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可以說是很稀有了,畢業后也不用犯愁工作的事,很輕松就能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隨著我國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大學生現在已經很普遍了,根據大數據統計顯示,我國今年高校畢業生高達909萬,預計明年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可以說是很稀有了,畢業后也不用犯愁工作的事,很輕松就能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大學生現在已經很普遍了,根據大數據統計顯示,我國今年高校畢業生高達909萬,預計明年將會首次突破千萬大關。
大量大學生涌入就業市場,出現了多人爭搶一個崗位的局面,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難的窘境,而急壞的不僅是學生本人,家長也犯愁不已。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供出一名大學生要承擔很重的經濟壓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高學歷之后長大成才,只要孩子有出息,家長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今年,可能很多家長也有所察覺,各大高校本科學費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繼本科學費上漲之后,研究生學費也呈現出上漲的趨勢。
研究生迎來“新消息”,學費或上漲6.3萬元,將在2022年正式實行?
據統計,2022年考研人數已經達到了460萬,和今年909萬大學畢業生這個數據相比,也就相當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考研。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研究生學歷的向往,很多學生都想通過提高學歷來加大自己的競爭力,教育部也加大了研究生的招收力度,讓更多的學生有成為研究生的機會。
而學校擴招,收納更多的學生,教學場所和教學資源也相應地需要有所調整,這一切都需要有足夠多的經濟去支撐,漲學費也在情理之中。
從前不久上海、浙江和四川等地區發布的2022年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可以看出,很多高校都出現了學費上漲的現象,尤其是專碩學費上漲更為明顯。
本身專碩的學年制就比學碩少一年,為期兩年,不過漲幅要比學碩更大,比如上交的計算機專碩學費為12萬,人工智能則高達15萬。
學碩的文科類專業有所上漲,但是漲幅不大,不過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少則一萬,動輒十幾萬,家長直呼供不起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專碩當中,中山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在2021年是25.5萬,2022年暴漲至31.8萬元,一下子就上漲6.3萬,這也是此次研究生學費上漲復讀最大的專業了。
分析
學費上漲把家長愁壞了,本身供孩子念大學壓力就很大了,但是為了讓孩子成才,家長咬咬牙也就挺過去的,況且專碩在讀研期間也是有獎學金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家長的經濟負擔。
不過網友爆料,浙大在明年研究生學費漲到10萬,同時還取消了8000元的專碩獎學金,也有一些學生表示被高昂的學費勸退。
從不同視角去看漲學費現象
視角一:
從保證生源質量來看,高校研究生擴招,主要是專碩擴招,學碩縮招,而上漲專碩學費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源質量,進一步保障了研究生的含金量。
有網友預測,這可能也是今后高校招生的一個趨勢,高等教育肯定是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適當的調整的。
視角二:
別說十幾萬了,就算是幾萬塊,對于普通家庭而言,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家長要省吃儉用給孩子攢學費,甚至還會向親朋好友借錢,一下子大幅度上漲學費,確實成為很多普通家庭出身學生的逆風翻盤的攔路虎。
站在不同的視角,對待同一個問題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教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研究生畢業之后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堅持下來,順利畢業,現在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
什么樣的人適合考研?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報考研究生,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的,如果隨大流的話,反倒還會阻礙學生的發展。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適合考研呢?首先,學生要有毅力,俗話說考研容易讀研難,如果沒有毅力的話,即便是考上的研究生,也很難堅持到畢業,高校研究生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退學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
其次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經濟條件是上層建筑,如果家庭經濟條件是在差的話,建議學生先就業,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如果還想考研的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考研。
考研不僅僅是學歷的上升,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認可,如果學生下定決心,那就要認真備考,爭取一次上岸。
話題討論:你認為研究生學費上漲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劉俊