,還要看車企在電池管理系統上的能力,好的BMS可以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從而延長電動車的使用周期,從專利數量和技術水平來看,比亞迪和特斯拉的BMS處在行業領先地位。
循環充放是指從0%的電量充到100%,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充放;如果每次都是從20%的電量充到100%,充放5次才能算1次完整的循環充放,當然了,這只是理想狀態下的結果。
我們就假設20%充到100%,充3次算一次循環,磷酸鐵鋰電池可以循環2000次,動力電池衰減到80%可以充6000次。
6000次充電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以比亞迪漢EV為例,長續航版續航里程為605km,開啟空調、座椅加熱,假設實際續航里程只有450km。
假設車主每天路程在100km以內,4天就需要充一次電,一年需要充電91次,磷酸鐵鋰可以充6000次,需要65年才能充完。
我知道很多讀者又要說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數據,我們就打算磷酸鐵鋰電池只可以充2000次,那么也需要21年時間。
我們再把條件放嚴格一點,電動車2天一充,動力電池只能循環2000次,同樣也需要10年時間。
很多販賣焦慮的網友說電池5年后就衰減一半,不知道是怎么計算的,無論是理想上的數據,還是極其嚴格條件下的假設,動力電池使用壽命都超過10年。
我們再來看一個調查,根據J.D.Power發布的《2018版中國車主圖鑒》,上面說我國私家車的更新換代非常頻繁,只有1%的人同一輛車用了10年以上,大部分車主還沒有等到電池衰減就已經換車了。
動力電池確實會衰減,但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快,現在的專車和出租車都逐漸換成了電動車,行駛里程超30萬公里的電動車不在少數,續航里程和性能都在正常衰減范圍內,想買電動車的讀者大可不必擔心。
三、二手電動車不值錢?
電動車現階段保值率低,不代表未來3至5年還會低,之前電動車保值率低主要是2個原因造成的。
1、新能源車發展之初,很多電動車都是油改電,存在技術不成熟,續航里程不達標等現象。
2、早期駕駛油改電的車主都是跑專車的,普遍是車況差、續航里程長、電池嚴重衰減。
這2個原因綜合在一起,如果你是二手車商,看見這樣的電動車,你會給出較高的保值率嗎?顯然不會。
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發展,電動車都逐漸用上了純電平臺,三電系統也得到了迭代更新、續航里程長了、車型好看了,智能化高了,現在的電動車已經不是當初的油改電了。
當越來越多的私家電動車流入二手車市場,電動車的保值率會越來越高,并且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增加,電動車的保值率在未來幾年會超越燃油車。
目前來看,很多私家二手電動車的價格都是被嚴重低估的,或許現在買車況不錯的二手電動車要比二手燃油車性價比高。
四、換個電池要7、8萬元?
現階段動力電池的價格確實很貴,單價在1.1-1.3元/wh,以Model Y為例,電池容量為78.4kw/h,按照中間值1.2元/wh計算,換一塊電池的價格在9.4萬元左右。
好像換電池確實好貴,但值得注意的是,電池的價格是呈下降趨勢的。
瑞銀集團在2018年發布了一個《Heart of an Electric Vehicle》報告,三星、松下、LG等等這種知名的動力電池廠商,電池成本平均是150美元/kW·h。
之后瑞銀集團在2020年與P3 Automotive聯合發布了一個動力電池拆解分析報告:2021到2022年,大部分的廠商的電池成本將會達到100美元/kW·h。
當電池供應鏈區域穩定以后,電池廠會越來越多,動力電池的價格會以每年15%的速度往下降。
也就是說,現在動力電池很貴,換個電池7、8萬只是現在的價格,但是未來電動電池的會越來越便宜。
五、動力電池終身質保政策是假的?
很多車主不敢買電動車,動力電池占主要原因,為了緩解消費者的顧慮,車企們都出臺了相應的質保政策。
比亞迪在6年或15萬公里的整車保修期基礎上,增加了對電芯的終身質保服務;特斯拉提供了8年或16萬公里的電池質保。
終身質保的是電芯,很多網友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只保電芯,電池組出現問題只能由車主承擔。
說一下我的看法,作為新能源車主,我也希望車企可以給整個動力電池組終身質保,可這樣的條件太苛刻了。
車主自己的原因,把電池組的外殼碰壞了,難道這還要車企來承擔損失嗎?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即使是傳統車企,說是給發動機終身質保,質保條件也是極其嚴格的,甚至嚴格到很多人說是套路。
很多時候,無論車企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車企能夠承諾電芯終身質保已經是最大程度保障車主利益了。
現在新能源車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新能源車保險已經對三電系統做出了保障,以后再發生事故有保險公司承擔損失了,車主們盡管放心好了。
寫在最后
這篇文章只是想回答一下大家對于電動車的疑問,希望大家可以客觀地、理性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能源車。
汽車行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有完整產業鏈優勢、有體量優勢、有資源優勢,我們正在以領導者的方式全面參與到新能源車的發展中。
當時代的洪流滾滾而來,誰也阻擋不住,新能源車企并不要求所有人現在就用實際行動去支持,要的只是一份客觀公正的評價而已。
張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