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年3.5元/斤不少人棄種,如今漲到45元每斤,比冬筍貴一大截立冬節氣以后,在南方很多的菜市場,就又能見到一種應季的蔬菜了,它就是竹林里的寶貝疙瘩——冬筍。作為冬季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土山貨”,每年的冬筍上市時總是會備受關注,只因早一批上市冬
去年3.5元/斤不少人棄種,如今漲到45元每斤,比冬筍貴一大截
立冬節氣以后,在南方很多的菜市場,就又能見到一種應季的蔬菜了,它就是竹林里的寶貝疙瘩——冬筍。
作為冬季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土山貨”,每年的冬筍上市時總是會備受關注,只因早一批上市冬筍的價格一直都不便宜,甚至是可以和牛羊肉一較高下的。
而在近些年,市場上還出現了另外一種筍,它也是和冬筍同期上市的,但是價格卻要比冬筍貴上一大截。
在去年的時候,由于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已經下跌到了3.5元一斤很多的種植戶虧本賣,所以在今年不少的農民紛紛棄種了。
想不到的是今年剛一上市,價格就漲到了45元一斤,價格比冬筍也要貴上一大截了,棄種的農民腸子也悔青了。
而這種和冬筍同期上市的筍,就是“小陽筍”、“早出筍”、“雷竹筍”等,現在也叫它們“覆蓋筍”,是一種反季節的蔬菜。
估計大家伙都聽說過冬筍,而很少聽說過覆蓋筍。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在冬天的時候,一直都是毛竹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冬筍。
但是在有些年份,到了10月底到11月份的時候,會出現“小陽春”的天氣。
也就是這段時間氣溫會回暖,如同春天一樣非常的暖和。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一些果樹會在這個期間開花,比如桃樹、梨樹、李子樹和橘子樹等,都會有二次開花的現象。
這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十月小陽春”的說法。而既然這段時間天氣暖和如同春天一樣,植物就會誤認為春天來了,一些地區的雷竹就會因為氣候合適而長出小筍,也叫它早出筍(雷竹筍)。
本來這種筍是在春節以后,三月份才能長出來,如今提前了四五個月上市了,物以稀為貴,它們的價格就要比“筍中之王”的冬筍貴上一大截。
特別是在春節前后的小陽筍,更是“一筍難求”,最貴的時候曾賣到60元一斤,就連批發價都要30幾元一斤。
可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小陽筍畢竟有限,一畝地可能也采摘不到兩三斤。于是有些農民就對其進行了一番研究,人為的為雷竹創造長出小陽筍的條件。
一般農民的做法就是用薄礱糠等物質覆蓋在竹林里面,因為這些物質有保溫的作用,所以即便是入冬了,但是地面的溫度依然很暖和,所以地下的筍才會繼續長,從而就有了大量的小陽筍。
不過,這種覆蓋的方式長出來的小陽筍,它們的價格高,也是因為種植的成本高。一般一畝地的種植成本就要有一萬多,平均下來一斤的成本就要6元左右。
而正常的年份平均畝產竹林能產小陽筍3000斤左右,去掉成本每畝能掙一萬左右,所以這些年農民種植小陽筍的激情很高。
但是在去年卻小陽筍賣出了近些年的最低價。因為去年的天氣合適,本來冬筍就是大年,市面上的冬筍很多,價格也便宜。
同時在去年的時候,種植小陽筍的農民也多。大量的小陽筍和冬筍一起涌入市場,可是這些筍又要及時采收,不然就長老了。所以它們的價格也是一跌再跌。
最便宜的時候批發價已經賣到3.5元每斤了,可是成本卻要6元多,很多的農民后期都是虧本賣。
正是由于這幾年小陽筍行情走低,尤其是去年的行情實在是太不好,很多的農民都不愿意種植覆蓋筍了。可是想不到的是在今年的天氣干燥,冬筍產量低了,小陽筍的產量也很低。
尤其是近段時間小陽筍才剛上時,但是卻遭遇了長時間的干旱天氣,出筍量非常的有限,一畝地一天現在也就挖個十幾斤。
現在小陽筍在市場上非常的緊缺,所以價格也偏高,目前已經零售價賣到了45一斤了。而冬筍的價格也就是30元左右,這樣的價格遠遠甩冬筍幾條街了。
小陽筍的上市時間一般是11月初就開始了,它在春節前后的價格是最高的,而一只要持續到正月底。等到春筍開始上市了,它也就沒有競爭優勢了。
在過去都是冬筍單打獨斗,一家獨大。想不到如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小陽筍的橫空出世搶盡了冬筍的風頭。不過小陽筍一般是在南方的浙江、湖南、貴州等少數城市有售賣。
如果你家也有雷竹,可以在這段時間去山里看看,說不定就能看到這種小陽筍哦。
各位朋友們,如今小陽筍和冬筍同期上市,你們會選擇哪一種呢?更喜歡吃什么筍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金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