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文|江徐香煙,被英國一位生物學家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影響于生活的四大發明之一。吸煙有害健康,此道理眾所周知,然,細思之,并非盡然。林語堂稱抽煙乃“靈魂的清福氣”。煙不僅可以抽,還可以用來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香煙,被英國一位生物學家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影響于生活的四大發明之一。吸煙有害健康,此道理眾所周知,然,細思之,并非盡然。
林語堂稱抽煙乃“靈魂的清福氣”。煙不僅可以抽,還可以用來賞和品,抽的是寂寞,賞的是包裝,品的是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煙盒背后的歷史與文化。
阿詩瑪:凄美愛情的詩情范
阿詩瑪是一款出自云南的香煙,也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又是一篇經典敘事長詩,三者相互關聯。
煙盒上戴五彩包頭的阿詩瑪美麗側影,出自現代大畫家黃永玉之手。
關于阿詩瑪,我們分享一則故事:
從前,在一個叫阿著底的地方,有一個叫阿詩瑪的彝族姑娘,顏值高,身材好,善歌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她跟一位叫阿黑的青年情投意合,但是半路殺出個叫阿支的紈绔子弟,從中作梗,百般阻擾,曲曲折折,峰回路轉,阿詩瑪最終還是被淹沒于洪水,化為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
金陵十二釵:一把辛酸淚的古典范
這款名為“金陵十二釵”的香煙,由南京卷煙廠根據《紅樓夢》制作生產,完全是高大上與古典文化的完美結合,精致,唯美,觀賞性強,深得女性青睞,吸上一口,飄渺煙姿中散發出濃濃文化氣息,裝逼級數五顆星。
這件香煙中的藝術品,由業各界專業人士強強聯手打造而成:著名紅學家周汝昌作詩、著名畫家劉旦宅作畫、著名書畫家陳大羽篆書,用精美絕倫的詩加上栩栩如生的畫,展現出金陵十二釵中的經典畫面。
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元春省親、探春結社、湘云拾麟、妙玉奉茶、迎春誦經、惜春描園、鳳姐設局、巧姐紡績、李紈課子、可卿春困。
金陵十二釵,十二則風流韻事任你賞。
萬寶路:來源于英國的文藝范
大概文青與偽文青都抽過萬寶路,但是這款發源于英國、幾經改革、世界最暢銷香煙背后的故事,抽它的人未必了解——
萬寶路(Marlboro)香煙的名稱由以下幾個字詞首字母組合而成:“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男人只因浪漫而銘記愛情)。
此話背后同樣蘊藏著一則愛情故事:
一位屌絲愛上了白富美,白富美的父母自然覺得自己女兒應當嫁給高富帥,他倆也就乖乖地分道揚鑣。
告別那天,屌絲請求女孩最后陪伴他,只需抽煙一煙盒的時間。女孩自然是答應的,男孩打開煙盒,一邊抽煙,一邊回憶他倆曾經度過的美好時光。
后來,屌絲逆襲,成為一家卷煙廠的老板,為紀念曾經這段愛情,他把工廠生產的香煙命名為Marlboro。
哈德門:花樣年華的民國范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哈德門是哪扇門。
哈德門,地處紫禁城,修建于元朝,是一條外界向皇宮內運酒的必經之門,所以稱為“酒門”;因為是古代才子進京趕考的必經之門,所以被稱為“幸運之門” 又因明清時期在此設立稅務司,又被稱為“財富之門”。總之,它是一扇頗具聲名的門。
哈德門牌香煙包裝上的美女月份牌十分養眼,精致旗袍襯托姣好面容,讓人瞬間聯想起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不斷搖曳的妙曼身姿。
透過此包裝,我們也能嗅到些許民國魔都的繁華景象——十里洋場,燈紅酒綠,車如流水馬如龍,美人如玉劍如虹。那是一個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璀璨年代,時髦女性芊芊玉指夾著一支女式煙,嗲嗲地說:吸來吸去,還是他好。
哈德門月份牌廣告畫由民國時期多位知名畫家繪制,其中以胡伯翔的作品較多。魯迅曾有此評價:伯翔的月份牌與別人畫得不同。
游泳:毛主席時代的健身范
游泳牌香煙出自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煙草企業之一的武漢卷煙廠。很長一段時期,它淡出煙民的視野,銷聲匿跡。即便如此,也抹不去其背后的一段光輝歲月——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提前完成,偉大領袖毛主席南下視察,一時興起,在武漢地區橫渡長江,晚宴上又品嘗到當地美食武昌魚,心情棒棒噠,于是揮毫寫下《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
為了紀念毛主席第一次游長江,慶祝社會主義改造所取得的成績,武漢省委決定由武漢卷煙廠推出游泳牌香煙。
飛馬:戰爭年代的將軍范
飛馬牌香煙充滿歷史滄桑感,差不多跟80后的爺爺奶奶輩的貧苦歲月掛鉤。這匹長著翅膀的馬背后,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條件有限,物資缺乏,“大英牌”、“老刀”牌等煙都是從敵占區流入的。有一次,軍長張逸云無意間發現有個戰士在拾煙頭抽,聊慰煙癮。
這令人酸楚的一幕在他心中烙下深刻印象,也讓他下定了自辦煙廠的決心。一來配合下放開展反對敵人經濟封鎖的斗爭,二來解決干部、戰士及人民群眾的抽煙問題。畢竟,抽煙對于一些人來說,也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在軍民積極配合下,攻堅克難,萬眾一心,于1943在桐城鎮西街李家長莊開設煙廠,張逸云軍長將香煙取名為“飛馬”,象征著革命的發展如駿馬飛騰。
這就是這樣。
每一個煙盒的背后都蘊藏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可品讀,可挖掘,可收藏。
【作者簡介:江徐,80后女子,十點讀書簽約作者。煮字療饑,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丁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