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世界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醫療手段與藥品的研發也逐漸完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被大幅度降低。不僅可以在治療方面達到更好的效果,也能減少病人服藥帶來的危險。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以前經常使用的藥品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比如說曾經
隨著世界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醫療手段與藥品的研發也逐漸完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被大幅度降低。不僅可以在治療方面達到更好的效果,也能減少病人服藥帶來的危險。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以前經常使用的藥品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比如說曾經普及全球的抗生素功臣“青霉素”,近些年就鮮有出現,如同銷聲匿跡了一般。這個價格低廉又全民普及的抗生素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一、首種抗生素
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人類對于醫療領域的掌握與研究是極其有限的。隨著戰爭的大規模爆發,戰場上士兵的超高細菌感染死亡率,科學家們迫切的想要研究出一種可以高效治療細菌感染且副作用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的藥物。
懷揣著這樣的目標,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終于在1928年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也就是最早的青霉素。可惜,由于當時的技術手段過于落后,他無法將這種物質分離出來,只能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并留下筆記傳給后人。
憑借著他的研究筆記,德國化學家錢恩在1938年開始進行青霉素的提純實驗并著手證明青霉素對于殺死細菌是否可行。1940年,錢恩與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在八只小白鼠的體內進行了青霉素殺菌實驗。
他們先是在八只老鼠的體內都注射了致死量的細菌病毒,然后給其中四只注射青霉素治療。實驗數據表明青霉素對細菌病毒有著極為高效的消殺作用,而且不會損害細胞,具有十分驚人的效果。
這個重大的突破,直接讓他們得到了美國軍方的扶持,可以開始大規模的培育提純青霉素。終于在1942年,青霉素提取技術全面研發成功,開始在美國制藥企業進行批量生產,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也因此誕生。
二戰末期,青霉素在戰場上的運用甚至扭轉了已經出現敗勢的戰局。這顯著的效果讓青霉素在各國更加的炙手可熱,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使用。
到了1944年時,青霉素的生產技術已經極為嫻熟,生產的數量已經可以大量供給戰場需求了。因為成功研發并運用青霉素,弗萊明以及錢恩、弗洛里三人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項。
同年九月,青霉素傳到了中國的制藥企業,不久之后中國也生產出了第一批可貴的青霉素,這些抗生素藥物在抗戰期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后來新中國成立之后,青霉素生產技術更加純熟,生產總量已經可以達到世界年產值的60%,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一。
青霉素能效較高,毒性較低,而且臨床運用十分廣泛。它的誕生大大地幫助人類提升了對于細菌性感染的抵抗性,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抗生素的誕生,對人類的醫療健康有著跨時代的意義,開啟了人類醫療的新紀元。
早期對于青霉素的開發較為單一,隨著近十年的逐步完善研究,對于青霉素的分類運用越來越廣泛,研究出了青霉素G類、V類、耐酶類以及氨芐西林類等等等等。這些不同類型的青霉素所對應的治愈病癥也是完全不同的,可以高效靈活地運用于臨床治療當中。
這些不同類型的青霉素多運用于治療肺炎、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病癥,為許多重癥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除此之外,醫療科學家們還在最初青霉素的基礎上研究出了許多不同的抗生素,為醫療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于青霉素并不能耐菌株所產生的酶,非常容易被破壞,而且它的抗菌譜較窄,主要針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著最佳的效果。但青霉素的毒性極小,由于其體內β-內酰胺類只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所以青霉素對于人體的毒性是極小的。
正是因為青霉素的特殊性,在上個世紀的醫院里,它幾乎是最為暢銷的抗生素類藥物。即使到了和平時期,這類藥物也是各大醫院臨床治療的首選,而且因為生產研究技術嫻熟,使得價格極為低廉。讓人疑惑的是,青霉素為何隨著醫療的進步逐漸消失于醫院之中呢?
二、為何青霉素逐漸消失于醫院之中
1.過敏反應
雖然前面曾提到,青霉素對人體的毒性很小,但并不代表對人體是完全無害的。抗生素類藥物對細菌感染療效顯著,但相應的副作用也是更加嚴重的。尤其是青霉素,它的過敏反應在所有抗生素類藥物中最強的,發生概率高達5%-10%左右。
青霉素的過敏癥狀較為廣泛,輕癥一般表現為皮膚上面,比如說皮疹、水管性水腫。當然,青霉素過敏較為嚴重時,也可能會出現危及生命的病癥,比如說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驚厥,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一旦搶救不及時,就可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不管是服用還是注射都可能會引起過敏,但其中直接注射的過敏發生率是最高的。口服之后體內的物質會與藥力結合,減緩藥物帶來的沖擊力,而且體內的也可以通過新陳代謝最終將青霉素殘留排出體外。
但注射的青霉素類藥物會讓藥力迅速擴散,身體根本就來不及緩沖與稀釋,一旦是過敏的人群被注射青霉素,將很快出現過敏反應,而且情況一般較為嚴重。青霉素之所以過敏率如此之高,在于青霉素這種抗生素本身就是極其不穩定的。
青霉素可以被分解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兩種物質。青霉噻唑酸可以作為聚合物與多肽和蛋白質進行結合,這是一種快速發生的過敏源,也是青霉素過敏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
而青霉烯酸可以與體內的半胱氨酸發生反應,形成導致過敏的青霉烯酸蛋白,也可造成嚴重的過敏現象。青霉素注射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毒性反應,雖然概率不高,但可能引起的疾病仍然可怕,常見的有肌肉神經炎、精神疾病、發熱昏迷等等。
可以說,青霉素對于過敏性體質來說就是“定時炸彈”。另外,青霉素類藥物還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的病癥,比如說耐青霉素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等等,臨床表現多為舌苔異色。
除此之外,部分病癥在使用青霉素治療時,還可能引起癥狀加劇。尤其是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類型的疾病尤為嚴重,這種相反的效果也被稱為赫氏反應。而且青霉素在動物臨床上也會出現一定的過敏情況,雖然癥狀普遍較輕,但也存在著許多危險。
2.青霉素腦病
在由青霉素引起的疾病中,有一個疾病是最為嚴重的,那就是青霉素腦病。這種病癥是一種極為少見的中樞神經中毒反應,若是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很可能留下可怕的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情況下,青霉素都是只有少量藥力會通過血腦屏障,不會引起病變。但在用量過多過快時,大量藥物會突然沖擊進入腦組織,致使血液以及腦脊液內部的藥物濃度升高,從而干擾人體正常的神經功能導致嚴重中樞神經病變的發生。
該病的臨床表現一般為極度亢奮、知覺障礙、幻覺昏睡,肢體抽搐等等。青霉素腦病的發病機理尚未明確,形成原因一般是藥物壓制了腦內中樞神經的正常運作,導致了靜息膜電位降低,才會出現這種病癥。
醫學專家們對于青霉素的發病機理猜測有許多,根據文獻推論,認為患病原因與青霉素鈉鹽中含有的陽離子有關。科學家們認為是鈉、鋰、銨、鎂、鉀等物質導致了毒性依次增加,而且與純度、體質差異、劑量濃度、注射方法等方式有關。
青霉素腦病高發于嬰兒以及老年人的身上。青霉素進入人體之后,90%以上需要腎臟排出體外,這需要腎功能的強健,而嬰兒發育尚未完全,腎功能嚴重缺失,導致體內青霉素在體內的半衰期變長,濃度增加,所以嬰兒是該病的高發人群。
另外,老年人也是該病的高發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內臟以及各項身體機能都會不可逆地開始衰退,這也包括腎功能的削弱。
同樣的注射劑量,在青壯年身上的半衰期是半個小時,而在70歲老人的身上就是一個小時以上,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推遲的時間會越來越久。除了腎功能退化之外,老年人體內血漿白蛋白的減少,也是引發青霉素腦病的巨大隱患。因此,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其它副作用較小,藥效較為穩定的抗生素的出現,青霉素逐漸從醫院銷聲匿跡。
三、使用禁忌
當然了,大家也沒必要談之色變,青霉素雖然副作用較大,而且過敏反應率較高,但只要使用得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今雖然醫院在多個臨床領域放棄了對青霉素的使用,但仍然會將青霉素列入抗生素類治療藥品的名單之中。
大家應該都知道,醫生在給我們開具青霉素類藥物之前,都會先做一下皮試,以檢測患者體質是否對青霉素類藥物有過敏反應。但這只是使用青霉素最基礎的準備工作,想要更加安全地使用青霉素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皮試未出現過敏反應,并不代表使用青霉素就是安全的。青霉素是一種不穩定的抗生素,毒性反應雖然發生概率較低,但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一定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在注射之前,一定要向醫生交代清楚過敏病史,既往病史以及近期服用的藥物等等。尤其是在服用堿性藥物的情況下,因為堿性藥物會大大地影響青霉素的效能,導致藥物失效甚至引起反效果。
另外,為了防止青霉素對于特殊體質者的影響,盡量減少靜脈注射青霉素的方式,多采用口服的治療手段。發育尚未完全的嬰兒,以及肝腎等臟器出現損傷退化的病人與老人,還有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孕婦,最好都不要使用青霉素進行治療。
如果你必須要采用注射青霉素類藥物的方式治療,那么一定要去到配備著專業搶救設備的正規的醫院或醫療單位。千萬不要因為嫌麻煩就選擇家里附近的診所。要知道,青霉素的過敏反應是極為快速的,需要立刻進行搶救。
如果在沒有搶救設備的診所里面輸液,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很可能錯失寶貴的搶救時間,到時候你再去醫院就太晚了。但是在設備完善,醫療手段全面的醫院情況就不同了,出現任何問題,你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搶救,差一秒都可能是生死之別。
當然,在醫院注射并不代表你就完全安全了,你還需要時刻保持清醒,注意自己的狀態。如果出現任何頭暈心慌、呼吸困難的不適癥狀都需要立刻聯絡醫生,讓醫生做出調整或治療。
另外,輸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注射的時間與頻率,如果需要多次注射,一定要主要間隔時間,不宜過短。在注射時還要注意點滴的速度不能過快,等到20分鐘之后無不良反應,再酌量增加速度。
注射完畢后也不要著急離開醫院,最好再觀察20分鐘,確定身體無不良反應后再離開。若是回家之后出現了上述的癥狀,你也需要立刻前往醫院就診,抓住寶貴的治療機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不要在饑餓的狀態下使用青霉素,雖然食物對青霉素的藥效影響并不大,但人體在空腹時的機能卻會受到影響。若是在空腹輸液,很可能導致身體機能的耐藥性降低,從而出現暈針等不良反應。
結語
綜上所述,便宜又好用的青霉素從臨床上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醫療需求了。在醫療水平高度發達的現在,已經有許多副作用較小,藥效較為穩定的抗生素運用于臨床中,比如說頭孢、羅紅霉素等等。
有了這些更加高效的抗生素類藥物,自然就少有青霉素的“用武之地”了。當然,不管是更加穩定的頭孢,還是傳承至今的青霉素,抗生素類藥物都是不能隨意濫用的,大家一定要按照醫生處方健康用藥。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